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中国好声音》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2012-11-22徐臻

电影评介 2012年21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参赛者导师

《中国好声音》在2012年暑假期间掀起了一阵空前的娱乐景象,成为街头巷尾以及各大媒体的话题。其参赛者以青年为主,这些参赛者从年龄上和心理上更易被众多观看的青少年接受。节目中不论是颇为知名的四位导师、主持人、99家媒体评审团,还是终极PK时体育场内现场投票的观众,都对青少年提供了社会行为示范的“榜样”,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角色模式、角色评价等。《中国好声音》的这种文化娱乐氛围对受众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处在转变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处世观、审美观、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以及角色定位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注意。

一、《中国好声音》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1、《中国好声音》为青少年提供的社会示范作用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在2012年暑期推出的一档选秀节目。在2012年的夏天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无论是参赛者的水平还是四位导师的阵容都是空前强大的。

《中国好声音》所提供的社会示范类型大致可分为参赛者行为、导师行为、主持人行为、受众行为。就参赛者而言,无论是专业歌手还是业余歌手都可以在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这一点将刺激青少年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信心的加强,激发他们内心的潜能;就四位导师而言,他们在比赛环节中,只关注学员的声音,只为声音而转身,这不仅是该节目的一大亮点,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行为示范即做事的专注性、笃定性,同时,四位导师专业客观的点评也影响着青少年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就主持人而言,华少则是最抢眼的配角,在主持《中国好声音》的过程中,他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主持风格,不再利用机智诙谐的语言来营造节目氛围,而是靠超快的语速缩短主持环节的时间用以把舞台留给参赛者,这种主持风格的转变为青少年自身的转变提供了行为示范模式;就受众而言,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节目反馈,正是受众及受众反馈的存在,《中国好声音》才有了存在的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进展,这也会给青少年的认知、行为、角色定位及角色价值提供示范作用。

2、《中国好声音》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1 积极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好声音》良好地将“鸿沟与反差”做到了一个极致。在盲听阶段,选手要卖力演唱以赢得导师转身的机会,而一旦导师转身,操纵命运的权杖瞬间回到选手手中,为了争取优秀选手加入队伍,导师通过卖萌、撒娇、送礼物等各种方式来吸引选手。再者,以选手徐海星和郑虹为例,前者觉得逝去的爸爸就在现场,要唱歌给爸爸听,而郑虹则是由妖艳女郎变为清纯高中生且高考失利,即引起观众同情或共鸣。通过选手的逆袭突出压力的转换和角色的蜕变,通过梦想的传递吸引观众的同情和移情,观众会深深被与自己趋同的角色吸引。这种移情的效果,可以使青少年找到重新获得自我平衡的途径,原因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同一性遭到破坏,常常陷入困惑矛盾的心里冲突之中,而在他们认识到其他人特别是公众人物的角色转变之后,在内心所形成的共鸣或同情能使得他们移情宣泄,进一步理解成长转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帮助他们实现内心的平衡。

与此同时,《中国好声音》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集体归宿感。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着强烈的独立愿望和自主要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叛逆,这种叛逆恰是为家长所不能接受的。而《中国好声音》则为青少年与家长之间以及青少年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使彼此之间形成同群感、相容感。这种群体归宿感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平衡和情感依托的表现形式。

2.2 消极影响

《中国好声音》作为成功的媒介典型,归根结底其营造的是一个拟态环境。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他们更易以《中国好声音》所提示的拟态环境为中介,形成个体对现实的认识即“主观事实”。这种“主观事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包含了一夜成名而忽略了努力奋斗的因素,这会导致青少年的心态变得浮躁,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不利。

再者,青少年极易陷入疯狂的追星潮中,这会使青少年的认知对象发生变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虚拟世界而忽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中国好声音》积极功能的实现

首先,《中国好声音》作为大众普遍认同的一档节目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品味,在比赛的同时,体现出选手对世界和人生的体验及认识,为观众提供一种人文远景和审美理想,使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自我牺牲等人类高尚的品质得到深化和升华。

其次,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青少年自身应通过了解大众媒介的基本知识以及再现现实和重构现实的本领形成对《中国好声音》等大众媒介客观评价的理念和习惯,保持清醒的认识。

最后还要认识到《中国好声音》能否真正的实现其积极功能,除了要依靠节目本身的自律提升和青少年的努力外,还要靠社会的监督力量。职能单位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使与媒介相关的各个主体平衡责任,为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整体氛围。

总之,作为媒介的一种传播方式,《中国好声音》是一把双刃剑。即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行为示范,对其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又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种双重影响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示范作用,通过节目自身的优化、青少年自身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减监督来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1]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里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1

[2]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 2004.7

[3]张日昇.青年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2

[4]邢虹文著.电视与社会.学林出版社,2005.4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参赛者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追光花园
V eraW an g
导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