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8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安全性分析
2012-11-23胡牧支修益刘宝东刘磊
胡牧 支修益 刘宝东 刘磊
目前中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增高趋势。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以根治性肺叶切除为主的外科手术治疗[1]。>80岁的老年患者因年龄、合并疾病等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运用于肺癌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3]。由于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我们将其应用于治疗>80岁老年人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11年4月,我们为25例肺癌病人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81~96岁,平均(86.2±3.5)岁;腺癌17例、鳞癌5例、支气管肺泡癌3例;Ⅰa期3例,Ⅰb期6例,Ⅱa期5例,Ⅱb期1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Ⅳ期5例。平均消融时间45.3 min。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病例中,肺部病灶直径1.1~5.7 cm,平均3.5 cm。疗效评价指标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代谢比值(SPECT)和CT下肿瘤影像学大小改变。无治疗禁忌的病人术后继续行生物靶向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其中1例病灶较大的患者12月后根据肺代谢提示残余肿瘤分布,再次行射频治疗。
1.2 设备和方法 在西门子64排螺旋CT定位引导下施行消融术,采用RITA多极射频肿瘤消融仪,用电极经皮穿刺到肺内肿瘤,释放锚状电极,根据形成消融灶大小的不同采用标准程序进行消融,治疗靶温度90℃。电极经皮穿刺方法与常规经皮肺穿刺活检方法相近。CT检查后明确肿块大小、位置及与纵隔、胸壁等周围解剖关系。避开胸廓骨性结构,选择最靠近肿块皮肤、测量进针角度及深度。局麻后,用电极分层穿刺到肺肿瘤内,再次予以CT扫描明确穿刺是否成功,释放锚度状电极至最大消融直径,再次行CT扫描确定主针和各锚状针的具体位置,按最佳位置进行消融。治疗完毕后,关合锚状电极进行针道消融。消融结束后复查胸部CT,观察气胸及出血情况,如有必要立即进行处理。
2 结果
本组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胸膜反应5例,心律失常5例,经对症处理均缓解。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发热5例,气胸7例,痰中带血19例。7例气胸中1例行闭式引流术、2例行胸穿抽气缓解,其余5例气胸量少未予处理。术后肺部感染3例,死亡1例。15例患者在术后进行了EGFR-TKI生物靶向治疗。目前本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87.2%,2年生存率为65.7%。
典型病例:男,81岁,右下肺腺癌。图1中①:治疗前肿瘤;②:锚状射频消融针打开分布在瘤体内;③:治疗中肿瘤截面,提示各消融针位置是否理想;④:治疗中3维重建图像;⑤:治疗后1月随访时病灶较上一次评估时略增大,有少量胸水;⑥~⑧:治疗后3月、6月和12月评估,胸水吸收,病灶逐渐缩小。
图1 典型病例CT影像
3 讨论
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原发性肺癌在老年人中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且趋高龄化。高龄肺癌病人各脏器功能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且大多数病人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因此对于>80岁的老年肺癌患者,即使分期较早,手术治疗选择仍需谨慎[2]。
射频消融是一种物理治疗,疗效与肺癌的组织类型无关,而与病灶的大小及位置关系较密切。Lencioni等[3]在2008年报道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情况,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肿瘤相关1年生存率达到92%,2年生存率为73%;Ambrogi等[4]在 2007 年报道的 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中治疗反应率CR为59%,中位生存期为25月[3-4]。
结合本组病人的资料和国内目前的经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无需全麻,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好,我们认为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适合射频消融治疗。治疗的适应证:(1)因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老年周围型肺癌患者;(2)肿瘤距离大血管或较大支气管在>1.0 cm。治疗的禁忌证:(1)提示有广泛肺外转移的患者有广泛肺外转移者;(2)中心型肺癌临近大血管、大气道者;(3)有较大空洞者;(4)中心型肺癌合并严重阻塞性肺炎者;(5)有严重合并症者;(6)全身衰竭、感染期、免疫功能低下者。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并发症及其处理:(1)气胸:本组病人气胸发生率为28%,均为合并肺气肿患者,可发生在术中或术后,少量气体可不予处置,中等至大量气胸可胸穿抽气或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2~3 d多吸收。避免和减轻气胸发生的关键是穿刺技术,进针速度快和穿刺准确对于避免多次穿刺十分重要。(2)胸腔积液:与胸膜受刺激有关,多数患者治疗后都有少至中等量的胸腔积液,多可自行吸收,很少需要行胸腔引流。(3)发热: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时感觉发热,大汗淋漓,可出现体温升高,这主要与射频消融治疗产生热量并随血流带走(血流灌注冷却)有关。术后发热原因有:(1)一过性发热,热程在2~3 d,体温<38.5℃,此为机体对射频发出的高温的反应性发热。(2)吸收热,其原因多系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肺癌病灶凝固性坏死组织吸收引起。此时患者无中毒症状,白细胞数升高,多数<10×109/L,且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不明显。术后可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3~7 d,预防坏死区继发感染,多数患者体温3 d内可降至正常。(3)感染热,高龄患者一旦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往往症状较重,本组1例患者最终死于肺部感染。(4)胸痛与胸膜反应:当肿瘤靠近胸壁,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中会出现疼痛,主要与壁层胸膜受刺激有关,可于术中给予哌替啶止痛治疗,必要时可适当降低靶温度,但不应<70℃。本组有5例患者术中因胸膜刺激出现胸膜反应,达病例总数25%。与较年轻的患者比较,高龄患者似乎更容易出现胸膜反应,可能与心肺功能储备较差有关,主要表现为心率、血压在射频开始后迅速下降,患者多无特殊主诉,此时需要立即停止射频过程,给予对症处理,降低靶温度,通过射频针局部注射里多卡因,调整射频针位置,使之尽量远离胸膜。所有患者经过调整处理后均很快恢复并继续完成了射频治疗。对术后出现的胸痛应查明原因,给予对症处置。(5)心律失常:本组患者有5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为频发室性早搏,3例为房颤。频发室性早搏未予特殊处理,房颤与静脉胺碘酮点滴后均在数小时后转复。(6)咳嗽、咯血:部分患者在治疗中发生咳嗽,与治疗刺激支气管有关。轻微的咳嗽不影响治疗,剧烈咳嗽者可给可待因止咳,并可通过电极针的注水孔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术后少量咯血较为常见,通过对症止血治疗后短期内可缓解。从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和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80岁老年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并没有明显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5]。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作为一项新兴的微创技术,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能迅速去除肿瘤负荷,近期疗效确切[6-7],本研究证实对于>80岁的老年肺癌患者同样适用。>80岁老年肺癌患者局部物理治疗后还应该进行全身治疗,本组患者多数射频消融后均进行了基于EGFRTKI的生物靶向治疗[8]。作为综合治疗中局部物理治疗手段之一,射频消融对于≥80岁老年肺癌患者是安全选择。
[1]庄聪文,杨胜生,曾志勇.高龄肺癌患者40例手术并发症及预后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5):23-25.
[2]张治,许林,范朝晖,等.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3):209-210.
[3]Lencioni R,Crocetti L,Cioni R,etal.Response to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ulmonary tumours:a prospective, intention-to-treat, multicentre clinical trial(the RAPTURE study)[J].Lancet,2008,9(7):621-628.
[4]Ambrogi MC,Dini P,Melfi F,et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inoper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Thorac Oncol,2007,2(5 Suppl):2-3.
[5]何健行,吴开俊,殷伟强.射频多极针消融仪治疗肺癌的近期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3):19-21.
[6]Okuma T,Matsuoka T,Okamura T,etal.15F-FDG small animal PET for monitoring the teraprutic effectof CT-guided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on implanted VX2 lung tumors in rabbits[J].J Nucl Med,2006,47(8):1351-1358.
[7]孙志超,肖湘生.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与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11):781-783.
[8]符炜,顾丽梅,钱屹奎,等.厄洛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5):4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