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福来敲门》和《克莱默夫妇》中的父亲形象之比较
2012-11-22徐淑娟
喧嚣的现代社会,人们在沉重的生活负荷下,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分崩离析,当夫妻劳燕分飞之际,尚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该何去何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和《克莱默夫妇》中塑造了两个工作和境况完全不同的父亲形象,他们的选择给我们揭示了父爱的真谛。
一、电影内容介绍
1.《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八十年代初的美国,越战结束五年,这个社会才开始慢吞吞的让战争的萧条逐渐复苏。男主人公克里斯:黑人,高中文化。他事业不顺,生活潦倒,只能每天奔波于各大医院,靠卖骨密度扫描仪为生。生活的困顿和事业的无望,使他的妻子离家而去。他带着五岁半的儿字独自生活。在经历了破产、居无定所、被迫卖血等一系列人生的考验以后,他终于顺利通过了实习,赢得了薪酬丰厚的股票经纪人工作,找到了他的幸福。本片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但其中所演绎的父子之情也同样打动人心。
2.《克莱默夫妇》(Cramer vs.Cramer)
70年代末的美国,越战刚刚结束。男主人泰德:白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收入不错的白领。由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妻子-家庭妇女乔安娜-关心不够,导致她抛夫弃子愤而出走。霍夫曼只能一个人带着六岁的儿子,成了单亲父亲。在经历了种种混乱生活之后两人的生活刚刚步上正轨,而霍夫曼因为要带孩子经常耽误工作,被公司炒了鱿鱼。此时经历了心理治疗并找到了工作的乔安娜突然出现,并为了要回孩子的监护权而将霍夫曼告上法庭。虽然霍夫曼败诉,但斯特里普终于意识到父子情深,决定不再硬把孩子带走。此片是一部家庭伦理片,反映了个人的理想、事业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冲突,父与子的冲突与和谐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二、两部影片父亲形象的对比
1.相似之处
两个父亲克里斯和泰德本身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都是而立年龄,有一个三口之家,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儿子,由于妻子的离开成了单亲爸爸,不得不在自己的理想和抚养儿子之间挣扎。其次两人对待家庭和孩子都是同样的态度—即决不放弃,而且都是凭着对家庭和儿子的爱,在挣扎中找到了让自己和儿子都幸福的人生之路。
另外,两部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很相似。影片都是描写生活的细节,都靠演员自然本色的演出,真挚的人物情感而打动人心,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反映生活的特点。两部影片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随处可见。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无家可归的克里斯和儿子留连在地铁站上的长椅上相顾无言。玩一个并不好玩的游戏,想像着周围凶险的环境以及可怕的猛兽,找一个山洞,父子俩相互依靠着取暖睡觉。当然,地铁站里不可能有山洞;克里斯带着儿子躺在用卫生纸铺在厕所里的地板上蜷缩着,他流泪了。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对自己五岁儿子的愧疚、责任、年介中年却依旧一事无成的挫败感以及对幸福最热切的渴望。捂着儿子的耳朵不让他听到外面喧嚣的拍打着门的声音,那是他唯一有能力保护儿子的表现。这个场景是如此让人感动。而另一部影片《克莱默夫妇》夫妇中,先后出现的两次泰德和比利父子准备早餐,或混乱或井井有条的场面,象征着父子间的关系和泰德性格的变化,使人不由得联想到了泰德在这十八个月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让人不由得为之辛酸或为之欣慰。
2.不同之处
尽管两部影片中两个父亲克里斯和泰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由于两人个人生活和教育背景的不同,面临的困境和冲突也有差异。克里斯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是事业的不顺。由于文化水平低,又是黑人,原来的医疗仪器推销工作进行得不顺利,他的工作情况到了影响生存的境地。这是导致他的妻子离开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和儿子独自生活时一直面临的难题。而泰德似乎正好处于事情的相反一面。影片的开始,他有一份白领工作,收入良好,他的主要问题是工作太忙照顾不了家庭,从而导致了妻子的离开。妻子离开以后,同样是繁忙的工作和照顾家庭和孩子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另外在突然面临独自抚养孩子的困境时,两个父亲都选择了勇敢面对,但克里斯相对接手的从容些,因为在妻子离开前他就参与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一部分,而且他对照顾家庭和孩子的信念也比泰德强一些,这源于他自己的家庭背景。因为他28岁才见到自己的父亲,在妈妈的抚养下长大,父爱的缺失成了他的生命之痛,所以他决定当他有家庭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的父亲是谁。而泰德一方面由于工作的忙碌,一方面受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思想的影响,对家庭的关注不多,较少的参与了家庭生活,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和儿子的成长过程,尽管他也爱着妻子和孩子。所以当他的妻子离开的时候,生活的琐碎细节如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等就给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幸福的家庭和孩子才是克里斯真正的信仰,他奋斗的真正目的也许是当对着自己深爱的人们时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我所能给的最好的一切,不论是贫困或者富足。而作为父亲的克莱默,只是忙碌于工作和儿子之间,顾此失彼,哪个都没照顾好。在儿子面前,他没有故作深沉的耐心,也没有被琐碎拖累的厌烦。但是,他日益一日地对待儿子的温和,为了儿子在一天内忍受屈辱找到工作的事情,却是我们见过的最温暖的舐犊情深。庸常生活中的温和,情到深处的忍辱,胜过一切言行。
三、对现代父亲的启示
孩子出生以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他(她)的父母。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首先,孩子的体格、发育方面,父亲的影响占有很大的优势。其次,男性比较擅长的逻辑推理、空间定向和抽象思维,有助于孩子相应能力的发展。还有,在孩子的个性发展方面,父亲的作用也不可轻视。男性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和敢于冒险等个性特征。有机会经常与父亲交往的孩子,人际关系融洽、从事活动的风格更加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甚至冒险性。父亲还是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父亲为儿子提供做男人的基本模式,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父亲也是第一个引导女儿认识男性社会的人。这对于他们将来的社会性发展和性别角色定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如何身体力行,做一个好爸爸,对孩子施以良好的影响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和《克莱默夫妇》给我们揭示了好父亲的真谛:即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决不抛弃自己的孩子;无论多么繁忙,关注孩子的点点滴滴;无论多么艰苦,做孩子人生的榜样;无论多么艰难,做孩子的精神支柱。我们的父亲们所要阐释的父爱就应该象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所概括的那样: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如果连《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父亲都有能力演绎自己的父爱,还有怎样的父亲能吝啬自己的爱呢?
[1]彭红兵.平凡中的伟大---浅析电影 〈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评介,2007(15).
[2]谈父亲们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摇篮网,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