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花鸟画线条演变

2012-11-22李军

剧影月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花鸟花鸟画水墨

■李军

一.花鸟画线条起源

线条作为最基本、最单纯、最简单、最朴素的造型手段。

我国《周礼·考工记》中对中国画线条曾有记载,该书称:“画缋之事杂五色”;《论语》中也有“绘事后素”之句。其中,“画”指画线条,“缋”指涂颜色,“素”指用白色勾勒出线条。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花鸟画线条的艺术起源。纵观中国画线条,基本认为是由两个方面发展起来的:一个是刀凿等硬质工具镂刻出来的铭刻线;一个是以软质笔描绘出来的手绘线。

二.花鸟画线条的演变

1.原始殷商:粗旷洒脱

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已将花鸟禽兽作为绘画题材。

“以线条表现的动物作为变形的纹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1956年,在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划动物形纹的黑陶片,这种动物的目纹与早期青铜器上动物的目纹没有什么两样。从商代早期兽面纹看,一般都用横条或直条的复线或单线为主体,末端呈勾曲状的条纹构成。其纹饰线条有粗犷和纤细两类。发展至春秋战国时,青铜纹饰的线条已由粗犷逐渐变成了纤细流畅、屈铁盘丝,追求精丽和微型化。”(马承源,《中国青铜器》,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314页。)

随着原始社会的没落,原本生动潇洒、自由奔放的线条发展至殷商时已渐被粗犷刚健的青铜铭纹所取代,手绘线和铭刻线在青铜纹上得到了空前的统一。

2.战国秦汉:金勾铁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铭纹一改夕日粗旷洒脱的雄风。而变成纤细流畅、屈铁盘丝、金勾铁画、形如游丝的微型化的线条。如用花草、蝉、鱼、蛙、龙凤以及日宴乐、攻城、水战纹饰等日渐增多。

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的 《人物龙凤帛画》和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中的夔龙、鹤、鱼、龙等,是现知画在绢帛上最早的花鸟。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幅作品的花鸟线条的风采:画中人物形象简练明快,线条造型,笔线显示早期绘画的稚拙。人物前上方,飞翔着一只凤鸟,翅膀张开,头高高抬起,鸟的尾上飘舞着两根长长的翎毛。鸟的两脚,一只前曲,一只后伸,都露出有力的脚爪。凤主要用线条描绘,造型简练明快。(鲁力,《书画鉴真》,199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42页至44页。)

3.魏晋南北朝:融入书法笔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以花鸟禽兽为题材的作品。如东晋·顾恺之《鹅鹊图》、《笋图》等,从这些图可以看出,中国花鸟画线条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原因是线条融入了书法笔意。

其《女史箴图》、《洛神赋》摹本中生动的花鸟形象,已可见光照千秋的风采。《洛神赋》中有跃于水面的鱼状神兽,其胸、腹、尾鳍及整体线条,均给人一种挺健有力的动感。亭亭立于水中的粉红莲花,幽幽清香溢于纸面,随风摇曳,如醉酒少女的莲叶,给人一种连绵的、悠缓自然、细密精致的美。从表面看虽然还是传统的线描方式,但其中已灌注精神内容。在继承前人线条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书法用笔的优点,线条变得匀细、柔性。

另外,“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在张芝气脉连贯的草书影响下,作‘一笔书’;陆探微则把张芝草书的体势运用于绘画,形成笔势‘连绵不断’的‘一笔画’。在画史上,这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开端。”(周积寅,《苦乐斋书画论稿》,200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第116页)

4.唐五代两宋:趋于成熟的花鸟画线条

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应始于中唐,盛于晚唐。而唐初的薛稷、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等人,让花鸟画成为独立的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唐时的花鸟画更是如日中天,我们可从周昉创作的《簪花仕女图》中欣赏当时的风采。画中作为人物衬景的辛荑花、悠闲漫步的白鹤、奔跑欢叫的小狗,其表现技法已相当成熟,线条已属“金玉镌刻之样”。

五代,花鸟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西蜀和南唐两大画院成为当时绘画的中心,其花鸟画成就集中表现在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的艺术上。

宋代的花鸟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期间,花鸟画崇尚写实,追求和致力于生动逼真的形象描绘,有力推动着宋代花鸟画的发展。其中,画家崔白突破了黄氏父子百年的成规,开拓了花鸟画的新境界。善于表现自然环境中的花鸟运动、变化及互相联系。其《双喜图》可一睹精彩表现。肃杀萧瑟的秋风中山鹊和野兔的情态,遭劲风狂吹的枯枝、野草、败叶,在线条描绘下,动感十足。

北宋末年,花鸟画已经达到盛极一时的黄金时代。线条钩勒则是工笔花鸟画的一个主要特征。南宋花鸟画在北宋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细腻优美画风盛行之时,南宋末年出现了梁楷、法常为代表的水墨减笔花鸟画。同时南宋水墨白描花卉很精彩,《百花图卷》可见端倪。画家以清润秀雅的线条画出四季花卉,画面以墨线钩勒,形神兼备、精密不苟,又带有文人高雅的格调,具有雅致绝尘的意趣。

5.元代:发挥线条笔墨性能

元代花鸟画不如宋代兴盛,除部分画家仍然继承宋代画院工笔设色花鸟画的传统技法外,出现了向水墨过渡的趋势。在线条运用上注重书法用笔,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赵孟頫在其所作的《秀石疏林图》中,以飞白法画石的纹理结构,以篆法画树干,形神具足,笔精墨妙,线条更是体现出书法的苍劲功力。

支持并主张书法笔意写竹的柯九思,其《墨竹》图轴,书法韵味很浓。同期,画墨梅的高手当推王冕,《南枝春早》图轴是其代表作。

6.明清:纯熟的花鸟画线条

明代,是水墨花鸟画的大发展时期,边文进、孙隆、吕纪、林良都技艺不凡。此时,精笔水墨与没骨画法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如孙隆《花鸟草虫册》中的花朵以粉和色点染,不钩轮廓,具有水彩画般的效果。格调清新,技巧纯熟。边、孙、吕、林在继承了宋元花鸟画的优秀传统,善于真实生动地描绘自然生活。

水墨写意花鸟画的确立,直到唐寅、沈周。沈周的水墨花鸟完全摆脱了前人水墨工笔钩填,强调笔情墨趣,笔力沉着、蕴蓄,擅用重墨淡色,气韵深厚。随后的陈淳、徐渭在水墨写意花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后来者发生了重要影响。

清初的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八大山人、石涛,作品都以豪放出名。八大花鸟画形象精练生动,不拘形似,但神完气足,多表现不妥协的气质。如《河上花图》长卷,以恣肆的笔墨将荷花、竹、兰置于清幽境界中,真乃水墨淋漓,画面仿佛笼罩于水气之中,圆润透彻,荷花以篆书入笔,给人一种清新隽秀之感。随后的恽寿平,不用黑线钩勒轮廓,不用黑线作底子,直接以潇洒的笔致点蘸色彩画出花卉等对象,创没骨法。

清中期的“扬州八怪”继承并发挥了徐渭、石涛、朱耷的传统,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7.近代:继承发展 不断创新

近现代著名的写意花鸟画家有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等人,都是继承“扬州八怪”而加以发展。而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于非闇、陈之佛等在继承黄荃等传统基础上,自成一格。如陈之佛的《榴蜂鸡雏》轴等作品,其花鸟画的线条在传统基础上又汲取外来艺术营养,而形成了清新秀逸的花鸟画线条。

三.结语

一根细线,气象万千!

花鸟画线条,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已成为画家们创作时使用的一种程式。笔墨当随时代,中国花鸟画线条也要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推进。

猜你喜欢

花鸟花鸟画水墨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写意花鸟
工笔花鸟画
水墨
武建亭中国画作品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花鸟卷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