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赏识”的钥匙打开心门
2012-11-22郁芳
[摘 要] 教育电影因其媒介特性和内容优势,在家庭教育中和学校教育中都起着很大的教育作用。有效利用教育电影,可以帮助家长、教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使家长和教师能更好地掌握教育学生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 教育电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电影,一般是指电影故事的内容情节能够折射出现实中的各种教育现象、矛盾和问题,并在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给予观者重要启示和影响的电影和纪录片。这些电影或以写实的手法真实记录和反映了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冲突,或以抽象的手法深入刻画和揭示教育活动主体的内心世界,催人共鸣,引人深思,对观者产生很好的教育示范和启发效应。对教育电影进行深入挖掘,能够给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遇到种种问题和困惑的家长和教师提供许多新的解疑释惑的视角。
许多教育电影主题鲜明,反射出现实教育中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困惑所在。例如,《死亡诗社》能够引起关于“何为好的教育”的主题讨论;《心灵捕手》提供了优秀的心理教育范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凯瑟琳老师会引发许多学生的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怎样做才是真的爱学生,等等;而《春风化雨》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真正力量所在;《凤凰琴》《美丽的大脚》等影片深入刻画了中国贫穷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内心世界,体现出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个教师群体的教育追求、教育信念和教育修养,激发观者内心对教育神圣和教师崇高的强烈认同,有助于激发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信仰。《心灵访客》通过讲述一个黑人男孩贾默和隐居知名作家威廉之间相遇相知的故事,涉及教育公平、教育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因此,家长和教师必须仔细品赏、认真反思这些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电影作品,结合自身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小孩不笨2》电影内容
在众多教育电影中,有一部电影非常经典,能给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撼和触动,能够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诠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它就是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
《小孩不笨2》故事以新加坡竞争激烈的教育文化为背景,真实反映青少年在学校及家庭里所面对的压力。电影主要描述了两个家庭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的教育问题,揭示了引发这些问题的各种社会根源以及正确处理的态度和方法。在其中的一个家庭中,汤姆(杨学谦)和杰瑞兄弟俩生活在看似优越的家庭中,爸爸是高级职员,妈妈是著名杂志的编辑,父母能够给兄弟俩提供丰富的物质需求。但是夫妻俩整日忙于工作,认为只有多赚钱才是对孩子们最好的照顾,却在忙碌中忽视了孩子们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和教育的方法,错失了很多教育的最佳时期,越来越远地偏离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直至兄弟俩都走向犯罪的边缘,父母才幡然醒悟,终于找到教育的正途。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成才(汤姆的好朋友)生于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没有文化,年轻时因打架还瘸了一条腿。他为了避免儿子重蹈覆辙,便采取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导致成才因为打架、偷窃等各种问题被学校开除,成为失学少年。最后,成才在爸爸的临终遗言后开始奋发努力,在学校的帮助下,成才成为散打冠军。
二、《小孩不笨2》反映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从《小孩不笨2》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长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在《小孩不笨2》影片中,我们看到家庭教育对于两个家庭孩子的深刻影响。
汤姆和杰瑞的主编妈妈对汤姆(杨学谦)获得网络博客冠军不以为然,认为那些就是乱七八糟的文章,否则为什么作文得不了高分?并用自己的经历来教训汤姆,使汤姆刚刚获得博客冠军的喜悦一下子被妈妈的指责粉碎殆尽,对妈妈的抵触心理油然而生。杰瑞被同学开玩笑,误认为自己使女同学晓晰有了孩子,这个严重困扰8岁小男孩的问题却怎么也没能从父母、老师、哥哥那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最后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带晓晰去了医院导致一场闹剧。父母没有安慰杰瑞,也没有反思自己没尽到的责任,反而责骂杰瑞品质变坏,令杰瑞很受伤害。
生长在单亲家庭的成才,虽然父亲很爱他,但却缺乏爱的方式,对成才采用的是粗暴的教育方式,经常拳脚相加。两家父母对于孩子都是更多的指责,对孩子们身上的优点视而不见,导致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化。
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全方面进行影响。在影片中,学校教育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有很多失误。
成才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的作业被符老师认为和没做一样,伤害了刚刚想努力学习的成才。符老师对其他学生也是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没有鼓励,更多的是批评。“人人都笑你们是烂苹果,你们一个个可不可以争气一点?”这就是符老师眼中的学生。影片中有个细节,符老师在指责学生的过程中,一直用食指指着被数落的同学,这令学生极其不满。同时,学校的管理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用粗暴的手段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采用鞭刑,等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失误形成了一个巨型的推手把孩子们推向了危险的边缘。事件的导火索是汤姆(杨学谦)带黄色光碟到学校导致与发现的符老师发生肢体冲突后,学谦被学校采用鞭刑;成才也因参与打架并有其他不良记录,导致被开除。学谦和成才在家长的指责和学校的放弃中,终于走向了不良团伙的怀抱。当成才和学谦接过代表加入帮会的香烟后,伴随着“我们成群结党,我们肆无忌惮,我们目无尊长,对什么事都不满——”坏小孩音乐,走在社会混混中的时候,每一个观看者心里都深深地被刺痛并发出惋惜的感叹。杰瑞也因偷钱被学校警告。孩子们最终走向犯罪的边缘。
黑暗过后是黎明。
在孩子们犯罪行为出现后,这让父母和学校大为震惊,学谦的妈妈、爸爸为此辞职全力帮助学谦和杰瑞,而成才父亲则是用生命来挽救儿子的错误。成才父亲的死令犯错的孩子们警醒。而学校也重新审视学校管理的规则。孩子们最终走向正途。
三、“赏识”是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键“密钥”
透过《小孩不笨2》的故事,使我们看到家庭教育的失误和学校教育不当都会对孩子们产生伤害。同时,通过影片,我们能够感受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缺乏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定会失去教育孩子珍贵的关键期。
例如杰瑞,他对于“婴孩是怎样来的?”产生了很大的困惑,但是奶奶和保姆的回答“垃圾桶捡来的”和妈妈的回答“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显然不能解决他的困惑。他为父亲节画的父亲的画像充满儿童的智慧和幽默,可是在父母的眼里这是“莫名其妙的事情”,非但没有得到父母的夸赞,反而被奚落。他的哥哥汤姆(学谦),省吃俭用用节约出的钱给父亲买了个剃须机,被妈妈说成是“浪费”,因为用了父母给的钱买了已经有的东西。而当学谦努力修好爸爸有故障的电脑并送到爸爸单位去的时候,爸爸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学谦弄坏的,这让学谦彻底失去了对爸爸的信任和期待。
在学校中,符老师不接受其他老师的建议,没有找到“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结果失去了很多教育学生、改变学生的关键期。
孩子所经历的这些时刻,对于每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讲,都是重要时刻。如果家长和教师敏锐地抓住关键期,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影片中有一个人物——华彩,是成才父亲惟一的朋友。此朋友是女性,但是外形并不令人恭维,但就是这样一个外表丑陋的女性,却有着一颗善于理解孩子、乐于赏识别人之心,这是影片导演给我们的提示所在。影片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给孩子更多的赏识和称赞,让我们看到了赏识和称赞的力量。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一次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又是怎样的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影片开篇的几行字令人深省。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
“你最后一次被别人称赞又是几时?”
“很久了对吗?”
每一位观看者看到这几行字的时候,都会在内心默默地问自己:有多久没有称赞别人了?又有多久没被别人称赞了?真的是很久了吧!
影片的结局展示了赏识的力量。成才在校长和符老师的赏识和鼓励下,成为散打冠军;杰瑞在爸爸、妈妈的赏识下,成功地完成了他作为男主角的第一次表演;符老师在校长的赏识下,改善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赏识就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之门、通向成功之路的“钥匙”,对于孩子自身条件、兴趣、爱好的发现、重视和培养,注重因材施教,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影片中所说:“每一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一面拿出来,……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对于孩子而言,教师或者家长简单的、富有鼓励、赏识意味的几句话、几个字甚或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已经改变了整个事情,或许教师和家长全然不知,却已经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小孩不笨2》这部教育电影,强烈推荐给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困惑或者问题的父母。在影片中,父母不仅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够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同时更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教师或者未来的教师,此影片也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思索。
[参考文献]
[1] 王民.电影课——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2] 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6-38.
[3] 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197.
[4] 周晓红,李天鹰.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05).
[作者简介] 郁芳(1973— ),女,上海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