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码影像在中国反腐败中的作用

2012-11-22冷冶夫

声屏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数码影像网民监督

□冷冶夫

(作者系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正因为“驴友”能够把导游的不文明视频传到网上,普通老百姓能够把医院乱收费的发票图片传到医院的举报中心,随便一个手机拥有者都会将自己“看不惯”的社会现象传到网上……仅2011年全国就出现了几十个名为“我行贿了”“我贿赂了”之类的网站,其中“我贿赂了”的网站在开通当天就收到了三百多条贪腐举报。为什么在党和政府已经在国内设立了多个网上举报平台,中央各个部委、每个省市县纪委监察部都有自己举报的平台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么多民间“举报网站”?笔者认为,除了有些举报人担心实名在官方举报网上会“透露消息,遭到不测”外,还有一条就是以数码影像为载体的举报材料具有强烈的实证效果,直观、确凿,通过网络传播,影响范围广。网络反腐一时成为网民们津津乐道的新名词。

数码影像的草根反腐

2009年南京天价烟局长事件拉开了影像反腐的序幕。身为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局长的周久耕因发表为房地产商“托市”的言论,遭到网民抨击。继而有网民发出图文互动的帖子,证实周久耕抽1500元一条的香烟,戴十几万元的手表,开名车,与职务收入不符。网民的不懈追踪,也引起了媒体的持续关注,当地纪检、司法部门及时介入,最终令周久耕的腐败行径无以遁形。2009年10月10日,南京市中级法院对“天价烟局长”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周久耕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此案被网友称为“2009年影像反腐第一案”。继此案后,网民随之又爆出“史上最牛团长夫人”一案:新疆某兵团团长夫人不满莫高窟景区讲解员制止其触摸壁画而动手打人被影像曝光。在网民的声讨谴责和曝光之下,“最牛团长夫人”夫妇陈伟、于富琴均被免职。

实际上在2011年被查处的人员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民间数码影像为证据被曝光而受到制裁的:一张数码照片网帖就让“检察院豪车检察长”刘丽洁丢掉了乌纱帽;几张数码日记网帖就让广西某市“最牛烟草日记局长”韩峰获刑13年;一张数码艳照网帖就让昆明市发改委处副处长成建军得到了开除党籍、行政撤职、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罚的结果……。

民间反腐网站和民间数码影像反腐的崛起,已经成为近年反腐的重要力量,受到了广大网民和中央高层的认可。据统计,200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正式开通了举报网站。6年来,共收到影像和图片举报20多万件,约占中央纪委监察部同期信访举报总量的12%以上。数码影像惊涛拍岸,冲击了传统的反腐格局。根据2009年5月再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的解释,影像反腐,是数码影像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助数码影像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人民日报》报道表明,87.9%的网民非常关注影像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会选择数码影像曝光。草根网民们积极的参与反腐,揭露丑恶现象,致使媒体参与,政府介入,使得一桩桩“帖案”真正的变成了“铁案”,为党的反腐工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网民使用数码影像反腐的斗争从未停止,来势凶猛地揪出一件件大案要案。2011年4月,网民在论坛上“晒发票”,公布了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多张购买“拉菲”等名贵洋酒及高价茅台酒的发票复印件,中石化深陷“天价酒”丑闻事件,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也因此而停职。另有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的万元餐饮消费发票遭影像曝光,湖北省贫困县秭归县接待领导费用80余万等,引起不小轰动。还有故宫“建会所敛财”等丑闻被网民一一爆出,失窃案又将锦旗上的“捍”误写成“撼”,数日内不承认错误,最终还是在影像压力下灰溜溜收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新时期,数码影像对反腐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央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决策层意识到了数码影像会影响和监督党的廉政建设。

数码影像的官方反腐

影像反腐从民间到官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我国反腐的一个有效有力的渠道。网民们的数码影像反腐成果也越来越显著,中央决策层也逐步认识到了影像反腐的重要意义和影像反腐作为反腐重要手段的发展趋势。

2005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标志着网上举报正式纳入官方权威反腐渠道。这一举措得到了百姓的高度支持,迎合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影像反腐这一新词条,这是数码影像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中央高层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2009年5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明确将网络数码影像纳入举报渠道。这一规定中特别指出,对网上举报,要通过影像进行答复。对使用真实姓名或者单位名称的举报,除通讯地址不详的以外,应当将处理情况和办理结果及时答复举报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2010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就充分利用影像做出指示:数码影像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渠道。要落实和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关规定,健全影像举报和受理机制,发挥群众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积极作用。①2010年12月29日,中国首次发布《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此前中国从未如此高调清晰地对外宣示中国反腐败的思路和立场。白皮书首次肯定影像监督的作用:中国高度重视数码影像在加强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反腐倡廉舆情影像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

于是,一个数码图片网帖中国官方就让“史上最牛的团长夫人”受到应有的惩治;一个数码图片网帖中国官方就让公款吃喝随意挥霍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相关人员受到停职处理……这些下马的官员喟叹“影像太厉害了”。

数码影像反腐的优势和弊端

数码影像反腐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科学决策的民意依据。数码影像是民意表达的通道,是民主建设的台阶,是反腐斗争的利剑。这把反腐的利剑较之以往的反腐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数码影像的“放大”作用,促进问题及时解决。网民可以通过照片上的手表牵出背后的腐败行径,还能通过一次发言揪出腐败官员的天价包……很多腐败问题被网民发现大多都是通过细节。数码影像使得微意见,微表情,微腐败被放大,等于影像检察院监督得更细致了,可以让很多腐败问题有效地暴露出来,是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其次,经济性、便捷性。过去百姓发现腐败问题只能上访,从地方到中央,要准备大量材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有时在上访中途还会遭受某些压制,效果差且成本高。如今,几乎人手一台电脑,且手机也都具备拍照摄像和上网功能,百姓可以随时反映情况并实时关注发展动向,免去了上访的麻烦,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三,互动性、共享性,促进真相浮出水面。网络上的数码影像传播不同于传统的单向传播,它具有互动性、交互性和共享性,一个信息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发布出去后,能够瞬间昭示天下,并能够在众人的“协助”下,推动真相迅速浮出水面;数码影像的这种影响力还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唤起政府的关注和介入,极大地提高了问题的解决效率。

当然,数码影像的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影像反腐也有其弊端。首先是虚假信息泛滥,容易成为个别人发泄私愤的工具,不利社会稳定。其次可能会侵犯他人隐私和利益,殃及其家人。第三,过度揭秘会阻碍警方及司法部门办案,提前泄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曾通报,“中国预防腐败网”“中国预防腐败调查研究中心”等47家进行招摇撞骗、敲诈勒索违法活动的网站被依法关闭。而自今年3月份以来,已有89家此类网站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协调相关部门依法关闭。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已查实的情况看,这些网站普遍的特点是冒用国家机关和公益组织名义,包括声称是中纪委、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司法部等中央部门主办,有的网站还以制作假图片的方式,假称与中央领导同志或老同志有关系。据介绍,这些网站大多数未经备案或是虚假备案,有的把服务器放在境外,以“反腐”“监督”为名,或以刊载负面新闻相要挟,向单位、企业或个人索取所谓“赞助费”“广告费”或“会员费”等,实施敲诈、诈骗。

总之,影像反腐这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就会成为一种效率极高的反腐工具,但若使用不当,或者对由此产生的一些敲诈、诈骗、影像暴力不加以制止,久而久之势必会削弱影像监督的公信力,网民的影像监督权也无法实现。

充分发挥影像反腐的作用

数码影像反腐有优势也有缺憾,是将数码影像反腐视为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这不仅是一个思维问题,更是一个考验智慧和能力的问题。数码影像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成为反腐败的天然盟友。如何利用好这个盟友,使其最大地发挥正面效应,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制度建设与立法。影像反腐虽然得到了从民间到官方的认可,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舆论监督,最终效果如何,要看政府的无缝对接,把影像反腐上升到制度层面,使其规范化。2009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修订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将影像列入新的举报渠道,就是要在制度上保证无缝对接。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要健全反腐倡廉影像举报和受理机制、影像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完善的制度和法规能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反应和处理,避免影像反腐乱象。

二、建立稳定可靠的数码影像信息环境,不断改进数码影像反腐技术。数码影像是一种高端的信息技术,它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影像反腐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影像收集环境,才能保证影像监督的顺利实现。这要求相关的信息技术部门做好数码影像的环境监管,不断改进技术,使数码影像举报平台更加严密,影像廉政文化平台更加丰富,电子政务更加公开透明。

三、倡导影像“绿色反腐”,加快规范影像举报环境。只有在一个有序、有效的影像环境中,网民才会勇于举报,影像监督这一渠道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影像的虚拟性、公开性等特点致使影像暴力频发,因此要倡导影像“绿色反腐”,切实保护举报人、证人和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控制“人肉搜索”泛滥的局面,依法追究诬告陷害、制造谣言的行为,倡导绿色影像环境。

四、培养一批专业的数码影像反腐人员。传统的检查监察系统干部培训体系对于影像信息利用的训练尚显不足,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熟悉数码影像管理,善于搜集分析信息的监察专业技术人才,使他们能够正确把握影像反腐和媒体运行规律,成为数码影像反腐战线上的尖兵。

影像反腐是一个开放有效的平台,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应被滥用的平台。积极培育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是未来中国反腐败的大趋势。我国的反腐机构抓住了数码影像这一机遇,顺势而动,实现反腐败与数码影像的有效嫁接,也是为群众的监督“话语权”找到了一个有效发挥的平台。

注释:

①参见贺国强在十七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

数码影像网民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研究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数码影像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新年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