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类节目的社会心理基础与表达特点

2012-11-22蒯丽蓓

声屏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情动出场类节目

□蒯丽蓓

情感类节目是一种有长久生命力和社会影响的节目类型,广泛分布于各大城市的地面频道,如湖南都市频道的《寻情记》、长沙政法频道的《情动八点》等,一直拥有较高的收视率。本文从情感类节目的社会心理基础与表达方式特点两个主要方面着手分析,旨在初步探讨这类节目的一般规律,并希望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情感类节目

情感类节目是指以人物情感为主要诉求,通过访谈、跟拍、再现等表现手法,将故事或事件以正在发生的状态展现在观众面前,以达到宣扬和谐、呼唤感动、引发思考和话题的电视节目形式,是介于纪实节目与虚构节目之间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

情感类节目的题材多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者是几个事件的融合;得到线索、策划采访、整理材料、甄选角色、后期录制,是情感类节目的基本工作流程。得到有价值的情感选题线索后,节目组通常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一、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采访,甚至有明显的抵触心理。这一方面是因为情感方面的事件涉及了个人隐私,多数人不想将其暴露在公众面前;另一方面国人偏重含蓄的文化传统也不鼓励这种曝光;二、即使有部分当事人愿意接受采访,但自己不愿意出场,况且这部分人往往有很强的功利目的,这些人对事件的认识和表述常常失之客观,不一定能成为节目的主干;三、有一部分当事人愿意出场,但由于表达能力、方言、形象等原因,不适合电视表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情感节目制作中的困难,情感类节目大胆地在真实事件的展现中引进了角色替代,即使用演员来代替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在追求节目“真实”的同时注重表达效果。

情感类节目的社会心理基础

要分析情感类节目收视的社会心理基础,我们可以先看看《寻情记》和《情动八点》的收视情况,看看这类节目的观众主要是由哪些群体构成的。《寻情记》,每天19∶55—20∶45在湖南都市频道播出,2011年CSM长沙地区平均收视率3.11、份额8.39%,同时段高居第二,成为都市频道晚间收视的中流砥柱。《情动八点》,每天19∶55—20∶55在长沙政法频道播出,2011年CSM长沙地区平均收视率2.66,份额7.15%,同时段排名第四,是政法频道的王牌栏目之一。

两档节目的观众特征相似,女性、中老年、中低学历观众为这两档节目的核心观众。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感性,她们更关注情感故事,需要更明确的情感寄托和认同;中年人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事业,他们需要通过观看情感节目释放一些情绪;一般老年人不太能接受太新鲜、太快节奏的电视节目,慢慢欣赏情感节目中的悲喜,咀嚼过往生活中的点滴,是他们比较喜欢的消遣;老年观众也喜欢从观看这类节目中找到可以和家人、朋友谈论的话题。

情感类节目要满足这类观众的心理需求,争取这类观众的收视,从题材选择、节目策划制作以及各种细节上都要和这部分观众的心理对接起来。身边的小事、日常的悲喜、突如其来的变故、现实中的选择……这些是情感类节目核心观众所关心的,也是她们对电视节目的期待所在。她们通过观看这类节目,了解他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获得思考自身问题的素材;和节目中的当事人共历悲喜,获得心理的渲泄、满足和认同。

从《寻情记》和《情动八点》这两档有代表性的节目来看,为了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节目进程往往舒缓,细节铺陈做更多的渲染,人物关系简单,最终揭示的道理也比较通俗。细节上,主持人在节目进程中适当运用回顾小结的方法强化观众对事件的认识,使用较大字号的字幕方便中老年观众收看,使用一些“年代久远”的歌曲或旋律来激发目标观众群的共鸣等等。

情感类节目的表达特点

我们对情感类节目的特征做了一些分析,并重点研究《寻情记》和《情动八点》的节目设置和收视表现后,得出了较具代表性的 “情感类节目四阶段叙事结构”。

一、起:介绍问题。

节目的开头首先是告诉观众这一事件是确切存在的,然后才是给大家一些关于人物、地点等元素的直观印象。真实感一方面由主持人的讲述提供,另一方面是再现故事原委的VCR,通常使用确切的地名、交通位置、当地习俗、不可再现的某一场景、甚至是天气等元素的组合。真实感的要求得到满足后,才是对事件原委的交代,这种交代中需要将冲突凸现出来,把难题说出来即可,对人物性格刻画和内心世界挖掘可以放在稍后进行。

二、承:探索解决。

1.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最重要、最精彩的。这是由节目的诉求决定的,情感类节目要将人与人之间的争执、误解、困惑、矛盾放在阳光下拆解、探索解决。

2.常常采用“双重惊奇”来体现重叠交织的矛盾。有必要利用电视台的力量来解决的问题,其矛盾常常重叠交织,例如“的哥想卖肾救妻,妻却自杀保儿子”“生命倒计时的寻亲行动”(《寻情记》)、“被拐卖的亲情再离合”(《情动八点》)等,双重惊奇是情感类节目常用的一种手法,也是前文所述的“将几个事件融合”的原因所在。卖肾救妻、生命倒计时、被拐卖,这些构成了第一重惊奇,对这种惊奇的探究中,一般都能找到些不同寻常的原因或者境况,通过放大这种原因,或者嫁接某种境况,第二重惊奇虽然看起来让人觉得无巧不成书,实际上却是理所当然。

3.当事人出场顺序安排原则:服从故事逻辑、突出中心人物。这一部分中,除主持人出场外,各当事人也次第出场,在必要时候,还会邀请事件的相关者。“人物可以尽可能少”,这是情感类节目的一个原则。为了方便观众在短时间内对各人物形成“短暂印象”和“短暂记忆”,也为了避免当事人面对面后讲述的客观性降低,当事人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出场,这种顺序可以是“寻找者、被寻找者”,也可以是“被选择者、选择者”,还可以是“征求者、被征求者”等。

突出中心人物是顺序安排的关键所在。像上面的三种顺序中,寻找者、选择者、征求者这些处于主动位置的往往是中心人物,但是并不一定中心人物率先出场,配角可以在前作为引导,也可以在后作为烘托,这要依具体题材的故事逻辑而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安排中心人物后序出场,不应该让他的出场时间比本部分时长的一半还要晚。

4.主持人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运用:全局掌控与代表观众发问。主持人对节目通晓全局的“全知视角”和充满好奇的“有限视角”可以在这一部分组合运用。前者主要体现在使情节有节奏地推进、真相不断地揭示、气氛有效地控制上。后者主要体现在代表观众发问上。这一部分的讲述、争论是节目最精彩的部分,争论中常能触及事物的本质,但主持人要注意调节现场气氛,不能有失控场面出现。当争论过热时,主持人一般担当起“消防员”的责任,让各方冷静下来;当有冷场倾向出现之时,主持人可以迅速找到适当的话题,把各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即使是录播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和第一部分关键成功因素在于适当的悬念不同,这一部分的关键成功因素在于热而不燥、节奏感强的激烈气氛。

三、转:外力介入。

外力介入有多种形式,如 “寻找类”中电视台的寻找小组就是外力,“征求类”和“选择类”中相关专家充当的调节者就是外力。外力为经过充分尝试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转机。

节目进行到这一阶段时,观众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都比较清楚,也都大致有了各自的看法。调解员的话中,大部分是说观众之所想,只是条理更加清楚、指向更加清晰。调解员通过提问各当事人、阐述看法、和主持人适当交流,让当事人能更冷静地看待问题,从而为下一阶段的结局做铺垫。这一部分的时长伸缩性较大,过程丰富的寻找类节目中,外力作用的表现时间(通常是VCR)往往会长于选择类节目的外力调节。不过总的来说这一部分不易过长,45分钟的节目中一般可以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四、合:解决问题。

完成选择、揭示悬念,给观众这段时间的守候一个最终交代,是节目结尾的意义所在。问题的最终解决(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也算解决)如果能给观众带来一些感动,或者思考,或者话题,这对持续收视习惯的培养,节目品牌的形成都是有帮助的。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中坚力量,天然地肩负有守望社会心灵家园的使命,情感类节目在满足观众情感需求上已经获得了一些成绩,通过进一步研究这种节目的社会心理基础、改进节目表达手法,情感类节目将为电视荧屏提供更精彩的内容,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情动出场类节目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缀文须情动,情动而辞发——谈考场作文基础等级之“感情真挚”
书铺站读,情动老人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情动瞬间
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