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不变应万变
2012-11-22华滨
华滨
我是一名从事语言类艺术的滑稽戏演员,滑稽戏象海绵吸水一样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因此我理解海纳百川的涵义,充分吸收中华戏曲的特色特长,为滑稽艺术所用。锡剧,淮剧等江南地方戏曲我爱看。北方的相声、小品,二人转等曲艺,我有所侧重的观看。即使不为滑稽艺术擅长的京剧武功武打,国粹京剧我也爱看。前不久,接连看了几场“青京赛”的电视现场转播,京剧青年演员的功夫真是了得。几场演出精彩纷呈:演员的个子、扮相、嗓子一个好似一个;唱腔韵味刚柔悦耳;身段表演美轮美奂;跟斗出手令人叫绝。这是青年演员们用心血苦练换来的,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仅京剧,地方戏曲,我们滑稽戏也是如此,各省市举行许多大赛,江浙沪的滑稽“电视笑星邀请赛”,江苏的锡剧“红梅杯”,浙江的越剧“越女争锋”,河南的豫剧“一战到底”,乃至“白玉兰”奖、“梅花”奖,给演员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激励青年演员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苦练技艺,冒尖夺锦。艺校办起了研究生班、流派班,有才艺的流派创始人作为教师,精心传承自己的才艺,有志的青年“艺海无涯苦作舟”刻苦揣摩、学习,苦练前辈的才艺。全国各剧种的从艺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只有练到“艺”的高峰,才能在艺术的自由王国自由地翱翔,才能全身心地为本门类的艺术服务。
“青京赛”中涌现出一批有抱负有才艺的青年演员,评委们给予了肯定,而崔伟老师的一句点评记忆犹新:不要当艺匠,不要成为流派的复制品。以京剧为例:如不与时俱进,还停留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水平,古老的京剧谁要看?现代的京剧和清代乾隆年间起始的京剧有了脱胎换骨的飞跃。有志的京剧人不断地革新,尝试。从台风,服装,道具,化妆,乐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各地方戏曲、滑稽戏无不如此。中国的戏曲年轻化了,虽然京剧还是西皮、二黄、趟马、走边还是传统的程式,但唱词越来越合理,流畅了;趟马、走边程式越来越优美规范了,这说明戏曲要贴近观众,要迎合观众审美的愉悦。中华戏曲从原始的态势向现代优美迈进了。
媒体对戏曲的改革起了促进和帮助的作用。“青京赛”颁奖大会,央视起了推动作用:获金奖的演员为主角,歌唱演员、影视演员、舞蹈演员、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同台助兴演出。紧接的中秋晚会花好月圆更是推进一步,演员阵容强大,大胆的搭配,节目新颖,深受观众的喜爱。著名京剧演员尚长荣和著名古筝演奏家苏畅搭配,尚长荣原汁原味的京剧,委婉的古筝伴奏,加上武术队刀、枪、剑、拳的阳刚威猛的表演,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月下少林》;梅派青衣董园园轻纱漫步,史依泓雍容华贵,李金泓的程派演唱,舞蹈演员婀娜多姿的伴舞,“四大美女”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新颖的节目形式引得观众阵阵掌声。其实“混搭”在几年前就已悄然走红,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和著名歌手周杰伦合作演出,民歌和流行音乐混搭《辣妹子》,红遍大江南北。越剧名家赵志刚,沪剧名家茅善玉加盟滑稽戏《花好月圆》与滑稽名家王汝刚联袂,妙趣横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戏曲艺术要接近民众,要倾听民众的呼声,迎合他们的喜爱。
全国各种艺术门类的演员,要苦练技艺,运用好基本功。不管是哪个门类的艺术,都是经过前辈艺人千百年的磨练,“艺”的板式、程式已是炉火纯青,有的在世界上都被誉为“非遗”。现代的艺人们要珍惜,爱护前辈创下的“艺”术基业,传承、发扬,努力为人民大众服务,要了解重视他们的愉悦,充分运用不变的“艺”创造更多更好的艺术形式,献给人民。文艺事业是党的宣传窗口,文艺工作者“艺”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为党的文艺事业奋斗!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