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道幕的作用及其演变

2012-11-22李岳星

剧影月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表演区换景戏剧

李岳星

二道幕在舞台演出中的普遍采用,开始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是舞台演出设施和舞台技术进步的产物之一。当戏剧在露天戏楼、庙台、或临时搭建的草台上演出时,三面敞开的舞台除了供演员上下场的“出将”、“入相”两道门上挂有门帘之外,是什么幕也用不上的。解放前后,现代化的大剧场首先在大中城市陆续建成,并迅速普及城乡各地,舞台技术不断进步,舞台设施也日趋完善,这才为二道幕的普遍采用提供了可能。

最早的二道幕,是一块与台门面积差不多大小的打皱或不打皱的色布。一般安装在舞台表演区的前三分之一处。有两种装置方式:一种是垂直升级,称为“起”或“落”二道幕。这要求舞台有相应的高度以方便升降。另一种是分成两块,装置在舞台的两侧,顺着横跨舞台的铅丝轨道往中间拉,俗称“蝴蝶幕”,操作时叫做“开”或“闭”二道幕。

在舞台的大幕、底幕、条幕和侧幕等演出装置中,二道幕是最最活泼多变的一个部分。

最初使用二道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和隐蔽“检场”,即为了方便舞台工作人员搬道具换布景,将搬布景的人员以及换景时的零乱场面隐蔽起来,不至于暴露在观众面前,以保证演出的完整性和艺术美感,使舞台得到净化。随着演出实践的深入,艺术家们逐渐认识到,除了方便“检场”之外,二道幕至少还有下列作用:

首先是有利于演出的连贯和紧凑。由于使用了二道幕,让一部分演出在二道幕前进行,减少了大幕启闭的次数,缩短了幕间换景的时间,使整场演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松散和拖沓,变得十分紧凑和连贯,增强了演出效果。其次是有利于戏剧情境的创造。戏曲是一种载歌载舞、长于抒情的表演艺术。为了使演员能唱得出来、舞得起来、情感抒发得出来,就必须创造一个能激发剧中人抒情的特定的戏剧情境。而这种戏剧情境的形成,往往又离不开一些必要的铺垫、交代和必须的过场戏。但是这些“必须场面”往往篇幅较小,有时只有几个场面甚至只有一个场面,难以单独构成一场戏。二道幕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短小的幕前戏来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创造出一个特定的戏剧情境,当二道幕拉开的时候,便将观众和剧中人一起带到特定的戏剧情境之中,让剧中人淋漓尽致地抒情发挥。这也许是二道幕所有作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再次是增加了舞台表演区域。可以利用二道幕,将原来的一个表演区,分割成幕前幕后两个表演区。只要将制作二道幕的材料加以改变,并科学地利用灯光,便可以使舞台表演区得以增加,为导演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例如沪剧《寻娘记》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寻娘记》的演出中,二道幕用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当舞台前区投光,后区灯光转暗时,二道幕前是一个表演区。当舞台前区灯光转暗,后区投光时,二道幕后便成为另一个表演区。当舞台前后区同时投光时,两个表演区同时呈现,但是后表演区显得相当遥远,与前表演区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别有一番意境。

为了克服二道幕色彩单调、使用起来比较呆板的缺点,舞台工作者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二道幕科学地加以改进,使其不断发展演变,焕发出崭新的艺术魅力。

首先是材料的改进和色彩的变化。最早用薄布,后来用丝绸,现在则大量采用轻薄柔软的化纤材料。色彩上也根据剧本的风格体裁以及剧情的需要加以改变。例如宫廷戏用明黄色或古铜色绸缎做二道幕,以增添皇家气派:民间小戏往往采用浅蓝色或淡青色的二道幕;轻喜剧风格的作品则采用浅红色材料等等。

第二是将二道幕软景化。将山水、花树、庭院、屋宇等图案直接画在二道幕上,使之成为一道软景,同时又具备二道幕的功能,使二道幕与该剧舞美的总体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第三是将二道幕局部化。即将原来遮蔽全场的二道幕,变化成时而遮蔽左半场、时而遮蔽右半场。使用时,画有图案的半边二道幕成为一道软景,幕前以及舞台的另半边即成为两个表演区,技工人员则在幕后进行换景。还有的将二道幕变化成遮蔽舞台中间三分之一的中堂,画上相应的图案,垂直升降,中堂二道幕的前边及两旁均可成为表演区,在舞台后区灯光暗转的情况下,快速轻悄的换景工作照常进行。锡剧《鬼判》便采用了这种方式。

第四是二道幕的硬景化。即使用一种能起到二道幕作用的硬布景,来取代原来意义上的二道幕。例如在湖南花鼓戏《八品官》的演出中,舞美设计人员创制了一种特殊的二道幕。这种幕用木条象编凉席一样编成长条型,下边装有万向轮,可以十分灵活地推拉转动。一共有两块,既可以卷起来,也可以平展开。平展时拦在舞台前区,便是二道幕。移到舞台后区或一侧,便成了栅栏、屋片或围墙。卷成圆柱形,就变成了水塔。卷成圆屯型,便成了草垛或粮屯。灵活多变,颇具新意。在锡剧《姐妹恨》的演出中,幕间均由一名更夫在追光中敲梆巡更过场。伴随着更夫上场的,是一块画有假山,云雾和翠竹的移动景片。这更夫和移动景片的组合,便是一道虚化了的象征性的二道幕。

总之,二道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的发展变化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讨二道幕的形式和功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二十一世纪的文艺舞台。

猜你喜欢

表演区换景戏剧
从表演区游戏中反思教育行为
传统戏剧——木偶戏
移步换景法
小导演诞生记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幼儿园表演区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幼儿园表演区的创设与指导
导演的手法——舞台换景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