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营剧团的生存现状及其发展空间——以“越研会”实验剧团、京江越剧团为主要调研对象
2012-11-22王良成
■王良成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杭州许多民间剧团纷纷解散。解散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民营剧团的演职人员少则需要30人左右,多则需要50人左右,仅仅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演出收入,这些剧团无力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不过,由于杭州及其周边地区有着庞大的越剧接受群体,几乎就在上述剧团解体的同时,新的民营剧团却也不时涌现。他们同样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下,一路坎坷地绵延至今。本文的两个主要调研对象:“越研会”实验剧团和京江越剧团就是这样两个较具代表性的民营剧团。
一.“越研会”实验剧团和京江越剧团的现状
(一).“越研会”实验剧团和京江越剧团的人员构成
“越研会”实验剧团挂靠于杭州市越剧艺术研究会,是一个典型的民营剧团。该团现有演职人员50人左右,其中既有一些来自专业剧团的职业演员,也有不少票友级的业余演员。因为该团和在杭高校联系较为密切,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越剧社的学生成员也是该团演员的来源之一。30至40岁为该团演员的年龄基本构成。京江越剧团只有32人,其中演员23人。在这23名演员中,只有2名演员来自专业剧团。其中一人兼任艺术指导,另一人则是该团的绝对主角,其余的全部是票友级的业余演员。40至60岁为该团演员的基本年龄构成。虽然该团的综合实力逊于“越研会”实验剧团,但它的演职人员配属却更能体现杭州市最基层民营剧团的实际情况。
(二)“越研会”实验剧团和京江越剧团的乐队构成
和其他民营剧团一样,“越研会”实验剧团与京江越剧团不仅各有相对固定的乐队配属,而且乐队成员大多来自省、市级的专业剧团。与演员的构成情况相似,“越研会”实验剧团的乐队实力也明显强于京江越剧团。虽然京江越剧团的乐队实力稍弱,但该团乐队的7人构成中,也有3人来自专业越剧团。另外,根据演出的需要,两个团还会另聘其他专业乐队成员临时加入。
(三)“越研会”实验剧团和京江越剧团的舞台设计
虽然“越研会”实验剧团和京江越剧团都没有各自专属的舞美设计,但由于他们的主要演出剧目都是被频频搬演的经典,因此他们只需要根据以往的舞台演出范式简单模仿即可。另外,由于他们的演出场所基本被局限在剧院以外的基层社区或乡村,因而简陋的舞台设计便足以满足此类受众的观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两个剧团在搭建舞台时,演职人员自己动手,草创一个基本可以满足剧情需要的舞台即可。
二.“越研会”实验剧团和京江越剧团的演出区域、剧目和收入
(一)演出区域
无论是“越研会”实验剧团、京江越剧团还是其他民营剧团,都基本以杭州市内的社区以及周边地区乡村为主要演出区域。如京江越剧团于2011年4月和9月分别在下城区的天水社区和西湖区九莲社区的新村连心广场的演出,更是仅仅局限在杭州的主城区。虽然“越研会”实验剧团曾于今年远赴苏州演出,但是他们还是对来自宁波、温州等外地的邀请,基本以谢绝为主。谢绝的理由如下:
1.不少演职人员都有各自的主业,若非法定节假日,全体演职人员很难集结在一起。
2.远赴外地演出,运送舞台设施和全体演职人员的交通费也是很大的负担。如京江越剧团即使到杭州市郊的五常演出,仅仅运送简易的舞台设施就要花费200元左右。200元虽然不多,但对于一场大戏演出只有2000—3000元收入的剧团来说,已属沉重。何况一场演出下来,每位演职人员只有50—100元的劳务收入。
(二)演出场所
2011年,“越研会”实验剧团的演出场所明显优于京江越剧团。例如,春节期间,他们排演的大型神话剧《宝莲灯》在杭州市东坡剧院上演;随后他们又分别在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搬演该剧。虽然该剧团也有不少在社区、乡村的演出经历,但数次拥有东坡剧院、各高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之类的专业剧院级演出场地却是京江越剧团等民营剧团本年度未曾尝试过的。
客观地说,京江越剧团的演出场所有时只能用恶劣来形容。例如,该团于4月和9月两次赴五常的演出场所就是这样。在五常,京江越剧团的舞台搭建在环城路的一个简易立交桥洞中。这个桥洞面积只有200平方米左右,舞台面积只有20平方米左右,数百名观众只能坐在自带的简易坐具观看演出。立交桥上来往奔走的重型货车不时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再加上立交桥下不断来往的电瓶车、自行车以及行人,使得这个观剧场所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当然,这样的演出场所也只出现在五常,该剧团今年在天水社区、九莲社区的演出环境虽然不好,和前者相比仍有高下之别。
(三)演出剧目
无论杭州的哪个民营剧团,其主要演出剧目均为经典、优秀古装戏,现代戏或原创新戏的演出纯属点缀。如“越研会”的主要演出剧目是“二三四五”(即《二度梅》、《三看御妹》、《四喜临门》、《五女拜寿》)和《宝莲灯》、《碧玉簪》以及新排的《红楼梦》等。京江越剧团的演出剧目与之相似:《五女拜寿》、《追鱼》、《珍珠塔》、《王老虎抢亲》等是其主打剧目。另据笔者所知,民营剧团演出的现代戏剧目虽然很少,但是仍有部分现代戏出现在这些剧团的舞台上。例如,“越研会”实验剧团偶尔就会演出一点现代戏,而京江越剧团也演过现代折子戏《刑场上的婚礼》。
需要说明的是,几乎所有民营剧团都没有太多的剧目搬演自主权,剧目选择权基本都在主办方手中。也就是说,基层主办方会在发出邀请函的同时,往往会大致指定一个演出的剧目范围。如京江越剧团2011年3月在五常白庙演出前,主办方便指定演出“包公戏”。因为演出的当天是包公的生日,而白庙的香火又和包公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这场戏只能是“包公戏”。越剧《追鱼》中有真假两个包公,因此《追鱼》就是那场演出的首选。同理,在临近重阳节的演出中,主办方便指定演出拜寿戏,于是《五女拜寿》就成了首选。
(四)年均演出场次
囿于市场化运营机制,杭州市民营剧团的演出场次不一,多者一百多场,少者不足10场。如“越研会”实验剧团,在今年的前9个月便演出90多场;而京江越剧团迄今只有不到10场的演出记录。
一般而言,剧团演出场次的多寡是和剧团的整体演出实力成正比的。“越研会”实验剧团的演出场次远远超越京江越剧团,仅从该团演员的来源和年龄构成即可管窥一二。此外,剧团演出场次的多寡还与参与该团的管理者有重大关系。如“越研会”实验剧团因为有高爱娟等不少在越剧界颇有影响者参与,因此该团的演出机会无形中便会增加不少。而京江越剧团几乎仅由团长单金发一人独立支撑,自然无力抗衡“越研会”实验剧团。
三.“越研会”实验剧团和京江越剧团未来五年的发展空间
(一)杭州的越剧市场究竟有多大?
杭州的越剧市场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很难确知答案的问题。一个模糊一些的说法是,无论何时何地,在杭州基层社区、周边乡村60岁以上的人口群体中,总有大量的越剧受众群体。另一个稍稍夸张一点的说法是,在远离城镇的偏僻乡村,每月两次左右的越剧演出每次都足以让全村空巷。
事实究竟如何?据笔者在杭州拱墅区的德胜、大关社区以及江干区的黎明村、蚕桑村等地调研发现,第一个答案确实可信,第二个答案基本可信。拱墅区的德胜、大关社区是杭州市规模较大的两个小区,在这两个小区中,60岁左右的老龄人口所占的比例约为全部居民的四分之一。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包括口头问卷调查)显示,在这个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老龄人口对越剧非常喜爱;五分之一的老龄人口对越剧的态度是喜爱;接近四分之一的老龄人口对越剧的态度是比较喜爱或不排斥,非常不喜欢越剧的老龄人口则不足十分之一。上述几类人群之外者则对观看越剧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受访中,仅有不足1%的人有过个人出资去剧院看戏的经历。问及原因时,答案几乎无一例外的:经济和交通问题。当被问及如何满足自己欣赏越剧的愿望时,近95%的人给出“通过电视或收音机”的答案。最后,上述不论喜爱还是不喜爱越剧的老龄人群都对这两个小区及其周边没有合适的露天演出场所表示不满。他们表示,即使政府送戏下社区,没有合适的观看场所也是徒然。
远离市区的乡村情况是怎样的呢?据黎明村和蚕桑村的老龄居民反映的情况来看,约有八分之一老龄人口对越剧非常喜爱;四分之一的老龄人口对越剧的态度是喜爱;接近三分之一的老龄人口对越剧的态度是比较喜爱或不排斥。不喜欢越剧,从未或者基本没有看过越剧的老龄人口不足二十分之一,其余的则是无可无不可。在笔者问卷的人群中,几乎没有人有过个人出资去剧院看戏的经历。原因与答案也是几乎无一例外的一致:经济和交通问题。
在京江越剧团连续演出过两次的余杭区五常镇白庙村,老龄人群对越剧的态度和黎明村和蚕桑村凸显的情况几乎完全一样。有一个须要说明的情况是,2011年4月,京江越剧团在白庙的演出时正值余杭小百花越剧团送戏下乡。余杭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出地点在镇文化中心广场,距离京江越剧团的演出场地不足500米。广场上有一个专门用于演出的露天舞台,广场的周边草木相间,交通便利。演出剧目是传统优秀大戏《唐伯虎点秋香》,演员几乎全是20岁左右青春靓丽的女演员,其整体实力和舞台设施与京江越剧团之间可谓天壤之别。但是,来到现场看戏的观众竟然和京江越剧团在环城高速立交桥下恶劣环境中的数量相差无几,各有300名左右。惟一有所不同的是,在余杭小百花的演出现场,中、青年观众比例远远高于京江越剧团的。当笔者对这些观众随机口头问卷时发现,这部分中、青年观众竟有一半以上对越剧抱有不喜欢、不排斥的态度。即:有免费的戏会看,但不能保证看完全场;有充裕的时间就看,没有充裕的时间基本不会看;有亲朋好友相邀会看,独自基本不看。当被问及如果该村每个月有两场左右的越剧演出会有多少观众时,几乎所有的中、青年观众都认为决不会冷场,200个左右的观众总是有的。
综合在德胜、大关两个小区以及黎明村、蚕桑村以及五常的白庙村调研情况,笔者认为:有多少个自然社区或自然乡村,杭州的越剧市场就有多大。因此,在每个月有两场左右的演出频率下,在杭州的大多数社区、乡村,即使像京江越剧团这样整体实力稍弱的民营剧团,每场也会拥有200名左右的观众。
(二)“越研会”实验剧团和京江越剧团等民营剧团未来五年的发展空间预测
首先,正如很难预测杭州的越剧市场究竟有多大一样,预测民营剧团在未来五年的发展空间同样很困难。非常可能的是,他们在未来五年内将不会有质的变化。
其次,虽然杭州有着巨大的越剧消费市场,但民营剧团在未来五年内的市场演出份额也不会有较大的提高。他们将基本维持在多者100场左右,少者10场左右的范围内。
第三,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将是左右杭州所有民营剧团未来五年能否产生质的变化惟一基础。如果各级政府部门能在政策上(如像对待天堂滑稽剧团一样,将部分文化下乡、文化惠民的演出活动交由部分民营剧团承担。)和经济上(对民营剧团在基层社区或乡村近乎公益性质的演出实行场次补贴。)予以更多的扶持,多数民营剧团将会在更加有序的空间中平稳发展。
第四,如果市、区、社区等文化主管部门、特别是社区文化宣传部门能在经济上对部分民营剧团予以适当的扶持,这些剧团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大。毕竟,只要2500元就足以让类似京江越剧团这样的民营剧团圆满完成演出并小有收益。
第五,能否进一步开拓很多专业院团无力覆盖的基层社区和乡村演出市场,也是决定民营剧团未来五年发展空间的一个重要因素。依照前述的杭州巨大的越剧消费市场来看,如果民营剧团在巩固现有演出空间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演出区域,他们的发展空间必将更加广阔。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越研会”实验剧团还是京江越剧团,他们在未来五年的生存或发展空间都将维持在现有格局内,不会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如果各级政府部门根据新文化建设的需要,推出一些有力的政策或经济扶持,类似京江越剧团这样的相对弱小民营剧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