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运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观察

2012-11-22刘湘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肌张力脑病姿势

刘湘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of newborn,HI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是新生儿窒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重者常有后遗症,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耳聋、视力障碍等。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1 资 料

1.1 临床资料 入选本院收治的HIE患儿40例,男30例,女10例,胎龄4周~42周。排除先天畸形、死亡、放弃治疗、严重感染和其他严重疾病。全部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男15例,女5例;临床分度:重度4例,中度16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临床分度:重度3例,中度17例。两组临床分度、胎龄、出生体量、性别、头围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根据病情不同分轻、中、重三度。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症状多在3d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足月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比下肢严重,提示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如表现为下肢肌张力降低比上肢重,则提示病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如症状持续7d~10d以上,可能有后遗症。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1.3 干预方法

1.3.1 新生儿期治疗 对照组在新生儿科接受常规综合药物治疗,采用“三对症、三支持”方案,包括应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控制惊厥和脑水肿,恢复脑功能。观察组在常规综合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2 新生儿后期治疗 对照组出院后即结束干预治疗。观察组出院后继续在本院康复门诊接受运动神经发育疗法至12月龄。

1.3.3 神经发育疗法 在专门的治疗室内进行操作,室温26℃左右,由经过严格培训、经验丰富的治疗师进行。主要运用Bobath神经发育治疗法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每日2次,每次20min。

1.4 治疗手法 反射性抑制手法(抑制伸展姿势、抑制屈曲姿势手法),前者适用于头背屈、全身呈ATNR、角弓反张患儿;后者适用于头前屈、脊柱弯曲、屈髋屈膝呈屈曲状态的脑瘫。①关键点调节,治疗师在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调节,使痉挛减轻,同时可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的手法。②促进姿势反射的手法,不需患儿过度用力,引导出患儿最大潜力,形成机能活动的运动姿势,并学习体会这种机能活动运动姿势的经验,达到治疗目的。③叩击法,提高患儿一定部位肌肉的肌紧张,在四肢躯干上有规律地或任意地叩击后出现肌肉紧张,保持患儿正常姿势的促进手法。该方法的具体手法因人而异。④水中运动,采用170cm×70cm×66cm水疗木桶。戴好游泳圈,控制室温28℃左右,水温38℃~40℃,每周3次,每次30min。在水中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治疗。有水疗和医疗体育的双重治疗作用。适用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关节萎缩、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借助于水的浮力,患者在水中可以进行主动运动,以在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肢体和关节被动运动和进行水中按摩等。

1.5 评定方法 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标准,分别于出生后7d~8d,14d~15d测试两组患儿的20项神经行为,≥35分为正常,<35分为异常方法。婴儿期采用粗大运动评定(GMFM-88)由 A(卧位与翻身-17)、B(坐位-20)、C(爬与跪-14)、D(站-13)、E(走、跑、跳-24)共5个功能区,总百分比由5个功能区分数之和除以5,目标功能区分值由目标功能区分数之和除以目标区数。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应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NBNA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分别于出生后7d、14d进行NBNA测定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5)。出生后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14d检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0项NBNA评分比较(x±s)分

2.2 Gesell发育量测试 婴儿期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试,对 照各项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详见表2。

表2 Gesell发育量测试分

3 讨 论

本研究中加用抚触疗法14d以上既可以改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症状。这可能是新生儿抚触通过皮肤、肌肉的刺激,可以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强其运动功能和运动协调性[1],还可以促进小儿头部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和修复。

国外已广泛开展早期干预儿童脑科学的研究表明,脑发育的关键期概念是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在脑发育的关键期内,某些脑功能的形成、发育比其他时期更具有弹性,虽遭损伤,若能在该时期内获得适当的刺激,仍表现出较强的康复或代偿能力,使脑功能最大程度地趋向于正常的发育[2,3]。否则,将产生永久性损害。

本结果表明,神经发育疗法有其可行性、可塑性、有效性,不失为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手段,可预防和减少HIE的神经功能障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抚触疗法和泳疗,可明显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代偿和恢复,促进运动功能和智力,减少后遗症,提高HIE患儿的生存质量。

[1] 黄水清,黄晓睿.婴儿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9):568-569.

[2] 董力杰,李梅,周东元,等.早期综合干预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9):618-620.

[3] 陈自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6(1):1-3.

猜你喜欢

肌张力脑病姿势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看书的姿势
解锁咳嗽的正确姿势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请您诊断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