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课程在健身俱乐部开设与传播的可行性研究

2012-11-24张云龙

武术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会所锻炼者太极

陆 晶 张云龙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太极拳课程在健身俱乐部开设与传播的可行性研究

陆 晶 张云龙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文章以上海市30家健身俱乐部的会员作为调查和访谈对象,了解了当前健身会所课程设置状况,从太极拳的推广现状、太极拳的特点和健身功效以及假设健身俱乐部开设太极拳课程的市场调查多方面分析,论证了太极拳课程在健身俱乐部开设和传播的可行性,并为健身俱乐部合理开展太极拳课程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太极拳课程 健身俱乐部 开设

1 前言

“健康第一”、“运动健康”的思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在极度紧张、充满压力的生活中更注重自身的健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健身会所锻炼身体、放松心情。我国的健身俱乐部中开设的课程绝大多数都是瑜伽、拉丁舞、爵士、搏击操、跆拳道等以西方运动为主的项目,而我们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却无一席之地。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太极拳不仅能适合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和高龄人群,同样传统太极拳中高要求的竞技套路动作也能激发一部分具备较高身体素质的长期锻炼者的学练兴趣。由于太极拳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太极拳可以满足许多在健身俱乐部的锻炼者们的需求。当前基于太极拳在传播和推广中存在着局限性与狭隘性的现状,本文试图将太极拳作为新课程在健身会所中开展,利用当今健身会所这个体育文化传播的中间力量来发展和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探讨如何将课程安排得更加合理以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同时还力求转变原先大多数人所认为太极拳仅属于公园中老年人的运动项目的观念,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受益于习练太极拳带来的养生、健身、健心之功效,并探讨在健身房中太极拳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效益,促进太极拳运动项目能在健身俱乐部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调查对象为在健身俱乐部参加锻炼的会员,在上海市随访的30家健身俱乐部中,随机抽取300名会员进行调查研究。其中男性150名,女性150名。考虑上海市各区经济发展差异性,随机从闵行区、徐汇区、普陀区、浦东新区、长宁区、杨浦区、奉贤区、卢湾区、闸北区、虹口区各随访3家健身会所。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络数据库、万方网络资源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等进行检索,查阅有关“太极拳传播现状”相关文献4篇,有关“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特征”文章3篇,通过阅读删选相关文献,选取10篇作为参考文献,并总结概括出已被研究证实的结论作为研究参考。

2.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了解当前上海市各健身会所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大多数健身爱好者所感兴趣的课程以及太极拳课程能够被健身人群接受的程度,问卷问题部分设计由三部分组成:会员参加健身课程情况、会员对太极拳课程的了解与参与情况、会员对开设太极拳课程的要求调查。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回收问卷的方式,对健身会所中的锻炼人群实施现场填写问卷收集信息,对部分锻炼中的健身者采取访谈的形式和由调查者代笔记录问卷中的方法。

2.2.3 访谈法

对30家俱乐部的项目课程开设部门工作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了解他们健身房各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和受欢迎的热门课程。了解他们是否会考虑开设太极拳课程,以及他们认为太极拳课程在健身房开设的可行性或者困难因素。

2.2.4 数理统计法

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用Excel软件整理并做有效的整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太极拳健身功效与推广现状

3.1.1 太极拳健身功效

太极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荟萃了我国武术、医学、哲学、兵学、美学、运动学各种文化的精华,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而命名的传统拳术,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1]太极拳运动特点是动作柔和、轻灵、缓慢,其运动如抽丝,处处如弧形,似展非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练习是讲究用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呼吸,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使全身上下得到均匀而协调的活动。太极拳注重调息运气、意念活动,长期练习太极拳对治疗慢性疾病和调节人的内环境平衡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太极拳是人们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强身健体的良师益友。

3.1.2 推广现状

当前,太极拳的推广情况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以及现代流行的瑜伽、跆拳道、空手道、拉丁舞等外来文化相比形势不容乐观。在当今社会中,太极拳习练爱好者们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老龄化的传播趋势尤为明显。而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健身健心功效的太极拳却得不到年轻人和白领一族的青睐。

长期以来,太极拳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种动作简单、轻柔舒缓的运动,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太极拳仅适用于身体素质条件较弱的中老年人。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太极拳仅是一种上龄层次的传统文化,一般仅在社区、公园、广场等场所开展。如今,更多的人们在闲暇之余走进健身房去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其中青年居多。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他们希望通过有效的锻炼去释放生活中压抑的心情,而我国的健身房中的项目几乎都是舶来品,爵士健美操、街舞、跆搏、拉丁有氧等,全然一席西洋盛宴,我们的传统文化项目太极拳却无一席之地。

3.2 健身俱乐部推广太极拳的有利因素

3.2.1 适应群体需求

太极拳动作看似如行云流水、轻柔舒缓,但沉肩、坠肘、含胸、抱球、勾手、下腿这些动作对锻炼者的基本素质也有一定要求,只是在原本浮躁的心情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感到锻炼之后通体舒畅;太极拳是重视动作与呼吸的协调,借意识调整呼吸,以身体姿势达到全身平衡的一种运动,在习练太极拳时思想需要集中,动作轻松优雅,具有一定观赏性和趣味性。[2]太极拳的整套练习,会让习练者备受成功的体验;太极拳讲究温和的呼吸,平衡轻松的姿势和身体协调,它的精髓在于:先人后己,以柔克刚、棉中裹铁,四两拔千斤。[3]练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心气合一,而更高的境界则是精、气、神三者合一。参加健身锻炼的人目的主要在于健身、减压,而太极拳讲究调息、心静,通过吐纳就会加强人的心肺功能,同时起到强身健身的作用;太极拳有益于平衡身心,长期坚持,能使身心保持在不偏不倚的状态,感觉体内充满活力。传统太极拳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舒缓,练习中要求沉肩、含胸、拔背、低重心的步行转换等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相当高。太极拳中高要求的竞技套路动作也能激发一部分具备较高身体素质的长期锻炼者的学练兴趣,可以满足许多在健身俱乐部的锻炼者的需求。

国家体育总局为了使其大众文化价值并普及发展,创编出多套简化的养生太极。养生太极动静结合、内外兼修,能满足更多人健体养心、提神醒脑、延年益寿的锻炼目的。[4]练习太极的过程要求讲究调息、心静,练习者必须神志合一,能够让人在温和呼吸的同时养气怡神,通过气息的吐纳调节,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来自于心底的平和安宁。对于纷繁都市中工作忙碌的人们来说,太极拳练习后的平静能够舒缓他们的紧张情绪,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3.2.2 场地设施齐全

选择在健身房的操房中开设太极拳课程要考虑到优越的场地环境的因素。由于现今太极拳传播的主要人群还局限在老年人中开展,他们选择练习太极拳的地点一般为公园、广场、社区空地这些室外场所。这些场所的环境嘈杂而又喧闹,习练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而终止。而练习太极拳对环境的要求就是“静”,以“外静”更好地引入“内在的心静”。因此,选择在健身会所的操房练习太极拳确保习练者有一个固定安静的场地,也不必担心恶劣的天气变化而影响到学练效果,这样就更有利于锻炼者能长期有规律地坚持学习锻炼。

3.2.3 指导服务到位

之所以选择在健身房中开设太极课程,一方面因为有专业教练进行指导,进行细致到位的课程讲解,在给予会员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其动作进行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教练还会根据学员实际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采取易于学员学习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传统太极的基础上,将某些动作进行改良,例如在开始前会先加强对呼吸的练习,适当增加站桩时间,目的就是为了让学员调整心态,进行太极前的心情热身。还有在进行难度衔接动作或复杂套路的学习时,教练能为学员提供有助记忆的口诀和要领,让学员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动作。另外在健身房里开设健身课程还能发挥集体课的优势,鼓励会员互相鼓励,坚持练习,防止练习过程中产生惰性。

3.3 健身俱乐部课程开设调查分析

3.3.1 俱乐部主要课程设置与开设现状分析

健身房中的课程主要分为器械课程和操房课程两大部分。其中操房课程主要是以有氧健身为主,在近20年中得到长足发展,并受到许多健身人群的青睐。当前各健身会所推出的主要操房课程有有氧健身操、踏板操、杠铃操、哑铃操、有氧搏击操、健身街舞、有氧拉丁、肚皮舞、踢踏舞、瑜伽、普拉提等。

按照锻炼强度的不同,可将各类操房课程分为大强度类课程(有氧健身操、踏板操、杠铃操、哑铃操、有氧搏击操)、中等强度类课程(健身街舞、有氧拉丁、肚皮舞、踢踏舞)、小强度类课程(瑜伽、普拉提)。在此类课程中大强度类课程能够使锻炼者们的心率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对于某些患有身体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会员和特殊人士(如孕妇、老年人、儿童等)而言,这些课程就不适合;中等强度的课程练习以现代舞为主,且强度适中,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是时尚潮流的代表。但是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对锻炼者的身体协调各素质有一定要求,因此许多锻炼者受限制于自身身体素质,仅能观望;小强度类课程强度低、负荷小,对调整心理状态有极其有利的功效,但是对一部分长期有规律锻炼并且身体素质较好的锻炼者而言,运动强度又过小了。

据调查显示,女性占操房课程中比例的的80%以上,选择操房课程锻炼的人中,男性比例甚少,并且仅集中于搏击操、街舞、杠铃操等个别课程。因此,在操房课程中,男女性比例失衡严重。

3.3.2 太极拳进入健身俱乐部已设课程的现状调查

表1 30家健身会所开设是否有太极拳课程调查统计N=30

调查显示,在30家健身俱乐部中,仅有4家俱乐部提供有关太极的课程,其中3家是开设了太极拳的改编课程“武极”作为授课内容,仅有1家是有专门的太极拳课教学。2007年3月,在杭州1家舒适堡健身中心的操房中首次推出了太极拳课程,把传统太极拳打带入时尚健身房。据调查显示,练习太极拳的学员当中绝大多数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白领居多,高校留学老外也占一部分比例。近两年来,在上海、杭州的一些健身中心陆续有太极课程融入其中,但是数量并不乐观,仅是极少数的健身会所为会员开设太极拳课程。

3.3.3 健身群体对太极拳课程需求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表2 调查对象的锻炼首要目的的统计N=300

对300名调查对象的锻炼首要目的的调查中显示(见表2),防病治病占12%,减轻压力调节情绪占24%,减肥健美占41%,社交占9%,提高运动能力占14%,而太极拳运动所具有的强身健体,调心养性的健身功效恰恰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太极拳种类繁多,门路各异,套路难易多样,为不同锻炼人群的不同锻炼目的提供了选择。

表3 会员是否希望所在健身会所提供太极拳课程调查统计N=300

表4 会员是否愿意参加太极拳课程调查统计N=300

在对会员是否希望健身俱乐部开设太极拳课程的调查中显示(见表3)有278人表示希望开设,占总人数的92.7%,只有5%的会员持否定态度。在对会员是否愿意参加太极拳课程的调查中显示(见表4),78%的会员表示愿意参加,15%的会员持否定态度,仅7%的会员持不确定态度。相关数据表明,太极拳课程在俱乐部中开设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期待和喜爱。因此,太极拳课程在健身俱乐部中存在着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

表5 会员最希望学习太极拳课程内容的调查统计N=300

在对会员最希望学习太极拳课程内容的调查中,34%的会员希望学习简化养生太极拳,31%的人选择现代太极操,20%的会员选择传统太极拳套路学习,15%的会员首选竞技太极拳套路,不同锻炼人群由于性别、锻炼基础、身体素质、锻炼目的各方面存在差异性,他们所希望选择参加的太极拳课程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健身会所需要为会员提供多样性的有选择性的太极拳课程。

在对会员认为太极拳课程的学习条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中(见表6),师资水平和学习氛围分别占到了34%和31%,健身俱乐部能够充分利用资金优势聘请专业的高素质的太极拳教练,为会员提供良好的师资,并且利用优越的场地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表6 会员对太极拳课程的学习条件中最重要因素的调查表统计N=30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太极拳运动能够满足健身会所中锻炼人群的健康需求

练习太极拳有利于健体养心、提神醒脑、延年益寿,特别是对于工作一族来说作用更是明显。练习太极拳对于在工作岗位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来说,能够舒缓他们的紧张情绪,在身心放松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太极拳能够满足各种人群的健康需求,与人们追求健康的目标相一致,所以说在健身会所里设置太极拳课程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4.1.2 健身会所开设太极拳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调查报告中得出,绝大多数人都纷纷表示会选择在健身会所练习太极拳,并呼吁健身会所开设太极拳课程。他们练习太极拳时特别注重师资水平、学习氛围、场地状况、环境状况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恰恰是健身会所所具有的。健身会所具有公园等公共场所不能具有的幽静环境,具有随时指导、帮助提高的高水平教练,良好的学习氛围等优势。所以说在健身会所开设太极拳课程是完全可行的。

4.1.3 太极拳课程在健身会所中存在市场潜力与商业价值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能满足健身会所中健身人群对健康的需求,而且中国传统的健身方式有着无穷的魅力,可以吸引众多的锻炼人群不断深入了解探究太极拳,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追溯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太极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人们可在满足自己健身需要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太极拳的以上优势注定了它在健身会所中有着极大的潜力和极高的商业价值。

4.2 建议

4.2.1 创编现代音乐,融入时尚元素

不少人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也会考虑到锻炼时的环境和背景。传统的太极音乐大多都为配合口令的简曲,在听觉上给人们沉闷、枯燥乏味的感觉,音乐色彩毫无渲染力,这就导致人们在练习太极拳时感到乏味,积极性不高。所以健身俱乐部开设太极拳课程时要注重练习太极拳音乐的改良,尝试改编甚至直接利用一些现有的当代流行音乐,如放慢旋律、改变节奏等方式将乐曲用于太极拳习练之中,使具有传统特色的太极拳文化顺应着时代的潮流被更多年轻人所接受。

4.2.2 全面利用健身环境,配合多项目辅助练习

虽然太极拳在健身会所中是以操房授课的模式展现,但在太极拳的学习阶段完全可以利用整个健身会所的环境进行学习和锻炼。太极拳对锻炼者的下肢力量,尤其是对大腿支撑力有一定要求,同时还需要利用各种小肌群保持身体平衡的稳定性。太极拳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健身房中的器械,加强自己的下肢力量,增强核心力量来提高自己的平衡力。

4.2.3 改良动作难易度,以适不同人群

太极拳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舒缓,传统的太极拳套路练习中要求沉肩、含胸、拔背、低重心的步行转换等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相当之高。对于一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人来说太极拳就成为了他们可望不可即的一项健身运动了。所以,在健身俱乐部当中开设太极拳课程必须降低太极拳的动作难度和动作幅度,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太极拳学习队伍中来。

[1]薛良诚,孟 猛. 太极拳打进健身房 [N]. 生活日报,2007-10-26.

[2]杨 莉.无锡市与上海市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成才之路,2009(35).

[3]邢树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4]朱国军.太极文化的推广及其产业化问题的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5]张晓武.太极文化与太极拳[J].养生月刊,2010(15).

[6]爱 兰,李晓红.太极拳的传播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学报,2004(5).

[7]张巧梅.焦作太极文化产业人才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3(4).

[8]胡利琼. 太极拳与瑜伽运动特点与研究推广的比较研究[D].湖北大学,2009.

[9]张 卫.论太极拳创新对改善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6).

[10]黄 梅,兰 兰.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需求的动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

On the Feasibility of Taijiquan Curriculum in Health Clubs

Lu Jing Zhang Yunlong
(Institute of Sport and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

In this paper,Shanghai,30health clubs members are taken as a survey and interview subjects,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health club curriculum.From the promotion status of Taijiquaj and fitness effect of Tajiquan club market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starting Taijiquan curriculum in health clubs and tries to find reasonable proposals for Taijiqua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health clubs.

Taijiquan courses fitness club open feasibility

G85

A

1004—5643(2012)03—0069—04

1.陆 晶(1987~),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会所锻炼者太极
基于多元生活方式的全境式休闲空间建构——休闲餐饮&会所空间设计专辑
太极
游太极洞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太极+』,未来可期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全能配置,适用广泛 山西河津私人会所里的4D私人影院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D-Force会所
巴黎Le Roch酒店&Spa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