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欧扬琴钦巴龙与中国扬琴的比较研究

2012-11-22顾欣芃

剧影月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扬琴音色乐器

■顾欣芃

扬琴,属于击弦类乐器,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欧洲、亚洲、北美洲,甚至澳大利亚也有,不同的文字名称多达几十种,欧洲的英语国家称它为德西玛(Dulcimer),东欧及通行斯拉夫语的国家称它为钦巴龙(Cimbalom),在南亚、西亚一带被称为桑图尔(Saunter)等等。

在明朝,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萨泰里来自希腊文,意为“拨弹”,既指拨弹的箱型乐器,也指为槌击的梯形扬琴。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乐器形状和表现形式与钦巴龙有着很大的区别。

东欧扬琴钦巴龙(Cimbalom)

钦巴龙是起源于东方最古老的乐器。有关它的第一幅画是在阿古斯人纪念碑上发现的,它的第一次文字上的记载是在圣经中发现的,而有关它的第一次专业文献是在14世纪至16世纪间出现的。在很久很久以前,钦巴龙就在游戏和宗教仪式中出现了。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在欧洲大陆上发展起来。上至宫廷贵族,下至乡村农民和街头艺人,都在使用。

在独立战争之后,钦巴龙成为了匈牙利民族的象征之一。钦巴龙首先在匈牙利古典音乐中的使用是在匈牙利歌剧之父爱尔凯尔·费伦茨在他的歌剧《班克·本》中。钦巴龙乐器现今形式的第一个奠基人是海奔斯特·潘德莱欧,他将原本的两个半八度,扩展到五个八度的音域,低音为全音排列、高音为半音阶排列。

钦巴龙的琴槌和中国的有所不同。钦巴龙的琴槌大多使用坚固、厚实的木槌,并且用一层又一层的棉花裹在琴槌的外面以改变琴槌的柔软度。最后,用棉线缠绕固定。传说,钦巴龙裹起来的琴槌是佛罗伦萨的乐器制造大师巴塔罗米奥·克里斯托佛里在制作钢琴乐器时的发明。钦巴龙的特色在于琴身体积比较庞大,音色浑厚。钦巴龙有用脚控制的止音器,这是中国扬琴所没有的。在音律上采用十二平均律:纵向大二度横向小二度的排列,多可以任意的转调。钦巴龙与中国的扬琴一样,音响为梯形排列,但是不同的是,中国的扬琴,琴与支架是分开的,而欧洲的钦巴龙则是四条可以拆卸的木质的“腿”和琴成为一个整体。

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专门为这种乐器进行创作,斯特拉文斯基就将钦巴龙收入到他的《有关狐狸,公鸡,猫以及公羊的传说》和《拉格泰姆》中,钦巴龙也深受欧洲人民的喜爱。

中国扬琴

至今发现最早的中国扬琴史籍记载是在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艺能》中: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使用了扬琴。说明扬琴在17世纪已经传入我国沿海地区,当时扬琴被称为“洋琴”,意思是外来的弦乐器。在形制上看,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小扬琴甚为相似。

扬琴与钢琴师同宗,它的音量宏大,快奏时如同潺潺流水,慢奏时又有如叮当山泉,用“珠落玉盘”这四个字形容最好不过的了。中国扬琴早期用于戏曲的伴奏,经过后来不断地发展,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也发展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技法,制作出了许多新类型的扬琴,如变音扬琴、转调扬琴、全律活马大扬琴等等。目前我们普遍使用的是402扬琴,所以,本文就402扬琴进行比较研究。

402扬琴比钦巴龙略小,分为琴身和琴架两个部分。琴身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扬琴分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采用十二平均律排列,转调方便。音位呈横向排列,每条码以大二度向上排列,琴码左右两个音一般相差五度。扬琴的音域,最大可超过四个八度。琴弦采用钢丝弦,高音部分为裸弦,使用27~31号钢丝,低音部分用缠弦,在裸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

中国是盛产竹子和具有竹文化的国家,扬琴传入中国后,因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要求,用琴竹来代替木槌发音,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琴竹便于音色的变化形成独特的音色个性。琴键头下方加垫,发音圆润柔和,和反竹音色清脆明亮形成对比,琴竹的使用比木槌击弦灵活而富于弹性。

欧洲钦巴龙与中国扬琴形制上的区别

在形状上,都是梯形的,不同的是在支架上,中国的扬琴是与琴身分开的支架,并且在底部还有两个轮子以方便移动,而欧洲的钦巴龙则是四条可以拆卸的“腿”用于支撑。而且,钦巴龙的体型比中国扬琴要大。

在琴槌方面,钦巴龙的琴槌是木质的,而中国的琴槌是竹制的。钦巴龙的琴槌坚硬、沉重,在敲击的地方裹上层层的棉花来改变它的柔软度,在灵活度方面是不如中国的琴竹的。但是用钦巴龙的琴槌来敲击,音色比较纯净,这也是中国扬琴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音位的排列方面,两种扬琴都是采用的十二平均律排列,音域很广。中国的扬琴有四排琴码,而钦巴龙只有三排琴码,所以中国的扬琴在排列上会显得比较密集,也增加了敲击的难度。

在止音器方面,欧洲的钦巴龙是有止音器的,而中国的扬琴却没有。中国的扬琴声音宏大,余音绵长,在演奏的时候,往往余音还没有结束,新的音响又出现,所以显得十分的嘈杂,如果可以在中国扬琴上安装止音器,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

应该承认,对这件世界上分布如此广泛的乐器,我们目前的认识还不够,它仍处于发展期,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仅就形制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意在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并且研究这一世界性的乐器,这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刘月宁译 《东欧扬琴音乐文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姚晓琴 《当代扬琴演奏艺术发展之轨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高教研究专辑

项祖华《世界扬琴三大体系》——《中国民乐》特刊

赵艳芳《再论中国扬琴的文化内涵——世界性和中国品格》——《中国民乐》特刊

猜你喜欢

扬琴音色乐器
浅析中国扬琴重奏的现状与发展
学乐器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乐器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中)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