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文创作的特殊性及其应对

2012-11-22陶然

剧影月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小品群文创作

■陶然

笔者首先作一个说明:本文中“创作”的概念,特指文字创作,不包涵声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其他类别的创作,是狭义的所指,不是广义的泛指。

文字创作,是许多群众文化工作者无法回避的一道题。它与一般的文艺创作大相径庭,有显著的自身特色。本文将概括其特殊之处,并尝试探讨应对之策,以供方家指证。

一.横跨领域的广泛性

我国各级群艺馆、文化馆中均有各艺术门类的创作者,或舞蹈,或音乐,或摄影,不一而足。其中却以文字创作者的情况最为特别。通常舞蹈老师须精通它本专业的一块,兼做一些社区辅导;器乐老师须擅长某一种或几种乐器,兼管民乐队的管理;摄影老师除拍摄以外,要组织不定期的摄影展,以繁荣当地的作者队伍。虽不能说两耳不闻窗外事,大体上是术业有专攻。而文字创作者不同。他们需从事小品、小戏的编剧工作,从事各类演出主持词、诗朗诵、领导讲话的撰写,从事本馆大型活动的文案策划,乃至从事相声、快板、少儿故事、论文、通讯的创作。其涉猎之广,牵涉之杂,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之高,是相当引人注意的。且这种情形绝非孤例,实为各级文化馆(站)群文创作者的常态。若不能成为“通才”和“杂家”,就有被边缘化和被后来者取代的可能。

二.创作流程的复杂性

群文工作千头万绪,文字创作涉及到的就更多。在整个创作流程中,创作主体在选材的空间上有时会受人左右,表现的手法上需听各方意见,与导演、演员的沟通、妥协也直接决定着作品在舞台上的气质与形态。即使排演完毕,专家权威、各级领导(可能还有投资方)也往往各有见解。因为不像专业剧团分工明确,群文创作者经常还兼做着安排食宿、租借场地、筹备服装道具等“剧务”类的琐事。台上台下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

三.创作目的的多元性

这一点可分为三个层面来讲。

1.以参加比赛为目的的创作

此类作品以小品、小戏为主,相声、少儿故事次之。创作之初,即是明确要冲着省、市和国家级比赛去的,因而从构思到撰稿,都严格恪守比赛规条,有意识地修正作品以更符合评委与主办方的观赏期待。时间上,小品控制在12分钟以内,小戏控制在15分钟之内,过时即扣分。艺术水准较高,风格亦庄亦谐,但多是关注中下层民众,有钱有地位者往往成为反面人物,被嘲弄或被改造;喜抓热点题材,情调积极向上,有程度不同的主旋律色彩。

2.以各类演出为目的的创作

此类作品多在“送戏下乡”、“送文化到村镇”等公益演出中露面,考虑的重点是现场效果、观众反应,喜剧占绝对主流。形式上以简便易演的小品为主,情节以单一流畅的叙事为主,抖包袱,现幽默,失之简陋但生气勃勃,层次不高却热闹好看。由于没有比赛规章的约束,时间上也自由,可长可短,短不能短到观众不满足,长不能长到观众厌烦。

3.以行业宣传为目的的创作

此类作品以小品、诗朗诵、快板(或快板的变体“三句半”)为主,多受金融、消防、邮政、农林、环保等具体系统、具体单位委托,可谓微缩版的“行业剧”。这一类的作品有极明确的主题,有一目了然的宣传意图。作品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品质上很少追求,观众也不在重视之列,其着力点端在传达出行业风尚、时代风貌,品级较低者沦为拉长了的广告,品级较高者可展现职业人群的精神面貌。

面对以上三个特殊点,部分群文工作者牢骚满腹,徒呼奈何。笔者以为这是不可取的。作为趁职的群文创作者,我们更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迎难而上,化被动为主动。具体应对之策,笔者试拟如下:

一.端正心态勤奋尝试

既然现状是客观存在的,不如欣然接受,大胆出击,努力适应,开拓视野,勤于观察,勤于动笔。不管何种体裁,用心学习,掌握规律;不管何种情况,细心处理,耐心理顺。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大量的体察与练笔中,不仅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也能调整自己的态度,何况若不是从事群文工作,有许多艺术门类也许是毕生无法触及到的,那岂不也是一个打开眼界的契机吗?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面对、担当。

二.灵活机动坚持原则

这是一体两面,并非冰炭不能同炉,恰恰是可以相辅相成、“允执其中”的。所谓灵活机动,指的是不迂阔,不执念,清醒而务实。出于冲击奖项的目的也好,出于公益演出的目的也好,出于宣传行业的目的也好,均可量体裁衣,为特定要求打造特定的作品。但这一切又需在禀持艺术良心、坚守创作底线的大前提下进行。比如演出类作品,可照顾观众口味,增强娱乐性,但低俗逗乐则不可;如宣传类作品,可体谅组织方的初衷,强化一些行业理念的表达,但生硬粗糙则不可;如参加比赛,可借鉴往届成功之作,参考评审方的审美趣味,但丧失个性、一味迎合则不可。

三.讲究技巧体贴人情

仅以宣传类作品为例。最高层次的宣传是看不出在宣传——至少是基本看不出,不露斧凿痕迹。行业的工作是人在工作,宣传的作品照样能赋予其人间烟火味。作者应详细搜集第一手资料,提炼出有用的素材,从世态人情的角度,从人性化的角度去体验、体会、体悟、体贴,把硬的材料化为软的感觉,自然、巧妙地反映出来(切忌直接“喊”出来)。

四.修炼“内功”,培养基础

可试着培养对工作的兴趣,从中发现乐趣,获得成就感、充实感,将每一次创作视为灵感的落实,思想的喷发,见解的流涌。兴趣如何培养?不是接一个任务就完成一个作业,写哪一类就看哪一类,而是大量阅读经典,举凡小说、散文、评论、剧本,无不接触。不知不觉间,文学修养、鉴赏眼光和写作能力会有大的提升,此时回过头来从事工作所需的创作,则人物塑造、人性解剖、社会观察、人生境界皆能产生质的飞跃,看似无关的“读闲书”,实则是练内功、聚底气、打基础的有益之举。触类旁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保持这样的阅读习惯,获得的不仅是眼光与技巧,还有对文学与创作的深厚持久的热情。由热情而肯钻研,由钻研而通精髓,由精通而有更大的热情,良性循环的背后,还有对包含群众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的整体的虔敬与端肃。缩上所述,群文创作深具特殊性,而对其“特殊”,正该应之以平常心。踏实,豁达,刻苦,不畏难,不敷衍,视挑战如机遇,是一名优秀的群文创作者必备的素养。

猜你喜欢

小品群文创作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临宋人小品》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