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纪录片的浪漫情怀:纪录片《迁徙的鸟》解读
2012-11-22丁云霏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纪录片的开篇一句话饱含深意。也在一开始为这部生态记录片打下了浪漫的基调。它是“优质纪录片专业户”雅克•贝汉的经典力作。雅克•贝汉满怀着法国浪漫情怀诗意地记载阐述了这些候鸟们的生命圆弧。
雅克•贝汉带着我们近距离接近鸟群,探寻着鸟的灵魂深处,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气魄,更感受到了自然界生命生存的本能和希望的动力。同时,他还努力传达了“和谐”的意识:人与鸟类的关系;文明与自然的矛盾。
这部纪录片的声音元素令人沉醉展开无限遐想。影片与别的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似乎少了那些大段大段的解说词,片中的大部分段落都唯以配乐与同期声来一一呈现:只有鸟儿们或低沉或高亢的鸣叫;只有它们的羽翼掠过高空的风响;只有它们扬起的水花和海浪的呜咽;只有唱诗班的颂歌一样悠扬旷远的乐声……而观众偶尔才能听见雅克•贝汉似乎吝啬的充满情感的感叹,但正是这样的诗意的留白为观众留足了绝美的想象空间。片中同期声音效的现场感加以配乐的温情舒缓,使得它的声音极富有质感。法国配乐大师Bruno Coulais为该片量身谱写的乐章,极尽法兰西的浪漫情思。有人曾盛赞该片的配乐“拥有如尼采般接近太阳的气魄”,充溢着独属于梦想时代的宏大情怀。而纵观影片中鸟类群翔的段落,那适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或而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或而是空灵圆润的女高音独唱,与影片中的自然声效完美地弥合成一体,相映成章,透露出一股莽莽苍苍的壮阔之感。其后的器乐作品中,制作人Bruno时而以北欧民歌清亮悠远的气质加深候鸟们归来的优雅意象,时而以紧张的管弦乐合奏描绘迷途于工业污染烟雾中的候鸟们,进而用福音合唱赞颂鸟类飞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壮丽景象。所有这些绝美的和谐音符都无不表现出对候鸟们的坚韧顽强和对神秘大自然造物主的温情与崇敬。同时,在这些声音中,观众也感受到了雅克•贝汉和摄制组成员对这些精灵似的鸟儿们的呵护与疼爱。
这部法国纪录片的浪漫当然还表现在它那与声音元素完美结合的唯美画面。本片最常用的是全景和特写。航拍的广角镜头跟着候鸟们以高清晰的画面将它们迁徙途中无与伦比的风光展现无遗,观众跟随着鸟在踱步觅食,随后在镜头的带领下突然离开地面,一点点升高,穿过湖泊,穿过田野,城市,雪山,和鸟紧挨一起,可以听到低低的鸣叫,听到翅膀切割空气的声音,看清它们身上细小的羽毛在风中闪动,脚下是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大峡谷、长城、英国的牧场、南美的雨林、大海里的航空母舰……无比开阔的航拍景象让人如痴如醉。配合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候鸟飞翔时的状态。整部电影都是在飞,在白云之上,在蓝天之上,在我们的心灵之上,美丽无比,几乎每一幅画面都是可以剪辑下来嵌入相框的。为了突出“迁徙”之意,雅克•贝汉时不时地在其间穿插入一大群候鸟掠过苍穹的宏观景象,让你不由感叹飞翔的确是一种奇迹。雅克•贝汉更是运用长焦镜头将观众带入了鸟的世界,那些展翅求偶,那些生殖哺育,那些一点头一昂首,全都充满了灵性。这些都让观者觉得自己就是一只鸟儿,正用鸟类的视角来探看这个世界。
最让人感动和敬佩的,是这部纪录片摄制组的敬业精神。《迁徙的鸟》的拍摄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拍摄历时四年,横跨五大洲,所用胶片长达460公里,动用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在拍摄初期,摄制组历尽千辛万苦,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追随候鸟辗转迁徙,并设法亲近它们,了解它们的习性,消除候鸟对人类的戒备。在当候鸟们渐渐熟悉了有摄制组陪伴的日子后,面对镜头的它们不再害怕,影片才得以顺利拍摄。“与鸟类生活了四年,我们似乎成了它们的父母。”雅克•贝汉强调,拍摄这样的自然类纪录片,时间是最基本的保障,“我们要观察,要尽可能地亲近我们的拍摄对象——那些不断迁徙的鸟类,于是组成了一个有300多名成员的摄制组,花费整整四年时间来跟随这些候鸟的迁徙途径。我们历经了所有的季节变化,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对于为何选择拍摄纪录片,雅克•贝汉回答说因为纪录片最为真实,他拍摄的目的是想获取真实、获取自然最美好的瞬间。其实,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成员与候鸟们建立起的友谊,也在传达着一种感动与和谐。让影片中这些“演员们”向观者展现了它们最为真实的一面。雅克•贝汉这一群真正愿意把生命奉献给大自然的法国艺术家,让人尊敬。
该片名又译成《梦与鸟一起飞行》。的确,这部纪录片对梦的构筑是唯美的。这是一部具有无与伦比浪漫情怀的法国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