教材与生活并现 基础与能力并重 创新与传统并存——2012年高考新课程卷物理第23、24题赏析
2012-11-24明良
明 良
(陕西省镇安中学,陕西 镇安 711500)
题1.(2012年高考新课程卷物理第23题)图1中虚线框内存在一沿水平方向、且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现通过测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并判定其方向.所用部分器材已在图中给出,其中D为位于纸面内的U形金属框,其底边水平,两侧边竖直且等长;E为直流电源;R为电阻箱;Ⓐ为电流表;S为开关.此外还有细沙、天平、米尺和若干轻质导线.
图1
(1)在图1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2)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 按图接线.
② 保持开关S断开,在托盘内加入适量细沙,使D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用天平称出细沙质量m1.
③ 闭合开关S,调节R的值使电流大小适当,在托盘内重新加入适量细沙,使D __________;然后读出______________,并用天平称出____________.
④ 用米尺测量____________.
(3)用测量的物理量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以得出B=_____________.
(4)判定磁感应强度方向的方法是:若_____________,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反之,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题2.(2012年高考新课程卷物理第24题)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2).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图2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
2012年高考新课程卷物理部分第23、24题是本卷两个最大的亮点.不愧是高考命题专家命题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两道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与生活并现.
第23题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实验.通过测安培力来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情景选择独具匠心.这个情景和人教版高中《物理》3-1第94页思考与练习3(用电流天平,可以用来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情景如出一辙.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这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引导中学教学都有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对高中物理教学应立足基础,重视回归教材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启示:教材典型习题的不同变换形式的考查在高考题中并不少见,因此对待高考不能毫无根据的猜测,只能脚踏实地地按教材知识加强探究式学习,适时进行变式训练,这样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
第24题是关于拖地拖把的平衡问题,情景取材于生活,让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得到原型,使之觉得题目倍感亲切,很放松,有利于缓解考场紧张情绪.体现了高考命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原则;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这样设置试题,必然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生产和生活中.
启示: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物理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和参与生产等实践活动,在观察和参与中理解物理知识与方法,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
(2)基础与能力并重.
第23题考查的是安培力、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这些电磁学基础知识,同时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教材中重视过程、重视综合素质的精神.
第24题通过考查力学中平衡条件的应用这一基础知识来考查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第2问对数学计算以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重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置试题也体现了高考物理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指导思想.
启示: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要从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生产中学习和体验物理,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做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3)创新与传统并存.
第23题立意新颖,而考查的内容是传统的电学实验,考查的形式也是传统的考查方式.第24题就是把一个模型换成了日常生活中用的拖把,这就是创新.从2009年到2011年新课程卷物理第24题都考查运动学知识,而今年转变来考查平衡的知识,就考查内容而言也是创新;第2问的设问角度也很新颖.这两道题试题结构及赋分和往年考题没有明显区别.创新与传统并存显现出向新课改平稳过渡的趋势.
启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辨,避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勤于动脑并积极探索,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