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白(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探析

2012-11-21

关键词:兰州市城市交通经济圈

周 一 沁

(兰州教育学院 信息科学系,兰州 7300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不可避免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兰州、白银集中了甘肃省人口、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资源,并占据西陇海线的重要战略位置,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会推动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是甘肃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是加快一个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依托和载体,也是区域经济的节点,而一个区域中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自我调节的导向性因素。区域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运行和产生聚集效益的基础性因素,也是区域各项经济文化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商流、交通流的庞大载体,没有发达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作支撑,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纸上谈兵。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兰州、白银地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兰白区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的瓶颈,兰白区域要想从经济上赶超其他区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优先发展。

1 兰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兰白区域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十年前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横向来看,作为省会城市和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兰州市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落后,白银市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更为滞后。

1.1 道路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和GDP总量之间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道路基础设施存量指标中的道路的长度和面积的增加直接影响GDP总量的增长,GDP总量的增加也决定了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兰州市是一个东西狭长、南北狭窄的典型河谷型城市,整个城市依黄河而建,南北两山成为制约兰州道路发展的无法改变的自然条件,且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南北两山黄土松散,承载能力差,无法借鉴重庆等山地城市的经验将城市建设扩展至山地。早在1978年,兰州市的交通问题就已凸显,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但由于城市发展空间有限,道路基础设施的供给压力随着全市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而越来越大。兰州市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兰州交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兰州市的交通状况也制约了兰州市近年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兰白地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指标总体缓慢提高,兰州市2009年人均道路面积为8.66m2,2010年为10.89m2;2009年白银市人均道路面积为10.83m2,2010年为13.73m2。与全国其他城市尤其是平原城市相比,差距明显。早在2000年,广州市人均道路面积就达到了10m2,2009年为14.51m2;深圳市2009年人均道路面积高达36.04m2,位列全国第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兰州私人轿车的拥有量增加迅速,至2010年12月,兰州市各类机动车数量达到395 625辆,2011年突破400 000辆,道路拥堵的情形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该项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日益激烈。下图为兰州市机动车数量增长趋势(数据来源:历年《兰州统计年鉴》)。

在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过程中,由于兰州市特殊的地形地貌,道路修建成本极高,继续投资建设道路的难度加大。相对而言,白银市地广人稀,道路基础设施相对富裕,修建成本也较兰州市低,故将兰州市目前的产业有选择地转移至白银市,实行产业分流,也是缓解兰州市道路基础设施压力的另一有效途径。

1.2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兰州市、白银市公共交通运输在近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正面临着发展瓶颈。2009年兰州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为10.06标台,较2007年的12.71标台不升反降;2010年,兰州市公交线路总数98条,拥有公交车辆2 149辆,运营网总长1 060公里,日平均客运量超过百万人次,年客运量61 555万人次;白银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为4.83标台,拥有公交运营线路16条,运营车辆250辆,运营网总长320公里,年客运量5 558万人次。兰州、白银两市公交运输各项指标加总可知兰白区域公交运输能力现状——至2010年兰白共拥有公交线路114条,拥有公交车辆2 399辆,运营网总长1 380公里。兰白区域与兄弟城市相比,差距甚远。西安市拥有146条公交线路,3 035辆公交车,运营网总长2 775公里;杭州市公交事业发展各项指标在全国比较靠前,拥有公交线路393条,拥有4 696辆公交车辆,运营网总长5 425.55公里,日平均客运量242.09万人次。区域差距可见一斑。在构建“兰白都市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优化兰白公共交通快速通道,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促进民生交通建设、全面提升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交通能力和水平(兰州市长袁占亭2010-02-25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批示)。

1.3 出租车

兰州市的出租车数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靠后,近年总体数量平稳,2007年兰州市出租车数量为6 718辆,2008年为6 748辆,2009年为7 551辆,2010年为6 738辆;2010年白银市出租车数量为3 125辆,两地总和出租车数量为9 863辆。虽然兰州市每万人拥有出租车18.62辆(以常住人口计算),但由于兰州市对出租车行业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兰州市是全国极个别的还在实行出租车单双号限行的城市之一),实际供给量远低于统计数据,出租车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再加上出租车早晚班交班时间基本都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兰州市民在早晚高峰时段很难打到出租车,严重影响出行效率。

1.4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在兰州市各项运输事业指标中处于偏下位置。2008年,民航运输货运量为1.01万吨,比2007年增长6.16%,客运量为120.07万人,比2007年增长-14.46%;2009年民航货运量为10 359.00吨,较2008年基本持平,略微上升;2009年兰州市民航客运量为1 526 061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兰州市民和企业之所以将航空运输作为最后的选择,一方面是价格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兰州市中川机场距离市区74.5公里,约1小时车程,是全国距离市区最远的机场。虽然机场的建设选址是一个无奈之举(兰州市土质松软,只有中川的土质层坚硬,适合大飞机起落),但无疑影响了兰州市的航空运输事业的发展。中川机场飞行区目前为4D等级,属大中型机场。中川机场在兰州、白银两地的中间地理位置,至白银70余公里,也需一小时车程,目前还缺乏常态化的客运及货运形式。在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过程中,随着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各项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中川机场完全可以发挥空中交通枢纽站的作用,开展从机场至白银市的公共客货运形式,拓展白银地区与外地的航空联系,带动兰白区域航空运输事业的发展。

1.5 城际交通

目前,兰州——白银在交通上拥有高速公路(全长58.9公里)、国道109线、铁路三条线,车程仅为40分钟,但由于行政区划不同,必须支付城市间的进出费用,如:高速公路费用、路桥费(2009年兰州宣布重新征收)、长途汽车费等。相对较高的交通成本成为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第一道屏障,制约了兰白交通一体化的进程,也制约了兰白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和扩散,减缓了两地经济的交流。在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过程中,兰州市“高贵”的门槛使很多人对兰州望而却步,严重限制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了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兰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兰白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兰州市目前的道路基础设施主要是二维的,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兰州继续发展平面交通的空间有限,缺乏立体交通形式和轨道交通形式。道路存量的增加量赶不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速度,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发生频率加大。公共交通未能得到政府更好的补贴,全国多个城市在当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下,运输价格都在下降,而兰州地区公共交通运输却因为成本压力不得不提高客票价格,违背了国家公交优先的指导精神。作为都市名片的出租车行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兰州地区的出租车单双号限行政策一方面给出行人群带来了不便,影响兰州城市形象,同时也制约了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制约了兰州经济发展。兰白两地交通形式简单,目前只有长途客货车、火车运输形式,在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过程中,兰白之间“简约”的交通形式、昂贵的交通成本都会成为一体化过程中的瓶颈。

2.2 兰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于西部落后地区的财政收入而言,兰州、白银两市的财政资金并不充裕,无力支撑大规模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需要,然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的后续维护资金数目也非常可观,资金供给的缺口直接制约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在管理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得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式很难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投资浪费、效率低下、服务不尽人意的现象时常发生,成为兰白地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痼疾。

3 对策及展望

3.1 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的需要,在兰州和白银两市之间建立高效、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形成“快速通道”式的交通运输方式,两市之间开通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取消两地间的各种交通运输收费项目,增强兰白区域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形成较完善的区域交通网。在两市内建成与城市交通量相适应的城市道路网络,在无法继续扩展平面交通时应该考虑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从三维空间要效率,使之能适应车辆数目迅速膨胀的要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取消出租车单双号限行政策;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电子化监控,及时疏导。

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管理过程中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以及改变政府管理方式,将政府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者等事务性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允许私营经济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利用股份制以及承包服务合同等形式,引入竞争,提高服务质量。明确政府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的管理地位,主要完成服务标准、价格的制定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过程的监控等工作。

3.2 兰白都市经济圈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展望

2009年底,甘肃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分析甘肃省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实事求是、科学决策,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建设就是“中心带动”战略的“中心”地位。在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过程中,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应该先行。根据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兰白区域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按照远近结合、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兰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使兰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兰白区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成功实现兰白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只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成一体化,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产业结构优化、物流业一体化等发展才有物质上的保证,才能真正做到兰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出能够带动整个甘肃甚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兰白都市经济圈。

参考文献:

[1]唐建新,杨军.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范前进,孙培源,唐元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J].世界经济,2004,(5).

[3]李丽萍,张伟.国外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管理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兰州市城市交通经济圈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