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河豚鱼的海洋尾丝虫病病例
2012-11-23麻丽丹王殿夫于晓婕
麻丽丹,王殿夫,于晓婕,吴 斌
(1.丹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 丹东118000;2.辽东学院动物科学系,辽宁 丹东118000;3.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四川 成都610207;4.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 大连116001)
2007年,辽宁丹东河豚鱼养殖场时常发生一种由盾纤毛虫感染导致的寄生虫病,造成河豚不同程度的死亡,而且该病每年反复发作,给该产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对该寄生虫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患病河豚鱼取自辽宁丹东东港的河豚鱼养殖场,患病河豚鱼临床表现为摄食不佳,病鱼浮游水表面,不底栖,病鱼体色发黑,黏液增多,体表溃烂,肌肉出现溃烂出血,背部白浊、脱皮,头部红肿,鳃盖内侧肿胀、充血、积水,鳃褪色或糜烂,腹部膨胀,局部红肿、出血或溃烂,鳍出血或溃烂,严重时腹腔积水,腹腔壁溃烂,肝脏出血或糜烂,肠道松弛、扩张、透明、积水,肾脏液化。
1.2 寄生虫的分离鉴定
1.2.1 寄生虫的活体观察和培养 寄生虫的活体观察:本病可根据外观症状初步诊断后,从病鱼或濒死鱼的病灶组织上取少许样品,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虫体,进行观察和拍照。
寄生虫的培养:取健康的河豚鱼1条,去内脏去皮后取肌肉并用剪刀绞成细小的块状,放入玻璃烧杯内并加入一定量的已灭菌海水,加热煮沸30 min,用灭菌4层纱布过滤后放4℃冰箱保存备用。培养基为海水:鱼肉汤的比例为10∶1进行配制,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终浓度为25 mg/L)和链霉素(终浓度为25mg/L)。接种时用灭菌镊子刮取鱼病料部位的黏液,接完种后盖上硅胶塞,并置于15℃~20℃的130r/min震荡水域中震荡培养24h,尔后室温放置保存。
1.2.2 Wilbert之蛋白银法染色观察[3]蛋白银染色技术最早为一组织染色法,Bodion(1937)首先将之应用于原生动物上,经过几十年来不断的改进,已成为纤毛虫纤毛图示显示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法。主要用以显示虫体的皮层及内部结构,如纤毛下器、毛基体、核器及各种表膜下纤维系统等,而银线系统则不被染色。具体步骤为:(1)虫体于胚胎皿中用Bouin液或饱和升汞(HgCl2)固定20min左右,固定过程中可每隔0.5min将胚胎皿轻轻同方向旋转以便虫体集中在中央。(2)蒸馏水洗3~4次(Bouin液以水洗至无色为准),操作时用粗口吸管自固定液表面小心吸去上层液,为防止虫体浮起,应至少留1mL余液于胚胎皿中,后用大口吸管(保持吸管垂直位)逐滴加入蒸馏水(应靠近水面,并环绕四周但离开凹槽壁小心滴入,注意勿使水滴沿胚胎皿壁切入水底面搅动虫体)。(3)以最细微吸管小心将虫体“吹”至皿中心。(4)用0.1%~0.2%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钾微量直接供到虫体处以漂白至“透明”(约1~2min)。(5)蒸馏水洗2次(以完全清洗为度)。(6)将胚胎皿中蛋白银浓度控制在约0.5%,加盖后于50℃~60℃的恒温箱底板上保持30~50 min(视不同种类的嗜染状况及虫体大小而调整时间)。(7)室温下用0.1%~0.2%的显影液显影1~5min(或更短)。(8)镜检后用5%硫代硫酸钠定影约5min。(9)蒸馏水洗1次(此时应清洁虫体),将虫体转入载玻片上并与等量的戴白胶混匀,用眉毛笔调体位(在必要时,如需腹面朝上等),除去余液,至温箱烘片约10min。(10)常规脱水封片(70%酒精起-80%-90%-95%-100%-无水酒精和二甲苯混合液(1∶1)-二甲苯-二甲苯,以上过程每步约2~5min。其中在无水酒精中每步应不少于5min,以确保彻底脱水)。
2 结果
2.1 寄生虫的活体观察结果 在显微镜下虫体略成葵花籽形,长50~75μm,宽20~50μm,内质不透明,常有多个食物泡及内储颗粒,初步判断为盾纤毛虫,患病鱼体和寄生虫分别见图1、2。
2.2 盾纤毛虫的Wilbert之蛋白银法染色结果虫体的前半部稍向内侧弯曲,顶端裸毛区形成明显的喙状突起,呈指状或尖角状。体被纤毛,后端有1根较长的尾毛,大核位于身体的中央,近球形,被鉴定为海洋尾丝虫。蛋白银法染色结果分别见图2。
该虫可在鱼体外行兼性寄生,通常是机会性地聚集在河豚鱼体因损伤而溃烂的体表部位并大量繁殖,从而对宿主产生进一步的协同加害作用,造成河豚鱼类大量死亡,对养殖户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3 讨论
盾纤毛虫属兼性寄生虫,一般情况下营自由生活,以悬浮的微小颗粒物质(细菌、微藻、原虫等)为食;但在某些环境下,这些纤毛虫可以表现为寄生性,吞噬某些软体动物、甲壳类及鱼类的细胞和组织残渣并在其组织内生长、繁殖。虫体呈瓜子形,体表被有均匀一致的纤毛,大小大约为20~45μm(根据不同种类略有区别)。由于寄主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盾纤毛虫病的病原在不同的鱼上也不尽相同。日本Ototake首次从以部分体表发白为特征而大批死亡的发病牙鲆鱼群患病稚鱼体表和内脏大量检出膜口类纤毛虫,即盾纤类纤毛虫。目前我国海水鱼工厂化养殖中所发现的盾纤类纤毛虫主要有能够寄生于养殖大菱鲆的各组织器官的蟹栖异阿脑虫、可引发牙鲆体表溃烂综合征的指状拟舟虫以及红鳍东方纯冬季室内越冬时的体表溃烂综合征的水滴伪康纤虫和贪食迈阿密虫[4-5]。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丹东河豚鱼养殖场所用水源,主要是入围海水,海水周围即人类生活区,养殖用水从蓄水池流入鱼池,未进行过滤消毒等处理便使用,冬季室内越冬期间养殖水中大量海洋尾丝虫滋生,从而造成越冬期间河豚鱼体表溃烂综合征。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尤其是良好水质很重要。
[1]窦海鸽,刘彦,王亚军.河豚养殖中几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技术[J].北京水产,2004,5(3):26-28.
[2]姜长波.中国北方河豚鱼养殖现状与展望[J].河北渔业,2001(5):36-48,42.
[3]李福江,王洁,从裕泉,等.大菱鲆盾纤毛虫病防治措施[J].齐鲁渔业,2005:22(10):28.
[4]宋京辉,张元良.大菱鲆盾纤毛虫防治新技术[J].科学养鱼,2005(1):49-50.
[5]宋微波,朱明壮,陈子桂,等.海水养殖水体中危害性纤毛虫.原生动物研究I.盾纤目习见类群的口器结构及鉴别特征[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0,30(2):2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