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2-11-22刘永娟王素梅
刘永娟,王素梅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是心室重构,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心力衰竭时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免疫机制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1]。本研究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黄连素治疗,取得很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心内科门诊或住院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94例。缺血性心脏病诊断符合国际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男性54例,女性40例;年龄54岁~78岁(68.4岁±9.5岁)。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Ⅳ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或左室射血分数≥45%],B型利尿钠肽(BNP)>300ng/L。
1.3 排除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个月内。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有预约手术。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转氨酶高于正常高线2倍以上和/或肌酐高于2.5mg/dL)。恶性肿瘤患者。不愿意参加研究并相关随访者。无法进行电话交流和沟通者。
1.4 研究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伴发疾病、心功能分级、药物使用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两组患者基础治疗根据2007年中国《慢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实施,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黄连素(石药集团欧意药业 国药准字 H 13022832)0.3克/次,3次/日,疗程8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5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均在入组1d~3d及治疗8周后做24h动态心电图,测定平均心室率、6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型利尿钠肽水平,并进行比较。随访两组患者1年内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次数和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次数、死亡数。两组患者入组1 d~3d内及治疗8周后查肝、肾功能,观察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入组前及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组前及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变化(x±s)
2.2 随访结果 治疗组患者1年内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12例次,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静脉用药6例次,并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1年内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20例次,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静脉用药11例次,并死亡1例。治疗组加服黄连素有4例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轻度恶心、腹泻或便秘,停药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
3 讨 论
黄连素(小檗碱)是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提取物之一,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首先报道了黄连素对心脏具有兴奋收缩功能和抑制频率作用[2]。黄连素可有效阻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的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的增高,减弱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的人单核细胞-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性增加,还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的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3]。黄连素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小板生长因子和转换生长因子β1的水平,直接或间接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与不良的血管重塑[4]。黄连素可通过多种机制阻止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伤[5]。并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增高细胞膜的钾电导而增加细胞内钾的外流,促进钙离子内流,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等途径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缺血心肌灌注,并减少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6,7]。另外,黄连素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mRNA,使其表达增加,从而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且不依赖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发挥与他汀不同的调脂机制[8]。黄连素通过抑制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心律失常、增加心肌灌注及调节血脂等机制而发挥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作用。
黄连素价格低廉,药源广泛。本研究结果表明,口服黄连素8周后能够使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BNP和LVEF明显好转;6min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1年内心血管事件明显下降。且未见明显副反应。因此,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黄连素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Mari D,Di Berardino F,Cugno M,et al.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the immune system[J].Clin Rev Allergy Immunol,2002,23:325-340.
[2] 张昌绍.黄连碱的药理研究[J].生理学报,1953,19(1):321.
[3] 柴惠,余军伟.黄连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炎症作用机理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489-491.
[4] 张焕鑫,刘继军.黄连素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10):867-871.
[5] 郑凌云,周祖玉.黄连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3):542-454.
[6] 黄伟民,吴子达.黄连素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9,17(5):301-303.
[7] 张爱先.中医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1):56-57.
[8] Kong WJ,Wei J,Abidi P,et al.Berberine is a novel cholestsrollowering drug working through a unique mechanism distinct from statins[J].Nature Med,2004,10(12):1344-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