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话筒在影视剧同期录音中的使用

2012-11-21张树炳

声屏世界 2012年5期
关键词:录音师话筒吊杆

□张树炳

随着技术设备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品欣赏要求的提高,影视剧制作过程中的声音录制也大部分从后期配音走向了同期录音,但现场环境和拍摄过程中对镜头调度的要求,又给录音师提出了很多难题。在此,笔者就多年在影视剧同期录音中对话筒的使用,谈一点个人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长期以来,大部分录音师在影视剧拍摄过程中首先会考虑使用装有指向性的吊杆话筒。这是因为它是在表演区上方不破坏画面的情况下收取到的现场环境声场再现,同时也由于它是有线的,声音控制起来方便,不会像无线话筒那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如频率干扰带来的杂音;声源离接收机太远,灵敏度不够导致接收中断;拍摄过程中,无线话筒因电池耗尽影响录制的正常进行等等。此外,拍摄时无线话筒的音头往往藏于表演者外衣内部,导致收取的声音太闷,效果不好。

然而,在拍摄过程中,特别是电视剧,由于镜头灵活,拍摄进度快,演员试戏走位的次数多,使用吊杆话筒让话筒员不堪重负。再加上导演和演员临时改动台词,难于记住,给话筒员增加了难度,难免吊杆在表演区上空来回飞舞。虽然有灯光部门的配合,但麻烦还是不少。有时为了避开话筒的影子,要么不得不影响布光的质量,要么只能把话筒吊得高高的,让收到的声音变得很空、很虚。而在拍摄窄小、顶部又较矮的走廊时,演员们边走边说大段台词,摄像和灯光部门都是跟着演员走。由于顶部空间的限制,吊杆话筒在表演区上方根本没有位置。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是对这些场景进行后期配音,或是等镜头拍摄完成后,立即要求演员按照镜头拍摄时的情绪和语速重新表演一遍,用于单独录音,后期再声画重套。这样不但增加了拍摄时间,更主要的是对演员要求相当高,补录的台词不能出错,不得添字或减字,同时还要求补录的演员还原拍摄画面中导演可能选用素材时的语速、情绪。不然,就会造成或声画不对位,或声画游离,或二者兼而有之。如果是一两句简短的台词,补录问题不大,但若是一大段或是多人在一起的长镜头对手戏,依靠现场补录的声音,大部分演员都很难做到前后一致。

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在遇到这种复杂场景时,都是采用吊杆加无线话筒相结合的录音方式。也就是说,给每一个有台词的演员身上装上一个无线话筒,再由话筒员给一个吊杆作为控制空间环境的定向话筒。在每个镜头的拍摄瞬间,按照景别大小、表演区空间结构、演员在镜头中所处的前后远近的平面关系,根据现场监视器屏幕空间感,果断地调整两种话筒声音的输出比例。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方法切实可行,效果也不错,既省掉了补录的麻烦和技术上对演员台词的高要求,又不致于由于录音部门拖后腿而影响了拍摄进度。笔者在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声音在镜头空间的处理上,特别是电视剧大远景空间感的处理上不能做到像电影中画面的空间感觉。这里必须特别说明,并不是因为采用了无线话筒就不能达到像有线话筒那样的自然空间感。这种看法实际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误解,其实能否处理得当就要看每位录音师怎么操作了。录音师要在众多的无线话筒和控制空间环境的定向话筒之间根据拍摄镜头的空间适时准确地处理好比例,这无疑提高了对录音师的现场操作要求。这跟每位录音师的艺术修养、生活积累,对环境的感觉、操作反应都有直接关系。其实,现场空间比例的调整,比起后期电声混响加工要简单方便。从建筑声学角度来说,现场建筑结构不一样,反射面不一样,声染色也就不一样。再加上环境大小变化不规则,所以延迟时间和声音频谱也就不一样。要达到真实自然的空间环境感,应该是现场调整更容易实现。有不少人认为,电视剧和电影是有区别的。电影是放大了的空间艺术,观众几乎忘掉了自己是在观影,好像亲自参与到每个镜头情节的气氛当中。由于声画空间的渲染,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忘掉自己是在观众席上,特别是多声道立体声环幕电影更会有这样的感受。电视剧则不然,首先是它把空间大大地缩小了,观众只是坐在小小的荧屏前,听任创作者给讲一个故事或一段历史。观众的视野前方总有个画框,总是忘不了是在看戏,情节搞清楚也就可以了。现在电视剧的拍摄,在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上都越来越电影化,特别是那些高质量的电视剧和艺术精品,体现得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录音部门必须跟上时代,高质量地投入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去。当然,如果对现场没有把握或者当时确实没把握处理好比例的话,还可以考虑将两种话筒收录的声音利用声相旋钮分别送给调音台的左右声道,再分别输出到摄像机的两个声道,后期声音合成时再精雕细琢。

必须指出的是,采用这种方式录音,我们也不能不把吊杆话筒跟到应有的位置,从而产生不应有的声音时虚时实,造成不稳定、不应有的空间畸变。发声源处在某一特定空间环境时,对声音的真实感是发声体离镜头越远,直达声就越轻。反射声则是由特定的建筑结构、环境材料和反射面形状的不同而不同,直达声和反射声对比的变化,产生了我们处在各种不同生活环境空间的感觉,这就是空间感。所以采用吊杆无线话筒相结合的录音方式时,吊杆话筒的位置并非可以随便放置,同样要求认真对待。

2009年,笔者参加了一部栏目剧的拍摄。剧中的主场景是在江西电影制片厂二楼的一个摄影棚里搭建的,空间高度有六、七米,棚内上方全部布满了各种灯光。剧中有一个模拟电视台直播室的场景,还设有地面舞台,人在舞台上走路稍用点力就会咚咚作响。拍摄采用的是现场导播切换画面,三四个固定机位加摇臂进行,指向性话筒几乎无机会下杆和移动,多机位拍摄又经常切换到演员表演时的中近景。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几乎全程采用了吊杆加无线话筒相结合的录音方式,既取得了较好的录音效果,又适应了栏目剧快餐式的拍摄进度要求。

采用吊杆加无线话筒的录音方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用中、高档的无线话筒来收音,因为这种话筒的技术指标和同品牌的强指向话筒相比,对录制语言来说已相当接近。二是尽量把接收机置于高处,避开遮挡,以保证尽量大的接收信号强度,延长接收距离。如果将接收无线抗干扰高频电缆引出升高,效果会更好。三是它的配置距离应是贴近声源的二十厘米左右,即配置在演员胸前,方向朝上,这样演员的对白技术质量稳定。因为只有顶部的单向反射最强,所以表演区域的空间感觉能保持始终统一,因而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不会流露出痕迹。

猜你喜欢

录音师话筒吊杆
译制片录音师的艺术修养及艺术素质
小话筒
飞燕式钢箱系杆拱桥吊杆疲劳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简易无线话筒扩音系统设计及实现
新媒体时代音乐录音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12CrlMoV锅炉吊杆用钢的开发生产实践
录音师星星狐
基于差值法的系杆拱桥更换吊杆方案优化研究
译制片的录音师具备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自制大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