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购时代的悲与喜

2012-11-22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罗屿

小康 2012年12期
关键词:张宁王平租房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罗屿

限购时代的悲与喜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罗屿

“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这是三年来人们对“房价”关注度的首次下降,在“限购时代”开启的第三年,租房族与购房族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着快乐与无奈

越临近年末,林凯的心情也就越轻松。

对这个10年前贷款买房的“房奴”而言,他的生活并没有像“房奴”这个词语所定义的:影响生活质量。在他看来,10年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典型城市的房价涨幅,已远远超过工资上涨。

林凯的经历并非个例。从本世纪初到2003年前后,是中国第一波房贷高潮期。以最普遍的住房贷款期限10~15年计算,10年过去,很多首批房奴如林凯一样将为房贷画上句号,进入“无债一身轻”状态。业内认为这波“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进入收获期,因为他们的房产大幅增值。

“幸运儿”的羡慕与知足

每当看到这样的消息,王平这个80后就有点羡慕加嫉妒。30岁的他,今年和女友登记结婚。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有房才是家,王平也在今年购买了第一套商品房。月供超过自己工资一半,还贷压力不小。加之楼盘临近五环,王平每次饿着肚子堵在路上,望着车外中心城区的点点灯火,总感慨万千。但有时细想,王平觉得自己该知足。

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开启限购时代,距今已迈入第三年。据网上公布的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结果,2010年9月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均价为20858元/平方米,而2012年9月份一线城市的新房成交均价为21885元/平方米,相比较仅上涨5%。限购对于维持房价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两年前,王平就和女友开始了看房征程,无奈囊中羞涩,加之不愿掏空父母积蓄,两人只能在每次看房后,站在过街天桥上遥望北京的一座座高楼,幻想有扇窗是属于自己的。两年的限购,让房价稳定,最高兴的莫过于王平这样经济能力有限的首次购房者,楼市的滞涨为他们积累购房资金提供了宝贵时间。

所以,王平才觉得知足,毕竟身边一些同样今年迈入婚姻殿堂的人,只能选择租房结婚。

目前,基于限购和限贷政策的作用,房价涨势基本得到遏制,但不可否认的是,房价并未达到人们所希望的水平。《小康》杂志社在今年上半年,对40个城市的万余人进行了“2012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有34.5%的受访者预计今年年内本地房价将下跌;认为持续现状的为33.4%,认为上涨的为15.8%。可见,大部分受访者对于房价走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小康》还对中国人住房拥有率进行了调查,21.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买房,65.4%的受访者拥有一套住房,10.9%的受访者拥有两套住房,2.0%的受访者拥有三套住房,0.3%的受访者拥有四套住房。较高的住房拥有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对于住房条件的满意度。在刚刚结束的“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中,30%的受访者对于这一年来的住房条件感到“不满意”,比去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

限购之下,转买为租

王平的同事丁雷就属于21.4%的人群。三年前,老家湖南的丁雷研究生毕业留在北京,进入王平所在的公司。丁雷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铁沿线租房。三年来,他眼见了限购推高房租——部分购房需求转化为租房需求,租金也就出现了持续上涨。

当房租成本占很多人月薪的25%以上后,部分租房者只得多人合租,或者到更远的地方租房,也有人开始考虑离开北京。

但丁雷从没想过“逃离北京”。他和女友想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有个家。但丁雷并不符合北京房屋购买条件,今年结婚的他只能转买为租。只是涨至4500元/月的房租让他有点“财政吃紧”。有时,丁雷想把老家的父母接到北京住上几天,但不足60平米的一室一厅,老人总说,来了给儿女添麻烦。

和丁雷一样,张宁这对夫妻也属租房一族。但不同的是,他们租房是出自改善型需求。张宁夫妻俩在市中心有一套80平米的住房,去年女儿出生,两边父母轮流照看,再加上月嫂、育婴嫂、保姆,本来两人居住的温馨小屋瞬时变得拥挤。

张宁夫妇因此动了换房的念想。但限购令下,张宁必须把房子卖掉才能买房。这无形中提高了置换的难度。有时因为“卖”的交易不成,“买”的交易也不得不造成被动违约。加之再买房,由于资金有限,张宁夫妇可能就要搬离原本教育资源更为优质的中心城区。但已为人父的张宁,不得不考虑女儿未来的入园、入学问题。因此,张宁选择在北京南城房价相对较低的地段租了一套160平米的房子,同时把自己手里的小房出租出去。张宁想,今后女儿上学,自己还有一套“学区房”攥在手里,这样就保险了。

保障房如何惠民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张宁,为改善居住条件而想买房租房。或许,很多人在不满足限购条件或收入水平不能支持后,索性“忍一忍”、“不折腾”。《小康》杂志社刚刚出炉的“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这是三年来人们对“房价”关注度的首次下降。2010年,“房价”位列“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第二位,去年升至首位,今年则下降到第五位。同样与房子有关的“住房改革”在老百姓中的关注度也下降了,前年和去年都排在“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第六位,今年则降至第十位。

对中国人而言,房子素来与幸福感关联。房地产从调控以来,所有调控文件都在明白无误地强调努力支持保护鼓励百姓自住型需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的新要求,在11月12日举办的十八大记者招待会上,住房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而被聚焦,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现在还没想放松。”

16.5 %

日前,央行公布《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对全国50个城市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偏好“房地产投资”的居民为16.5%,较上季度大幅下降7.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不再是居民的首选。对下半年房价走势,46.2%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20.8%的居民预期“下降”,19%的居民预期“上升”。

《小康》相关调查显示,关于抑制房价上涨的措施,有58.4%的受访者认为应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

保障房,一直被认为是惠及上亿中低收入人群的庞大民生项目。保障房质量好坏,关乎承租购买家庭的切身利益。但随着瘦身钢筋、材料报验和工序验收把关不严、项目管理人员不到位、墙体开裂、楼板漏水等问题见诸报端,很多人对保障房质量心生疑虑。

如今,以北京为例,开始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终身制,为保障房竖起质量保障牌,这个保障牌包括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所有涉及到保障房建设的各级单位的法人和项目负责人,都能在项目的显眼处看得一清二楚,相当于保障房的终身保修卡。

保障房小区是否会成为睡城?商业、交通、教育配套如何?这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保障房选址轨道交通便利之地”的理念已倡导两三年,11月19日北京市住保办发布了保障房选址的统计数据:今年累计开工的108个保障房项目,其中有80个位于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截至10月底,北京市已经有55个项目基本建成,其中39个处在已经建成或者规划通车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

这样的消息,对很多低收入人群而言无疑是2012年的一大喜讯。对他们而言,紧随其后的考量还有分配公平、物业管理、邻里和谐等诸多方面,但随着保障房体系逐步完善,很多人相信,实现住有所居,不会太远。

猜你喜欢

张宁王平租房
我眼中的太阳
Transmission-type 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 for linear-to-circular and linear-to-linea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s
篆刻作品欣赏
Regulation of the intermittent release of giant unilamellar vesicles under osmotic pressure
乐普 《欣忭》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