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度·时效·角色:广播电视报人物新闻采写三法

2012-11-22钱爱民

声屏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扬州主持人笔者

□钱爱民

角度

《扬州广电报》每一期都会刊登一些扬州电台、电视台的消息,记者对声屏节目主持人自然比较熟悉。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怪现象:因为熟悉,常常就“熟视无睹”。有些节目主持人被日报、晚报所报道,而广电报上却悄无声息。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采取“换位思考”的办法,即以一个普通读者的眼光去看待声屏节目主持人,这样感受便新了。当得知扬州电视台拍摄的心理剧《心网》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笔者在采访《心网》导演陈韵强之前便草拟了“普通人问话”若干条,找出心理剧与一般电视剧的区别,写了他曲折的从艺经历以及艺术追求。《净化人们心灵的力作〈心网〉——记导演陈韵强》见报后,它对广大观众收看《心网》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随着扬州经济台、新闻台、交通台的先后开播,这些新组建的频率为羸得更多的听众,纷纷邀请知名人士参与节目。比如,扬州经济台开播后的半年间,该台《艺苑大世界》节目先后把马季、姜昆、白杨、姜文、陈佩斯、乔榛、李谷一、刘欢等三十多位饮誉全国的文化名人请到话筒前,让他们与扬州听众直接交流,一时间引起轰动。广播节目主持人被听众称为“看不见的朋友”,他们的相貌及怎样主持节目等常不为人知,笔者采写的《〈艺苑大世界〉的幕后戏》使大家对主持人办节目的酸甜苦辣有了了解,此稿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广电报作品人物专访一等奖。

时效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可写的东西很多,但笔者的目光总是投向声屏中那些“熟悉的面孔”。扬州新闻台开播之际,特邀了“全国评书评话十大名家”之一的杨明坤走进《广陵书苑》节目,演播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皮五辣子》是扬州评话中唯一的一部由艺人自编自演,反映清末社会和市民生活的长篇话本,原书中的封建糟粕较多,杨先生怎样播讲该书为广大读者所关注。笔者采写了《杨明坤·〈皮五辣子〉及其它》专访,让读者及时了解了杨先生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摒弃了书中的封建糟粕,注意了语言的更新,使得传统的老段子焕发了新的生机。

第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扬州市扬剧团青年演员王苓芬荣获主角奖,一时间相关的消息、专访、特写四处可见。笔者写王苓芬时,专门找了她的几盘歌带进行欣赏,感到她嗓音纯厚极富穿透力,便以《扬剧“金嗓子”王苓芬》为题围绕她的“金嗓子”做起文章来……这篇通讯见诸《扬州广电报》后又陆续被《农民日报·大地周刊》《戏剧电影报》《新闻汇报》等采用。

角色

处在中小城市的广电报记者,要写好全国知名人物新闻是颇有难度的。一是这些声屏焦点人物来去匆匆,很难与其直接对话;二是其他媒体的记者采写这类新闻后,快点的当天晚间就可播出,稍慢点一至两天后也会见报。而广电报一周出一期,采用这类新闻大都在一星期之后。这种现状逼得笔者在采访之前就进入了“角色”,常为如何比别人多占有一点写作素材而绞尽脑汁。当获悉赵忠祥将来扬州签名售书并召开读者座谈会的信息后,笔者立刻去书店买回他的新作认真阅读,及时写了相关文章发表在日报上。读者座谈会召开时,笔者先是把自己的“读后感”剪报递给赵忠祥,散会后又去他下榻的宾馆与之交谈,这样采写出的《走近赵忠祥》就有了一些新的细节。文章见报时间虽说晚些,可还是有人愿意读它。

采访名人的机会有时靠别人提供,有时却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燕杰应邀在扬州友好会馆作《爱国·敬业·改革》演讲报告,笔者得知此信息时间较晚,并了解到主办单位不再另行安排记者采访。笔者有点不甘心,在听报告时随身带去了先前出版的《李燕杰报告集》,在报告结束时抢步上台请他在书上签名,他翻了翻自己多年前出的第一本集子很高兴。笔者知道李教授书法很好,便不失时机地请他再为广电报题词,后又借取题词之机去宾馆与他聊了一些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独家专访”《李燕杰:用美的心灵去塑造美的心灵》见诸《扬州广电报》一个月后,又被《北京教育报》作了全文转登,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猜你喜欢

扬州主持人笔者
主持人语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