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太极竞技推手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2012-11-24刘明亮苏爱远方世雄

武术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太极太极拳裁判

刘明亮苏爱远方世雄

(1.国际关系学院体育美育教研部,北京 100091;2.国际关系学院信科系,北京 100091;3.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北京 100091)

北京太极竞技推手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刘明亮1苏爱远2方世雄3

(1.国际关系学院体育美育教研部,北京 100091;2.国际关系学院信科系,北京 100091;3.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北京 100091)

北京市太极竞技推手至今已有十二年的历史,文章以近几年北京太极推手比赛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参赛人数、参赛单位、使用技术动作和裁判的执法水平等情况,以期发现北京竞技推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北京竞技推手如何发展。

太极 竞技推手 现状 对策

1 目前北京市太极竞技推手比赛的简述

太极推手在北京有着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氛围,早在1970年,推手比赛就在李天骥等老一辈武术家的主持和指导下,在北京等大城市开始创办试点,并于1982年在北京首次举办太极推手表演赛。1986年,国家体委将太极拳、剑、推手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比赛。太极推手从此走上竞赛的舞台。北京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北京武术院和北京武术运动协会对北京市太极竞技推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99年开始,太极推手在每年的上半年都有正式的竞技比赛,北京的推手比赛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氛围。在不断的竞技与实践中,北京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太极推手运动员和教练员,如:朗言斌(5年)、李海(5年)、汤铁军(4年)、文健龙(4年)、孙浩(3年)、邱衡(3年)、常青(2年)、刘丁(2年)等一大批多次卫冕的冠军选手,著名的教练员有陈瑜老师(北京陈照奎研究社社长)、许义林老师(原兴华职高武术教练)、苗青老师(华城武术社教练)和刘明亮老师(国际关系学院武术教练)等。此外,更有一些拿过全国名次的选手也参加或带队参加北京市的比赛,如:张维忠、于文水、于道平、高晓光等。这些高水平运动员的参与有力地促进了北京市太极竞技推手的发展。

2 北京市太极竞技推手比赛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2.1 推手运动员参赛人数有所提高,但占参赛总人数的比率不高

2006年的北京市推手比赛参赛人数为24人,2007年为35人,2008年为33人,三年的推手参赛总人数为92人。2009、2010和2011三年参加推手比赛的总人数为155人,比前三年的总人数多63人。近三年推手的参赛人数有所增加,没有出现因为级别人数不够,不得不调到上一个级别打比赛的现象,这表明北京推手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近四年的推手参赛人数占太极拳比赛总人数的平均比率为6.24%,比率没有太大浮动,从这一数据上看,目前北京市太极推手比赛人数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但是参加人数少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表1 近六年北京市太极推手参赛人数比较

对策1:太极竞技推手更名为武术竞技推手,鼓励更多的武术拳种和门派参与其中。

首先,武术中有许多拳种都有推手训练,例如:大成拳、意拳、形意拳、临清谭腿、花拳等等。如果把太极竞技推手更名为武术竞技推手,就会有更多地拳种、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可以参与其中。其次,太极拳是武术大家庭中的一员,太极推手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太极拳而提高技击防身的能力。其它武术拳种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技击防身的能力,当然就可以借鉴这种不容易受伤又能提高技击实战能力的形式。一方面促进各个拳种的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武术的融合和推广。再次,取消太极拳套路考评,方便其它拳种参赛。

对策2:加强太极推手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和普及。

就太极推手特点而言,太极推手是一项非常优秀的、安全系数较高的对抗项目,不仅具有独特的技术风格和较强的观赏性,更是和中国深邃的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它寓强烈对抗于温文尔雅中,而且不需要昂贵器具和专业场地,开展起来经济方便。因此在北京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不仅为首都高校大学生了解太极的技击技巧和探究传统文化内涵提供了捷径,更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太极推手的习练和竞赛人数,从而深入而有效地推动武术推手运动的高速、良性发展。

对策3:推手运动员可以按照年龄分组,鼓励民间选手参赛。

不管是太极推手还是武术推手,都可以按照年龄分组。例如:甲组——26岁至50岁,乙组——16岁至25岁,或者分为老中青三个组,主要目的是避免20岁刚练推手时间不长的后生晚辈仅凭体能打败技术出色,但年纪大,体能差的师父级或者师爷级的长辈。合理的分组有利于鼓励更多的推手选手上场参赛。另外还可以适当调整推手规则的细节,比如老年组的比赛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场地适当缩小等,总之目的是鼓励更多的民间选手参加推手比赛。

2.2 众多太极拳协会和武术协会未能建立起推手队伍

近几年来,陈照奎太极拳社、陈式、吴式等太极拳研究会各区县武术协会,还有志强武术馆、花拳研究会等馆、社、协会都参加过推手比赛。但这些武术馆、社、协会常常只有1至2名选手参赛,没有形成一支6到10人的队伍。绝大多数太极拳协会、各区县太极拳协会还没有建立起一支常设的太极拳推手队伍,也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推手教学训练体系,更谈不上推手训练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技术的创新。可以看出,各个太极拳馆、社、协会只是把太极推手作为太极拳的一种附属,也没有对太极推手运动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训练与科学的培养。我们从近四年的冠军分布来说明各单位的队伍建设。

表2 近三年北京市太极推手比赛冠军分布

2008年太极拳推手比赛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人文大学武术院两所高校均派出了各10余人的比赛队伍。比赛的全部5个级别的冠军都被两所学院推手队员获得。2009年和2010年都是7个级别,一共14个冠军,只有3个冠军被其他的武术协会获得,这足以看出众多太极拳协会未能建立起太极推手队伍,而高校的推手队伍日益壮大。2011年申百圣代表队外请全国比赛的冠军从国关手中夺走两个冠军,但在7个级别中还有4枚金牌留在高校队伍中。申百圣外请队员是全国冠军,来自河南焦作的运动员。严格地讲,他们虽然参加北京市太极推手比赛,但不能代表的北京的推手真实水平。

对策1:武术管理部门应从太极拳比赛的规程上加以改进和调控。

提高太极推手运动的水平,必须认识到推手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对抗项目之一,必须在思想上对其加以高度重视。发展的道路任重道远,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最快捷的方法还是要武术管理部门从太极拳比赛的规程上加以改进和调控。例如,可以在目前太极拳比赛规程中明确规定各个参赛队伍中参加太极推手比赛的人数下限或者是推手和太极拳套路参赛人数的百分比,这样就会刺激各个区县武协和太极拳协会成立专门的太极推手队伍,还可以逐渐改变太极拳套路运动员与推手运动员比例失衡和多数套路运动员不懂推手不懂技击防身的现状,可以有效地消除大多数太极拳运动员只研究动作的表演规范性、艺术性,而忽视了武术的本质特性之一即技击性的弊病,从而改变太极拳是中看不中用的老人拳,只能健身,不能实用的错误观念。

对策2:太极拳协会要走进学校,广泛吸纳年青人。

目前,太极拳协会的主要成员多是一些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主要目的就是防病健身,这样的武术协会当然在竞争激烈的太极竞技推手比赛中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各个太极拳协会或是其它拳种的武术协会中都不乏深谙推手、技击精髓的高人,应该积极聘请他们作为推手教练,进入学校执教,一方面是使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运动在学校也得到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好地吸纳年青人,从而壮大各个武术协会。只有抓住了年青人的心,太极拳、太极推手乃至中国武术才能有发展。

2.3 太极竞技推手的技术动作单一,缺乏观赏性

表3 2009年——2011年太极竞技推手各类技术动作统计

图1 2009年——2011年太极竞技推手各类技术动作统计

在近三年的近百场比赛中,共有369次得分,其中得1分次数305次,占82.7%。在得1分的中,“推挤”的动作得分共191次,占得一分总数的62.6%,占总得分次数的51.8%,可以看出,目前太极推手的主要动作集中在“推挤”上,“推挤”的动作的广泛使用,除与运动员本身技术水平有关外,与太极推手的规则也有直接的关系。由于规定了出圈得分,所以运动员大量采用简单的“推挤”的动作逼迫对方出圈,从而达到得分的目的。这使得比赛的技术动作趋于单一化,观赏性有所下降。在近几年的推手比赛中,场上大量出现互相插腋下的动作,因而引发了较多的“搂抱”犯规。得1分中有28次劝告得分中有25次因“搂抱”劝告,“搂抱”犯规占得1分总数的百分比是8.2%,占劝告总数的89.3%,这表明比赛的犯规次数较多,这使得裁判成为比赛的主角,导致比赛连续性非常差,观赏性也大打折扣。在比赛场上,要使一方出圈,特别是倒地,不控制对方躯干确实少有技术可以施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北京太极竞技推手动作之单一,得分手段之少。得2分的情况主要是对方严重侵人犯规警告得分,在近几年的比赛中很少出现,省略之。在得3分或是4分主要是摔法动作,近身摔法是近几年比赛的一个技术亮点,运用并得分次数明显比前几届比赛明显增加,2010年比赛所有场次总共使用摔法20次得分。2011年由于有全国冠军——王峰参与比赛,摔法动作更是成为全场亮点,仅“进身肩靠”一个技术动作,就能在多次对垒中近十次的运用,并能把对手靠出3米远而倒地得分,可以说2011年太极推手比赛的技术含量在历届北京市太极竞技推手比赛中是最高的。虽然全国冠军的参与,不能代表北京的推手水平,但无疑给北京的推手技术带来更好的新鲜血液。从增强比赛的观赏性的角度来看,摔法技术应该进一步鼓励,进一步放开推手的摔法技术,可以增加膝法、腿法,如:快速磕膝摔、插腿别腿摔、过背摔等技术动作,单臂可以瞬间搂抱。这样在增加比赛的观赏性的同时,也会不断增加推手的技术含量。另外,对推手比赛而言,适当的将比赛规则放开,也会吸引更多民间高手参赛,不仅能提高太极推手比赛的观赏性和技巧性,更有利于推手技术的丰富完善和更多新鲜血液的引进。

2.4 裁判执法水平良莠不齐,执法制度不统一

裁判执法水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受调查对象都表示出对裁判执法水平的担忧。裁判对规则的理解执行不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竞技推手的发展。几十年来,太极推手的规则基本成型,比赛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目前太极推手裁判的执法水平良莠不齐,缺乏一个统一的制度和尺度。赛场上不同裁判对相同的情况往往出现不同的判罚。这不仅削弱了裁判作为赛场上执法者的权威程度,更打击了运动员的积极性,这对太极推手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另外,裁判员的手势、口令和运用的时机等方面在比赛中也存在较多不足。2011年运动员称量体重时,每个运动员单独进入称重房间。如果没有队员的监督,裁判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为了提高裁判的执法水平,北京市武术协会、武术院等机构组织应该致力于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推手裁判队伍,加强推手裁判的培训学习力度,使竞技推手比赛更加公平公正。

2.5 现阶段竞技推手的投入小,亟需进一步包装

市场化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必经之路,竞技推手若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经历市场化的过程。目前竞技推手的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推手界内有很多高手和专业人士,但是竞技推手仍旧不为社会大众所认知,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状态。改变这种方法的道路就是走竞技推手的市场化道路。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和中央电视台的《散打王》节目,它们很明智的运用电视这个媒体对各个武术门派和武术散打进行推广,相当于打开了一扇通向无数世界的窗户,揭开了武术的神秘面纱,使之易于被更多的人所理解接受。竞技推手也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经验,依照商业化规则进行包装宣传,提高曝光率从而吸引更多的媒体观众和商家,这对提高竞技推手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有极大的裨益。就目前而言,竞技推手的市场化道路依旧任重道远,主要原因在于竞技推手本身仍旧不为很多人了解,社会关注度不够,而且运动本身存在的观赏性差,竞技性不强等等因素,无疑也成为竞技推手运动市场化道路上的阻碍。但是,市场化毕竟是一个大环境大趋势,竞技推手应该克服重重困难,走上一条市场化的良性循环之路。

3 结论

(1)太极竞技推手更名为武术竞技推手,鼓励更多的武术拳种和门派参与其中,同时竞技推手比赛设年龄分组。改变目前北京竞技推手选手人数少、平均年龄偏低、社会认知度不高的现象。推手运动不仅安全性高,伤害事故少,而且有利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此外,推手运动中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适合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

(2)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北京竞技推手技术动作单一,规则局限性强。为了提高其观赏性和技术性,不仅有必要强化摔法技术在竞技推手中的应用,更应该进一步开放规则,便于运动员放开手脚,施展更多的技术技巧,这样做才有助于推手技术的推陈出新和持续发展。

(3)应利用多种手段增加各武术协会,特别是太极拳协会的参赛人数,建立起多支常设的推手队伍,不断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今后推手运动的发展打下基础。

(4)提高裁判执法水平,是提高裁判员威信力的关键。比赛中裁判员的误判不仅影响了整个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更在心理上对运动员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裁判员的培训上不可掉以轻心。相反,更要以一系列措施提高执法水平和公信力。

(5)推手应该进一步包装,朝着国际化的新型民族对抗项目迈进。在国际化和市场化成为不可扭转的大趋势下,对推手来说,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影响力,在市场化大潮中发展壮大。

[1]沈 寿.太极推手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2]国家体委武术太极推手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毛明春等.从规则角度研究影响推手竞赛的观赏性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02(8).

[4]武 冬.1994年全国太极拳推手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4).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ji Competitive Push-hand in Beijing and the Strategies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Liu Mingliang1Su Aiyuan2Fang Shixiong3
(1.The Department of Sports and Aesthetic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University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eijing 100091;2.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eijing 100091;3.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eijing 100091)

Beijing Taiji competitive push-hand has a twelve-year history.The article takes Taiji push-hand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s Bei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do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participants,competitors,technology actions and the referee's working level and so on,in order to find Beijing competitive push-hands existing problems,and furtherly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competitive push-hands inBeijing.

Taiji competitive push-er_eb ok=373, conditions strategies

G85

A

1004—5643(2012)03—0037—03

国际关系学院基金项目“太极拳擒拿的文化研究及实用技术”阶段性成果,编号:KYF-2011-T11。

1.刘明亮(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太极太极拳裁判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法律裁判中的比较推理
清代刑事裁判中的“从重”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