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阴道试产的意义
2012-11-21张耀华张水兵
张耀华 张水兵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瘢痕子宫妊娠也随之增多。为减少剖宫产率,人们提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者选择经阴道试产。本文选择本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应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阴道试产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病例103例,均有一次剖宫产史,年龄为21~41岁,孕周为36~41周,均为单胎。所有病例行B超检测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均为临产前或行剖宫产术前最后一次检测数值。根据B超检测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分为两组,以3 mm为界值,厚度>3 mm组78例,≤3 mm组25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即孕妇年龄、孕周、再次分娩间隔时间、新生儿体重经统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仪器与观察子宫下段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SSA550-A型超声诊断仪,频率为3.75MHz的凸阵探头,采用标准化扫描。适度膀胱充盈下,取图像显示子宫下段前壁,对子宫下段前壁纵切与横切面各测量2~3次,计算厚度平均值。观察子宫下段结构是否完整,连续,有无肌层及缺损。
1.2.2 试产方法 严格掌握终止试产的条件,并采用阴道自然分娩方式,不给予缩宫素等药物崔产。试产条件: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也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试产排除标准:存在绝对剖宫产指征者,切口感染,产后晚期出血,下腹疼痛及不明原因发热,多胎妊娠,有严重内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B超检测子宫下段切口欠完整有缺损和有明显薄弱区。终止试产条件:宫颈扩张停滞超过2 h,宫口开全胎头仍未衔接,先兆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阴道试产成功共57例,其中>3 mm组54例,≤3 mm组3例,阴道试产成功率55.3%。分娩结果见表1。瘢痕子宫>3 mm组试产成功与<3 m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0.339),>3 mm组无先兆子宫破裂,而 <3 mm组有4例先兆子宫破裂,手术中发现肌层缺如仅留浆膜层。
表1 B超检查结果与分娩结果(例,%)
3 讨论
子宫瘢痕的形成与子宫下段的形态观察现代创伤理论认为,在剖宫产术后最初数小时内,切口边缘部分便很好地粘合在一起,它是由胶原束碎片和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成分的纤维蛋白来构成。术后3 d,子宫平滑肌细胞再生,修补伤口缺损,形成新生的血管及淋巴管。第7天,子宫大小形态恢复到正常产后一样;术后12 d,瘢痕肌肉化,而切口处的变化,却永远不能恢复至术前状态[1]。剖宫产术后0.5~1 d,其子宫切口处有嫩肉芽组织和普遍增长的纤维组织,平滑肌细胞间有广泛的嫩结缔组织,期间有众多的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而在术后二三年子宫瘢痕肌肉化的程度达最佳状态。国内报道[2]最高的阴道试产成功率88%,本文阴道试产成功率较低(55.3%),与资料中试产条件的限制有关。有资料报道[3],能安全经阴道分娩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临界值从1.5~2.5 mm不等,另有资料认为,子宫瘢痕良好者子宫下段厚度≥3 mm。本文参考上述资料结合本院实际检查情况,以B超检测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为临界值分组。
本文资料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者中仅3例,B超提示子宫下段厚度≤3 mm,分别为2.7 mm和2.9 mm。其余均>3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B超检测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把握阴道试产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3 mm组中有4例先兆子宫破裂术中发现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分离仅留浆膜层,而>3 mm组则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该4例孕产妇术前均无自觉症状,均系潜伏期延长处理无效而手术,由于有规律宫缩时产妇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被拉伸变薄甚至消失,因此对于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的产妇,应密切观察并给予积极处理,若有宫缩应引起高度重视,除非产程进展非常顺利,否则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以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因此,B超检测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及厚度对预防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子宫破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上升,瘢痕子宫导致再次剖宫产率也呈增加趋势,因此B超检测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及厚度对阴道试产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并能预测先兆子宫破裂的发生。
[1]刘杰,王敬云.疤痕子宫妊娠的引产与催产.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268-270.
[2]王旅萍,代雪莹,朱新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科处理.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9):559-560.
[3]李学和,郭旻华,金博私.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意义.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9(24):56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