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痛散联合西药治疗椎间盘突出60例临床分析
2012-11-21田茂兵
田茂兵
为了发扬中医特色,我们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加减化裁研制了消痛散,并精心制备而成,贴敷于腰部阿是穴、华佗夹脊穴及下肢足太阳膀胱经脉穴位上,通过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达到缓解椎间盘突出疼痛的目的。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消痛散联合西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到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纳入标准:资料齐全并获得随访;年龄18~65岁;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辨证血瘀证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21~73岁,平均47.6岁;病程0.5~6年,平均(2.6±0.8)年;随访时间2个月至4年,平均25.2个月。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上述资料对比类似(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首先都采用西药口服治疗:萘普生200 mg,必要时加大剂量,1日1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消痛散穴位贴敷,组成:当归30 g,熟地黄30 g,杜仲30 g,乳香30 g,没药 30 g,丹参 30 g,川芎 30 g,血竭 30 g,狗脊 30 g,丁香30 g,元胡30 g,独活30 g,木瓜30 g,川牛膝30 g。直接敷贴于腰部阿是穴处,若无明显压痛点,可按突出部位贴敷于相应椎旁夹脊穴,1 d换药1次。两组都治疗2周。
1.3 疗效评价 优:鞍区、腰腿痛、双下肢麻木消失,双下肢功能和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良:鞍区、腰腿痛、双下肢麻木基本消失,双下肢功能和括约肌功能明显好转;好转:双下肢功能和括约肌功能明显好转,鞍区、腰腿痛、双下肢麻木仍存在;差:双下肢功能和括约肌功能无明显缓解,鞍区、腰腿痛、双下肢麻木无改善[1]。同时采用的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对入选对象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对比评分的改变,从而得出本疗法的止痛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手术疗效各项数据均采用统计学中的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比较,VAS评分采用t检验,使用软件为SPSS 1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60例优良率为78.3%,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详见表1。
2.2 疼痛积分变化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疼痛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疗效评价(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变化(±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变化(±s)
组别 例数(n)优 良60 2.62±0.46 0.78±0.12对照组 60 2.65±0.45 1.26±0.85 χ2 0.962 8.521 P治疗组>0.05 <0.05
3 讨论
中医强调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肾气亏虚为本,如因肝肾同源,肾气不足可最终导致肝肾不足,肾主骨、肝主筋、筋附骨,肾虚则骨失所养,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加之外伤及风寒湿邪侵袭,外伤使瘀血留着不去、风寒湿邪使气血痹阻、脏腑失荣,久则肝肾更亏。消痛散药物组成有当归、乳香、没药、丹参、川芎、狗脊、丁香、元胡、血竭、熟地、杜仲、独活、木瓜、川牛膝等[2]。穴位贴敷的同时配合腰部垫枕,可以较快的缓解腰腿痛症状。因为脊柱的平衡与稳定主要是通过脊柱的生理曲度及其周围软组织来实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神经根受压,出现了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采用腰部垫枕可以减轻腰椎间盘内负压,使肌痉挛随之放松。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60例优良率为78.3%,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疼痛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消痛散联合西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疾病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1]马崔,唐牟尼,郭扬波.广州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38(4):227-230.
[2]杨继源,黄惠玲.辨证论治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216例分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