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2-11-22黎娟彭燕丽
黎娟 彭燕丽
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操作便捷,药物能够直达病灶,使其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因大部分婴幼儿对治疗都无法积极主动地配合,所以护理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为观察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本文对80例患儿进行了观察治疗,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呼吸道疾病患儿80例,年龄为3个月至5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地塞米松及盐酸氨溴素等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方法 操作方法:将上半部分的喷雾器及进气活瓣取下,根据医嘱,注入5 ml的药液。再将喷雾器垂直,将其上半部分插入,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上半部分喷雾器中有一呈半圆形园片,要使其与口含器对准方向并旋紧。之后再将儿童口含器安装好,并使之与压缩机上的空气导管连接。将使用仪器带到患儿处,并将其放置于桌面上,保持其处于水平状态,向患儿家属说明目的,争取使其积极配合,将压缩机开关打开。
护理方法:①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室温维持在22℃ ~24℃,并确保病房内空气新鲜,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给药。②对雾量的调节:在进行雾化吸入时,要依照患儿病情调节雾量的大小,雾量过大容易导致患儿供氧不足,出现呼吸困难;而雾量过小又无法实现治疗目的[1-3]。③雾化液的浓度:要尽量使雾化雾滴的温度和患儿呼吸道温度接近,防止吸入冷空气,以免引发支气管痉挛,致使刺激性咳嗽的发生。④雾化的时间:常规的吸入时间为每天上下午各1次,两次间隔至少4个小时。根据药量调节吸入时间,通常为5~10 min。⑤雾化吸入时的体位:小于1岁的患儿可以让其家属抱着,使患儿在家属的左臂弯处斜靠坐好,雾化面罩拿在家属的右手。大于1岁的患者可以采用坐式,对于呼吸无力、无清晰意识的患儿采取将床头摇高30°角。⑥对于选择口含嘴:吸入时所用的是面罩或是口含器将依照患儿的年龄和其病情加以选择。通常婴幼儿采取面罩吸入,而年长儿采取口含器吸入。⑦吸入后需注意的事项:在雾化吸入结束后,将患儿口鼻附近的雾水用毛巾擦拭干净,叮嘱家人喂开水,年长儿漱口,吸入结束后等待至少15 min后才可以外出,避免受惊。⑧消毒:在每次吸入之后,从仪器上把导管取下,并将喷嘴与喷雾器分离,之后将其清洗、消毒,操作人员在消毒前后均应洗手。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5.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所有组间数据应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如何选择雾化器:空气压缩吸入是目前临床所认为的最好的雾化方法,其安全、无创、治疗效果好、无不良反应,操作便捷,并能够连续使用,这与普通雾化吸入相比更具有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4]。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是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空气压缩雾化器,除以上优点外,对于患有哮喘的婴幼儿还有以下优点:(1)与普通雾化器相比,80%的药雾在患儿吸入后的效果更佳;(2)药雾滴颗粒有52%都小于5um,平均为4.8um,这对于肺中沉积大量药雾,其效果更能显著的发挥出来[5]。
雾化吸入的方法:叮嘱患儿将喷雾器中的口含器用其双唇包住,进行缓慢的深吸气,最好做到吸气时用口腔,呼气时用鼻腔。对于使用面罩的婴幼儿,将面罩由远及近地放置于患儿口鼻处,等患儿逐渐适应后,方可将其罩住患儿口鼻;若婴幼儿无法保持持续呼吸的状态,可采取间歇吸入的方法,也就是吸入几分钟后,休息一段时间,再吸入,反复进行。常规的雾化吸入方法就是先深吸气,在屏气几秒后用力呼气,此种方法不适用于小儿,容易导致幼小患儿的呼吸肌疲劳。本次研究发现,对于面罩吸入的患儿可以选择自由呼吸,而使用口含器吸入的患儿可采用另一种同等治疗效果的方法,即吸一口,吐一口。
患儿体位的选择:治疗前将雾化时的体位向患儿家属予以解释,解释怎样正确的应用吸入装置,使用的药物所产生的作用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宣传有关的小儿疾病知识。若患儿难以配合,可以适当帮助患儿变换体位,或通过玩具等方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5]。操作时患儿家属往往将其置于仰卧位,但该种体位与坐位相比,潮气量下降,患儿的横隔位置变高,胸廓活动幅度减小,不利于患儿深呼吸,从而降低了肺活量。此外,仰卧位治疗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情绪烦躁,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对于意识不清晰的患儿需采用仰卧位,能够使其膈肌下移,使气体交换量增大,有利于增加呼吸深度,使雾滴直达病灶[7,8]。
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咳嗽或是过度换气等现象,可以将喷雾器拿开,使鼻部进行几次轻松的呼吸,等到不适感消失以后再进行吸入。当患儿产生口唇发绀或是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停止接受治疗,如有必要,需对其进行吸氧、吸痰并及时上报给医生。治疗时需保持喷雾器垂直于地面,避免发生药液渗漏及雾量减少,从而对治疗产生影响。若出现雾量减少或不出雾,需对喷嘴进行检查,看其是否产生阻塞或者连接管有无阻塞情况,如有必要可更换喷雾器。
[1]王晓燕,刘振荣.雾化吸入量对患儿影响的观察及护理.中国乡村医药,2002,9(6):42.
[2]李京红.三种雾化方式的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9,17(4):10.
[3]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4-640.
[4]欧文嫦.空气压缩雾化治疗婴幼儿肺炎的观察及护理.现代护理,2007,2(13):72.
[5]陈肖明,梁耀娥.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婴幼儿哮喘的效果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8):35.
[6]刘美凤.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中国基层医药,2008,4(13):691.
[7]崔耀霞,张陆萍.雾化吸入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山西医药杂志,2008,5(37):393.
[8]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