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2012-11-22肖国增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肖国增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
吴雪莲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434020)
贾德华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肖国增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
吴雪莲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434020)
贾德华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
根据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针对现有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原有基础上构建了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对课程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计划学时等设置和安排进行了优化。
风景园林工程;教学研究;课程
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土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堆叠的最大土山,上海世界博览会中轴线上“上采阳光、下蓄雨水”的“喇叭花”阳光谷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建筑。其中大量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场地与场馆的建设中,表明我国风景园林工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却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发展,尤其是缺乏对风景园林工程相关任务的了解。因此,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类别和特点
风景园林工程是风景园林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程”、“技”、“艺”4个方面[1],涉及到工程设计、材料、工艺、规范、标准、工程概预算、施工管理等。与风景园林工程相关的课程包括风景园林工程制图、风景园林工程材料学、风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风景园林工程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管理。该类课程特点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是风景园林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实现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
2 目前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相关课程内容设置针对性不强
我国风景园林专业虽然都设置了相关课程,但是多数对整体性和衔接性考虑不周,造成课程相对独立,针对性不强,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如园林工程制图主要内容是画法几何、初步设计方案图表现,以及少许施工图单项绘制内容,缺乏计算机工程制图的内容;风景园林工程结构与构造则主要与房屋建筑有关,缺少护坡工程、驳岸工程等常见构筑物的结构与构造的内容;园林植物类课程主要是涉及分类与识别,栽培和养护管理的内容偏少。
2.2 风景园林工程包含的内容过多
由于工程类课程的整体安排和规划不合理,造成主干课程风景园林工程内容过多,从场地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照明与供电工程、机械都需要讲授,而且这些内容要在一个学期64学时中完成。因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重点讲解场地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给排水、机械和照明的内容,只能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肤浅。
2.3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教学方式不适应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教学的传统方式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期末考试——学业成绩的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现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2]。这种方式使得学生被动地接授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积极性不高。对当前新材料、新工艺的具体应用了解很少,即使记住了,当面临实际问题时还是不能很好地应用。
2.4 与风景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结合不够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都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目前,该类课程的教学大多是集中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课程阶段很少结合实际项目来进行应用和实践的教学。一旦学生面对实际工程项目时就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而当工程技术人员提点时,学生反应是在课堂学过,这就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脱钩,使得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在实习和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适应。
3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构建
3.1 课程设置模式
根据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的特点,按照“初级——中级——高级”递进提升的模式来设置课程(表1)。初级阶段主要使学生掌握关于风景园林工程制图、材料识别与应用、风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中级阶段是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掌握风景园林常见建筑与构筑物的结构与构造,以及场地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和照明工程的内容、设计方法和工艺流程;高级阶段使学生掌握风景园林整项工程施工图绘制、投标书编制和相关工程的具体施工。整套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环环相扣,每门课程解决各自的问题,共同服务于实际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和具体实施。
3.2 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
课程体系除了课程的设置及其学时安排外,课程的内容安排也很重要。根据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应按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由基础到综合、由易到难、实践重于理论的原则来设置(表2)。该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如每学分16学时,则总学分31.5,总课时504,其中理论学时212,占总学时的42.1%,实验学时292,占57.9%,实验学时部分占总学时接近6成,充分体现重实践的原则。理论部分的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也可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建材市场、公园绿地现场讲授。实验部分的教学主要包括制图室、计算机室、植物实验室、施工工地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践教学。第7学期的风景园林工程综合实习,采取导师制来进行,每个教师指导6~8人,把学生带到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工地,参与实际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根据具体课程考核重点采用开放式来考核每门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可以是试卷,也可以是市场调查报告、图纸、编制造价书、投标书以及对工艺流程论证的论文等。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风景园林工程要与时代同步,在传承优秀工艺的同时必须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课程设置和计划学时的安排外还涉及到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学师资、教学条件等。因此,建立一整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表1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设置
表2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
注:6/表示在第6学期的上半学期开课,/6、/8表示在第6、第8学期的下半学期开课。
[1]梁伊任,瞿 志,王沛永.风景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张令梅,园林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358-360.
[3]姜 虹,张 丹,任珺华.风景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钱觉时.建筑材料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8.016
G642.3
A
1673-1409(2012)08-S049-03
2012-07-12
肖国增(1979-),男,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贾德华,E-mail:4570744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