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视台新闻报道应多些“三农”视角
2012-11-22陈俊利
□陈俊利
这几年,“姜你军”“豆你玩”“蒜你狠”之类调侃式的词语不时出现,从网上到坊间广泛扩散,形象地反映了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暴涨以及对民生的牵动。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行情,大众媒体给予极大关注,市民的愿望和呼声得到较多反映,绿色通道、价格补贴、减免收费等平抑价格措施也相继推出,并初见效果。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有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报道大都是从市民角度切入进行解读,而从农民视角观察进行分析的不多。这种现象在城市电视台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尤为明显。这不仅使观众难以通过电视新闻对相关问题获得全面的认识,更不利于城乡人民的生活和关系的和谐,我们应当认真加以反思并妥善解决。
忽视“三农”题材的原因
首先,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城市为载体的第二产业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这一中心工作,各城市电视台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了城市,投向了工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注度有所削弱。
其次,各城市电视台的采编、制作、播出机构都设在城里,工作人员也是城市居民中的一员,对城市生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即使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跳出农门跨进城门来到电视台,对农村的感情也逐渐淡薄了。“屁股决定脑袋”,城市台的“城市人”对城市题材自然更感兴趣,也更愿意进行报道,对农村生活却在不知不觉中有所疏离,这导致“三农”题材更难进入城市电视台的新闻采编视野。
第三,城市电视台面临的生存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迫使城市电视台更专注于城市和市民。目前城市电视台的经营收入几乎完全依赖广告创收,广告商出于销售商品或服务的诉求,必然对消费能力较强的市民群体格外眷顾。城市电视台为了争取更多的广告商,只好把新闻节目定位和选题方向更多地瞄准了城市和市民。
不难看出,上述因素短期内都难以改变,要求城市电视台不顾实际地加大对“三农”报道的力度,恐怕难以持久。但这不等于说城市电视台就可以罔顾广大农村观众的需要,放弃自身报道“三农”、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解决忽视“三农”题材问题的措施
当前,能够引起市民和农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很多,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及价格、就业政策、户籍政策、教育改革、社保新规等,都牵动着他们的心。由于所处环境和利益关切有别,对同一件事,市民和农民却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城市电视台在报道这些领域的新闻时,不能仅从市民立场出发,及时反映市民的愿望和要求,也要从农民视角切入,充分表达农民的关切,求得报道内容和报道内涵的平衡。
在报道视角上,实现双重关照,既要从市民立场出发体现市民的关切,也要从农民立场出发反映农民心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屏障被逐渐打破,市民与农民的利益也更加直接地“绑”在一起。比如,进城农民工供应偏紧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甚至被迫停产,市民的就业和生活也受到波及;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上学,对城市教育资源的供应和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这些都说明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已经密不可分。如果仅是从城市以及市民的角度来观察分析这些问题,难免有失偏颇。比如关于“用工荒”的报道,观众从电视新闻中看到的,多是面向城里人的各种就业洽谈会,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等吸引人入职的新政策。至于新生代农民工为什么对如今的务工条件不满意,他们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却鲜有提及,而以农民工为主角,完全从农民工视角进行的报道更是稀少。
在报道内容上,实现平衡呈现,可以采用分别报道、组合编排的方式,实现表达上的明晰和内容上的均衡。从新闻实践层面来看,把两种视角下的不同内容融合在同一条报道之中,在操作上基本不增加难度,但观众在收看时由于同时接收的信息较多,需要多一些大脑加工和分析,才能对同一条报道中的两个内容、两层内涵形成明晰的感受。与之相比,从不同角度分别报道、组合编排的方式,由于编辑记者事先已经对报道内容做了划分,指向更加明确,观众接收其中的信息更加容易。
比如,在对今年的猪肉价格波动一事进行报道时,可以对市场供应、价格变化、市民感受等进行报道,然后再对生猪养殖户的经营现状、养殖成本上涨情况、下一步生产走势等内容进行观察分析。两条报道从两个角度切入,分别呈现,组合编排,不同的报道内容既可以相互补充,又有所递进;既可以同时反映市民和农民的不同关切,也可以让观众对这一问题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又如,今年是农历龙年,春节过后,市场上保姆价格飙升。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里龙年分娩的孕妇激增,导致市场需求集中释放;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经迫近,以进城务工的农村妇女为主体的保姆供应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充足。在许多城市,中心城区由于居住人口减少,致使学校、幼儿园、老师等教育资源过剩,但在城市边缘,由于居住着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却出现教育资源紧张现象。可以说,当前许多社会现象都与城镇化加速带来的“三农”新问题密切相关。城市电视台在报道这些题材时,都不应忽略“三农”视角,而是要积极、充分反映农民的意愿和要求,给予农民均等的新闻待遇。
基于以上分析,城市电视台在报道的立场上,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权利,给予农民应有的话语权。当然,也要主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相互促动,加快推进。完成这两项历史任务,需要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信用、负责任的新市民和新农民,这是一项繁重的历史任务,也是新闻媒体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对于城市电视台增强新闻报道“三农”视角的自觉性也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