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

2012-11-23于童

理论观察 2012年5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

于童

[摘 要]关注民生是媒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高新闻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在确保新闻真实性、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独特的新闻报道视角的同时,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民生新闻报道方式,从百姓关心、关注的新闻热点着眼,让普通人成为新闻的“主角”。通过民生新闻的宣传和报道,体现出新闻报道“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和态度。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闻真实性;社会舆论;百姓利益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17 — 02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同样也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获取新闻和消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了解的内容也越来越宽泛。然而,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翻开报纸或打开电视,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最能吸引百姓注意力的,读者范围最广的无疑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

关注民生是媒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高新闻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民生新闻以百姓的新闻视角,深入独到的采访,生动易读的解析和行文,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应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无论对何种媒体来说,民生新闻的报道无论从其真实性、可读性还是普及性来说都至关重要。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如何让看似枯燥无味的政策性文件变成百姓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和了解的新闻?是当前许多媒体正在转变新闻报道方式、转换新闻视角的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上至中央媒体,下至地方传媒都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不仅是要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最基层、亲临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更是要让新闻充满真实性、可读性,让读者能够有更深刻的切身体会。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映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是学术界对民生新闻的定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普通人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人们不再满足“衣食住行”的安逸,需要“话语权”的回归,这就要求传媒夯建新的民生新闻参照系,让“大民生”取代“小民生。从而也就对民生新闻的采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是亲临现场,深入实际就一定能够做出好的民生新闻。“走转改”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最切实可行的思路,因为优秀的民生新闻,已经不仅仅意味着有良好的舆论导向,还必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还要有可读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以“走转改”为基本原则,学会换位思考,以平民的角度处理新闻,把所报道的事实与所报道的人物与平民的生活联系起来,力求生动活泼地展现基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时间。在新闻的具体制作中,新闻记者还要注意几大要素:

首先,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无论任何一条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都远远大于华丽的外表。任何媒体在做新闻报道的时候都要把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放在首位,特别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大多与百姓生活和百姓福利息息相关,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由于其“亲民”性的特点,因此,民生新闻的深入性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作为一线编采人员,要做到把好新闻第一关,确保新闻真实性就要在主观上杜绝“听风就是雨”的不好习惯。不可否认,当我们对一些事件或者一些消息并不觉得新闻价值很高的时候,便会存在懒惰心理,只是听当事人简单介绍或者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然而,对于一些读者来说,也许事件的真实性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并没有全方位的了解事件本身的情况的报道会为许多读者带来片面的影响。因此,无论任何一条新闻线索都要追究到底,一条政策也好,一个事件也好,一定要做亲历者,而不能仅仅是一个倾听者。

其次,要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民生新闻大多反映的是百姓衣食住行、涉及到的大多是柴米油盐。近年来,民生新闻之所以备受关注,自然是伴随着政府政策特别是对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不断调整,使百姓生活也正在发生不小的变化。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角,从吃喝拉撒的小事中体会百姓生活的点滴变化,通过对普通百姓喜怒哀乐的形象报道,体现出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并且能够在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同事,对职能部门起到监督的作用。总而言之,民生报道是可以通过“民生”体现出“国计”,可以小中见大。

在面对新闻事件的时候,新闻记者要杜绝“见怪不怪”的想法和工作态度。当一些人和事件频繁的发生时,许多读者甚至相关人员都会觉得不足为奇,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在众多事件的发生中找出潜在的关联,深入研究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从而以独特的角度和独到的分析完成一条全面的新闻报道,让不同身份的读者在阅读新闻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民生新闻要有鲜活的报道方式

民生新闻的报道大多有别于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报道,民生新闻由于其独特的平民视角和百姓情怀,通常能够通过详尽的现场采访,用鲜活的语言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新闻第一现场,充分反映新闻的原生态,让新闻更具接近性,让大众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转换了角色。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刊的报道,都应以服务性为前提,以百姓参与为手段,并且重点突出事件的新闻性。并且更具新闻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加入百姓需要知道和了解的常识性、知识性问题,使报道深入人心,更加深入百姓生活。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读者眼球,民生新闻大多采用口语化、故事化和悬念化的叙事手法。

笔者曾经看过北京电视台一栏目关于房地产新闻的报道“这里是一家经济适用房楼盘的售楼处,摩肩接踵,人声鼎沸,都是来看房的,一平米才2600元,而且不分楼层,这么便宜的价格,多实惠呀!想找个人再详细问问,可是,偌大一个售楼大厅,竟然没有看到一个售楼人员,这是怎么回事?……”

在房比天大的当今社会,房价和售房状况是最受关注的新闻,新闻以悬疑的角度开头提出问题,用最质朴的语言和最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抓住所有人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达到做新闻的人的目的。

由于民生新闻受众范围广泛,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多媒体都会对开设专栏或者专版对于民生新闻进行报道。一件新闻事件经常会在多家媒体同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读者看起来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何让读者在众多报道中对媒体的角度和观点“情有独钟”,这同样也是在民生类新闻报道中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当今媒体中,有许多民生类的专栏是以帮忙、调解或者调查类为主要内容的。读者之所以会关心和关注。一是有可能此类新闻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二是有可能读者本身也受到过此类问题的困扰,同样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这类新闻栏目内容的选择同样是我们需要多注意的部分。

无可厚非,在当今媒体报道中,通过帮忙栏目使许多有困难的人得到了帮助,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但是,新闻媒体同样要让读者认识到,虽然媒体能够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呼吁广大群众的作用,但是并非救命稻草,不是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都能够通过新闻媒体解决。新闻媒体在栏目的宣传和报道中也要避免无原则的大包大揽,为了掌握新闻线索把许多不切实际甚至真实性有待商榷的事件摆在专栏中。新闻媒体在宣传和报道中要把握住舆论监督的力量和尺度,孙守新闻价值规律,不要越俎代庖。民生新闻反应了十几问题,实现了舆论监督功能,但是并不能代替行政执法和职权部门的地位。新闻记者站在百姓的立场上,通过对事件的全方位了解,要客观、全面的通过新闻媒体反应和披露社会现象,但是不能在采访和调查的过程中对事件的当事人承诺和保证。避免受众产生错误的想法,否则不仅会导致问题堆积,甚至会成为一些有心人利用的工具。一旦问题解决不了或者事件实事,则会严重影响新闻媒体的诚信度和权威性。

新闻调查同样是经常出现在民生类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形式。通常以演绎和叙事类的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为增加可读和可看性,通常会在新闻制作中增加事件发展的悬念和矛盾冲突,使得故事情节丰富,吸引受众注意力,以适应受众的传统欣赏习惯。在此类新闻栏目的制作中,新闻媒体应该以基本实事为依据,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职业道德。当我们本身也作为一名读者和观众的时候,不难发现,有些新闻媒体在栏目中不惜以低俗、夸张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加以传播,无限放大私欲,甚至掺杂色情与暴力的画面和语言。将矛盾激化、冲突作为卖点,忽视了事件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是栏目已经结束,受众并不理解新闻要表达的意思,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事态下一步的发展和矛盾解决的办法读者更是一头雾水,不清不楚。

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生活水平也不均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成为特别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把这一部分人作为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们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生存压力。有责任感的媒体应该实事求是,通过真实的报道和广泛的传播,帮助真正有困难的人摆脱暂时的困境,有可能是帮助其就业,有可能是帮助其就医,有可能是帮助老人找到养老机构,有可能是帮助无法回家的人踏上归乡之路。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新闻媒体应该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助力,才能实现媒体的价值。而在这样的媒体中,《新闻夜航》栏目是许多媒体应该学习的榜样。《新闻夜航》栏目的记者经常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变被动报道为主动参与。通过大型、有代表性的报道活动,提升节目的社会影响力,打造出新闻栏目的品牌效应。利用其独有的新闻报道模式和独特的新闻调查角度,为许多事件的报道条理清晰,深度和广度性强,受众的客观性强。

综上所述,即使栏目定位没有问题,在民生类新闻报道中事件的选择和报道方式也极为重要。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越来越深。越是和群众利益关联度高的报道,越能牵动群众的心,其辐射面越广,影响力越大。只有关注群众,报道才能被群众关注。而热点问题正是群众所关注的,群众眼里的热点就应该是媒体追逐的热点,只有把热点新闻报道做到人无我有,才能让读者喜读、爱读,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才能得到提高。

民生新闻服务社会大众,从百姓的具体需求出发,把社会大众的身边事、生活中的事作为报道的支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报道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立足实际,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综合多方面因素,记者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要使新闻的内容有更为丰富的营养,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去解决、反映真正关系群众利益的普遍性、共同性问题,尤其是牵涉政府关心的,又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实事。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平庸与低俗,不断提高民生新闻的品位。

民生类新闻不仅将目光和关注的焦点放在百姓身上,让普通人成为新闻的“主角”。通过民生新闻的宣传和报道,更能体现出新闻报道“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和态度。民生新闻的普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本位的忠实反映,也是主体意识和维权思想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提高的反映。然而,随着民生类新闻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媒体偏离了新闻工作者的初衷。作为媒体人,我们责无旁贷,要为人民做新闻,做人民的好新闻。

〔责任编辑:冯延臣〕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
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