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提高早产儿家长护理能力的影响
2012-11-21刘卫霞
刘卫霞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体重低于2500 g、身长小于47 cm的活产新生儿,又称为未成熟儿。由于早产儿各个脏腑和系统发育不完整,功能不够健全,生活能力比较低下,易发生各种疾病,因此死亡率高于足月儿[1]-[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也有显著的升高。但是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对于早产儿的护理可能缺乏指导,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早产儿的健康。对笔者所在医院的100例早产儿家长进行一系列的早产儿护理的教育,提高了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经过在本院治疗后,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的标准。出院时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早产儿出院时,责任护士按照常规对其家长进行一般的指导。观察组的早产儿家长则在一般指导的基础上又给与一系列特别的健康教育指导。具体的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如下。
1.2.1 保暖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基础代谢较低,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早产儿的室温应保持在24℃ ~26℃,相对湿度在55% ~65%[3]。每天给婴儿进行体温测量,密切关注婴儿的体温变化,根据婴儿的体温变化差异,进行及时的治疗,给与足够的水分,必要时及时进医院就诊。
1.2.2 喂养指导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抗体,是婴儿做好的食物。母乳喂养,可以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同时促进母亲的身体恢复,每天养成定时喂养婴儿的习惯。对于母乳不足的患者,可以适当实施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在人工喂养时指导家长注意餐具消毒,现喂现配,注意喂养量,不要给婴儿喂剩奶。对于混合喂养的婴儿,喂养时,先给与母乳喂养,再予以人工喂养。随着婴儿是不断生长和发育,母乳喂养满足不了婴儿的需求,则要及时进行辅食的添加。在添加辅食时,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锌等多种婴儿生长和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1.2.3 沐浴指导 婴儿春秋季节可以每天沐浴一次,夏季可以每天沐浴两次,冬季可以2~3 d沐浴一次。婴儿沐浴时,注意水温和室温,水温不宜太烫或太冷,冬季室温不宜太低,做好保暖的准备。婴儿沐浴时,不宜通风,同时防止水进入婴儿的耳朵而引起疾病。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防止皮肤的破损或擦伤。
1.2.4 预防感染 保持早产儿的房间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注意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减少早产儿进入公共场所或环境较差的地方的机会,像人聚集较多的广场、超市、有重工企业的工厂等地方。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婴儿时要洗净双手,动作轻柔,注意随时修剪指甲,以防刮伤婴儿的皮肤造成感染。若有感冒或其他的传染病时,不要探视或接触婴儿,必要时注意带口罩,防止交叉性传染。一旦感染,要及时就诊。按时给早产儿接种疫苗,随时进行生长发育的监测。
1.2.5 电话指导 为早产儿的家长提供医院的电话,免费提供早产儿的各方面护理的咨询与帮助。主要包括早产儿的喂养与营养、保暖、哭闹、脐带的处理、口腔和皮肤的清洁、疫苗接种的类型和时间等。通过电话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和家长的护理情况,可以随时指导家长科学护理,纠正错误的方式方法,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与正确的指导,必要时指导家长及时进医院就诊。
1.2.6 母婴互动指导 从母乳喂养开始,培养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微妙感觉,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指导母亲从婴儿的状态、行为暗示及喂养等细微动作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使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使孩子与母亲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早产儿进行了2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早产儿患病情况及再住院的情况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早产儿是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潜在的疾病较多,更需要进行长期的家庭护理[4]。通过对早产儿家长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知识的指导和教育,家长们获得了科学的育儿知识,明显提高了他们对婴儿的护理能力,早产儿得到了正确有效的家庭护理,提高了免疫功能,降低了发病率。同时增加了早产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母亲与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利于早产儿和母亲的恢复,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和发育。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表1 两组早产儿患病情况及再住院情况比较(例)
[1]柯文霞,董召斌.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体会.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6):570-571.
[2]王勤,时富芝,杨丽娟.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87-188.
[3]罗素平.早产儿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49-150.
[4]陈赖婷.系统分段式健康教育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11,32(21):4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