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剧本内涵是演好角色的基础——我演武大郎的一点体会

2012-11-22张远鸿

剧影月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武大郎抗争小人物

■张远鸿

当我接到饰演《武大郎打虎》中武大郎一角的任务时,我觉得这个剧名很新奇。武大郎打虎?!一个强烈的戏剧悬念,促使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个剧本,一个崭新的小人物武大郎祈求能有大作为的可爱信念,其实也是一个正常人的追求和希望,可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世俗观念也创造出了一个不平等的人,武大郎舍命打虎事成后竟落得个不被官府认同的可悲结局,叫人啼笑皆非,叫人义愤填膺。一个新奇的任务设计,一个在情理之中的事,一个在意想之外的人,一个耐人寻味的立意,激起了我强烈的创作欲望。

我深知艺术的主要特征要求演员 “化身成角色”,为了在舞台上变成活生生的武大郎,我反复研读了剧本,并认真观看了一些著名演员饰演武大郎的经典表演。因为我认为要成功地塑造好一个角色,一个人物,熟读和吃透剧本内涵是迈开演好角色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关键之步。每一句台词,每一段唱词,哪怕是一个停顿,都能充分体现人物性格,因此演员要演活角色首先必须熟悉剧本,分析剧本,吃透剧本,然后进一步分析人物、分析事件、分析人物情感,一切外在的表演都是由心而发,演员只有达到这一步以后,才能接近他所饰演的角色,与角色同样的去感觉、去思想。这时再为角色设计的动作,就好像生活在角色的环境中,和角色一样的正确,并且能够合乎逻辑,有顺序地表达角色内心的思想感情。

我在排练《武大郎打虎》中是这样理解的,武大郎是个家喻户晓的悲剧人物。就是这样一个“打来不还手,骂来不吭声”的小人物,正因为丑陋、矮小,曾多少次的被人欺负,被人羞辱,他的人生轨迹留下了无数的被人欺负,被人羞辱的印象。使他产生了想一心改变命运的欲望,于是他拜周侗为师,学了一身好功夫。他在戏中唱到“周师赠我铁骨扇,半身武艺显神威”。

一次难得的机遇——景阳冈又出现了老虎,真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这只老虎偏偏被武大郎碰上。武大郎冒着生命危险高举铁骨扇,倾全身之力居然将老虎打死了。武大郎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会与老虎碰上,而这凶猛之物真真实实的被他打死在地,他高兴啊!激动啊!他也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了,从此他可以不再被人欺负,不再被人羞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了。谁知阳谷县令为邀功应付皇上,已经报称老虎被武松打死,并已逐级上报,如若改报武大郎,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波及官场利益,并损害皇上威望,故而只能将错就错,将打虎的功劳套在武松头上,并罚“争功”的武大郎抬虎下山。

通过对《武大郎打虎》剧本的研究,我理解了武大郎这样的一个小人物,从打虎成功有可能“披红挂彩封官名”的大喜,到受罚抬虎下山的大悲,内心的痛苦不言而喻。因此我在表演上采取武大郎用几次抗争的身段,甚至抱住大红彩球不肯放手,一再申辩“老虎是我打死的,老虎是我打死的。”然而在强权面前,小人物的抗争又有何用,以貌取人,欺上瞒下古已有之,在当今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的根系从上到下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小老百姓只能是忍气吞声,又何奈他们?因此武大郎也只能发出了“为什么一定要压死我武大郎”的困惑和悲叹,但是这份打虎功劳毕竟是他冒死得来的,所以直到明知抗争无结果还不肯轻易放弃,“不吃馒头争口气,我不要披红戴花,我也不要当什么英雄,这老虎是我打死的就是我打死的。”——他只想争这口气,让天下人知道他也是一条汉子。他是正直的,他要公理。直到因为自己的抗争可能殃及兄弟的前程,才迫不得已把打虎的功劳让给了武松:“兄弟呀,不要争啦,老爷终究是老爷,谁大听谁的,你就披红戴花吧。”

经过对武大郎心理轨迹的这样一番梳理,通过导演的启发,我在表演上就有了底气,通过对武大郎的外形造型,声音造型,再辅以毯子功的技巧,一个活生生的区别于传统观念束缚的武大郎站立在了舞台上,表演便“化身成角色”了。《武大郎打虎》演出得到了观众和同仁们的认可,该剧2008年9月赴山东参加第五届 “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演出时,专家组一致认定为“最佳推荐剧目”并获得编剧、导演、演出等众多奖项。我在剧中饰演武大郎一角,荣获“优秀演员奖”。同年11月该剧参加第五届江苏省小戏小品大赛又获“表演奖”。在这出戏的成功演出后,我的深刻体会是:要塑造好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正所谓神形皆备,角色的语言,形体,调度,表情都要由内而发,演员要用心去演,当然深刻理解剧本所赋予的内涵更是演好角色的基础。

猜你喜欢

武大郎抗争小人物
SilentEpidemic
Enabling the Movement
真正杀死武大郎的,不是潘金莲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
武大郎其实不矮
武大郎乃堂堂七尺男儿
有多矮
小人物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