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揭示馆藏——公共图书馆视频资源摄制新探
2012-11-22沈玥
■沈玥
一.引言
近些年,各地公共图书馆都在努力开展延伸服务,将文化信息资源向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推送,向弱势群体倾斜。从目前来看,视频资源的制作和推送,是延伸服务和资源推送最重要的部分。
视频节目大多通俗直观,易于理解,贴近低知识人群,因此在延伸服务中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以国家共享工程为例,这是我国实现资源共享的主体之一。自2005年以来,文化部国家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向各省共享工程基层点下发的资源达数TB,其中95%以上是视频资源。包括较老的国产电影,戏剧,半个世纪前后的翻译电影,各类文化类专题片,以及大量的文化知识讲座。
目前各地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都在按照共享工程和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征购要求,积极制作各类型视频节目,特别是文化类专题片,例如安徽的古民居系列,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红色之旅系列和名人故居系列等等,取得了较好成绩。
但坦率地说,这些专题片的选题,和图书馆的本体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在撰稿和摄制过程中,由于外行,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剧本的正确撰写,镜头的合理选取等等。例如我们在摄制有关苏州刺绣的专题片时,根据书本资料,认为其工序包括复印绣稿和上彩等,而刺绣厂专家指出,这是批量制作大路货甚至劣质产品的方式,与正规的苏绣工艺无关。这类的专业问题,易使我们走弯路,事倍功半,也影响专题片的质量和档次。
图书馆,作为国家藏书的主体,可以利用优势条件,用我们的摄像镜头直观地揭示馆藏资源,普及书史、藏书家和藏书楼等相关知识,同时满足资源征集单位的需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顺理成章,事半功倍的事。为此,我们策划了“珍籍探秘”系列专题片,以普及文史知识,深入浅出地揭示古籍馆藏。本文将结合这批专题片的策划,对图书馆摄制这类视频节目的优势与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图书馆摄制馆藏专题片的优势
图书馆摄制古籍专题片的优势,在于珍贵资料易于获得,业内专家学者知识丰富,摄制成本明显降低。
(一)可以利用极为丰富多彩的古籍馆藏
南京图书馆的古籍资源极为丰富,达160万册,包括善本书10万册。其中一些珍贵古籍,有曲折的故事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据此所摄制的专题片,可以集学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引人入胜。我们初期选取了馆藏的十部清代以前“有故事”的珍贵古籍作为摄制重点。包括:宁戚本《石头记》、《阳春白雪》、《百喻经》、高鹗殿试卷、《营造法式》、《洪武京城图志》、《蟠石老人文集》、《十竹斋画谱》、《南山集》、《樱桃梦》,这些专题片的选题及其拓展,各有侧重,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系列节目。
(二)文献专家技术专业,力量雄厚
南京图书馆拥有一批历史文献研究专家,熟悉古籍故事,可以保证专题片内容的专业性,同时,作为图书馆的撰稿者,讲述自己熟悉的馆藏,驾轻就熟,易于保证剧本的新颖、生动。
(三)就地取材,便于摄制,也可以极大地降低拍摄成本。
一般专题片的摄制,要先后派出剧本作者和摄制组,到外地踩点和较长时期拍摄,成本很高。而古籍系列专题片,以本馆馆藏为主体,以本地风光和文化资源为辅助,易于拍摄,且省钱省力,节省时间,有利于对专题片的精细制作,提高其文化艺术水平。
(四)人际关系友好。
根据我们的经验,图书馆摄制专题片,最困难的是协调好摄制组与被拍摄单位的关系。否则相关单位可能不支持、不提供资料,甚至拒绝拍摄。这些协调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很多时候还要辗转请托熟人疏通。而拍摄馆藏专题片,则关系顺畅,如鱼得水,即使到各地市县图书馆拍摄,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协作,为制作高水平的节目提高了很好的保障。
三.“江苏珍籍探秘”的策划
“江苏珍籍探秘”选取有故事性、有品味的馆藏书若干种,披露藏书后面引人入胜的故事。即以书的流传,发现、获得及收藏经历为线索,串讲与此书相关的图书、人物、事件、地理、建筑和地方文化。使受众获得文化知识和艺术熏陶。
首批所选的十种珍籍,大多与南京有关,地方特色浓郁,辅以实拍的本地相关历史地理场景,以及古籍制作和保护的工艺场景等,可以使专题片内容丰富多彩。
专题片以书为引线,每一专题各有侧重点,实现知识拓展。例如拍摄《百喻经》(鲁迅出资刻印)一片,从介绍鲁迅与南京,与南京图书馆,与此经的因缘为引线,普及古代经书知识,并着重介绍其刻印单位“金陵刻经处”及其经书刻写工艺。穿插对专家学者、工艺师的采访,力求情景交融,集学术性、趣味性于一体。
(一)宁戚本《石头记》(《红楼梦》)
此《石头记》抄本,系脂砚斋评点本,向为红学家所重视。我馆另有此书古籍版本20种,近现代代表性版本40多种,利于深度探索。
专题片制作:拟从此书入手,探索红楼书的版本流传及版本研究历程、并探讨作者及其在南京的生活经历,兼及南京大观园、金陵织造府等相关古迹的寻访。
(二)《阳春白雪》
此为元人所选散曲总集,收录元人散曲六十余家,搜罗颇富。有初编、重编两种,并藏南京馆。此本为初编本,蝴蝶装,先后为钱谦益、黄丕烈、丁丙等著名藏书家收藏。前有秦淮名妓柳如是小像一幅,当为绛云楼烬余之物,甚为难得。
专题片制作:以此书的流传为线索,探讨古代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历程,兼及江苏古代藏书楼的介绍和研究。
(三)鲁迅与《百喻经》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古天竺伽斯那所撰佛教故事。1914年鲁迅先生捐银元60元,委托南京金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100本,1926年5月,鲁迅又出资赞助王品清校点《百喻经》,自己亲自作了题记,交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使这一佛教文化经典得以广泛流传。
专题片拍摄:介绍此书及书中的故事,分析此书的文化价值。探讨鲁迅先生与此书,与南京,与南京图书馆的渊源。并重点介绍南京金陵刻经处及其刻经工艺。
(四)高鹗殿试卷
高鹗殿试卷原件。这是120回本《红楼梦》的续作者高鹗参加科举考试的试卷,极为罕见的。对于研究清代科举考试和《红楼梦》都有较大意思。
专题片拍摄:以高鹗殿试卷为引线,介绍清代考试制度及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馆藏古代科举考试用书和作弊用书,兼谈高鹗其人其事,及其与《红楼梦》的关系。
(五)《营造法式》
此书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专题片拍摄:分析此书,探讨与江南建筑的关系。介绍与此书有关的建筑家,如梁思成等。兼谈我国古代的建筑类书籍的撰写和传播。
(六)《洪武京城图志》
明代南京图志。有文有图。记明代初期京师南京情况,分宫阙、城门、山川等13类,并附“皇城”、“京城山川”、等9图。对研究明初南京历史、地理有重要价值。
专题片拍摄:以此图志为依据,揭示古代舆图及地理书的编制和传承历程,同时探索南京城的古今地理变迁。
(七)《蟠石老人文集》
蟠石老人文集二十二卷,奏议一卷,涉史随笔一卷,宋葛洪撰,宋刻本,二册,此文集《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及宋以后公私书目均不载。外间罕见流传。蝴蝶装,1959年由北京图书馆名师张士达先生重新装裱。
专题片拍摄:以此孤本的流传和收藏为线索,介绍古籍鉴定及装帧技艺。
(八)《十竹斋画谱》
金陵十竹斋刻彩色套印本,分竹谱、石谱、果谱等。明胡正言辑。胡氏为安徽休宁人,寓居南京,擅长治印、绘画,并与名刻工合作,把“饾版”和“拱花”两法结合起来,达到了当时彩色套版印制的最高成就。本书即是用“饾版”技术印制的,它与十竹斋笺谱是明代彩色套印版画的代表作。专题片拍摄:以此书的收藏和制作为主线,揭示古代彩色印刷技艺。兼谈此书的文化价值和传播历程。
(九)《南山集》
清抄本。作者戴名世,为清代才子,后因此书获罪被杀。《南山集》冤案是清代三大冤案之一。
专题片拍摄:以此书为线索,探讨作者及其作品,以及清代的文字狱和禁书。
(十)《樱桃梦》
明代传奇剧本。图文并茂,罕见的彩图本,十分精美。专题片拍摄:以此书内容为基础,介绍古代剧本和戏剧的发展,和江苏戏剧的繁荣。
四.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很多新的机遇。馆藏视频的拍摄正是图书馆处变求新的积极探索。用镜头揭示馆藏,用镜头演绎馆史,用镜头展示图书馆文化。同时,除了拍摄相关专题片,图书馆还有很多业内的视频资源建设可做。例如开发针对馆藏文献、图书欣赏、藏书家故事的系列专题讲座。总之,我们要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开发,力求稳步前进良性发展,产生超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王陆军.公共图书馆视频资源开发【J】.新世纪图书馆,2011(5):40-42
2.许建业,王陆军.内容为王: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以江苏省分中心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实践为例.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跨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研究论文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