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好声音》对中国广播电视综艺节目的启示

2012-11-21柳林岚

声屏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广播电视导师

□柳林岚

2012年国庆前夜,随着“淡定哥”梁博凭借一曲摇滚风格的《我爱你中国》在终极大战中以大比分优势荣获年度“中国好声音”的桂冠,陪伴中国观众走过一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热烈而成功地落幕。这一横空出世的节目从开播就引发了电视和网络互动的热潮:节目首期播出一炮而红,屡屡刷新收视纪录。节目还获得了商家的青睐,一条15 秒的插播广告售价高达50 万元。更令人叫绝的是,节目除获得高收视率以及高经济附加值外,还赢得官方的高度评价,国家广电总局节目监看评价说:“这些普通人的非凡演唱实力和对音乐梦想的追求让人动容,而导师们的点评也温情真挚,且不乏生动。整个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气氛热烈感人。”总之,《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是全方位的——受众追捧、赞助商满意、官方支持,如此“三维”合一的成功在中国广播电视综艺类节目中可以说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版本。那么《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能够树起“三维”成功的标杆?它的成功对中国广播电视综艺节目又有何启示?

引进版权的精细复制

自综艺节目现身中国广播电视,有一个原罪就如影随行,即中国广播电视综艺节目基本是一场“模仿秀”,此次《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方浙江卫视也未能免俗。但此前的综艺节目因是没有版权的模仿,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图个形似,并没有能触及原创节目内涵、思想、以及运作方式,因而节目的整体效果大为弱化。且往往一档节目克隆生成后,会跟风产生数十档雷同节目,导致中国广播电视呈现的几乎是完全同质化的节目,极大地消耗了受众的注意力和热情。因此,克隆节目和二次克隆节目的最后结果基本呈两种:或勉强生存或偃旗息鼓。

此次《中国好声音》是完全意义上的“节目模板”的版权引进。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所谓电视节目模板就好比一个包装盒,买这个“包装盒”时,版权方会提供几百页的节目“圣经”,从情节设计、台词脚本、灯光、音乐、流程,甚至连邀请函和报名表的写法都有傻瓜式的说明。同时,版权方还会派出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参与节目的制作、执行、营销等各个环节。以《中国好声音》为例,所有Logo(标识)的形状、角度、海报设计、宣传片头,甚至导师们拿着麦克风的手势、现场红色的背景、导师所坐的椅子等整体包装和视觉元素都与原版节目无异。至于四位导师,则是要求要有两个国内一线大牌、一个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歌手、一个选秀歌手或是有坎坷经历的较其他三位年轻的歌手;学员方面,则要求“五分制——三分声音,两分故事”。从上述报道可以看出,《中国好声音》的版权引进是完整的,包含了对原始创意的充分了解,以及对节目流程的充分把控和节目细节的精细设定。这样的版权引进,既得其表更得其里。虽然版权引进的条件是严苛的,引进费用较为高昂,但这恰恰成为节目成功的责任保证。因此,《中国好声音》成功的第一点就是,改变了过往中国电视综艺类节目克隆即成功的思维模式和惯性,以引进版权的方式精细复制了节目。

这给中国广播电视综艺节目带来的启示是:如果无法创新或自产创意,可以严谨的态度引进海外已成功的综艺节目版权,深入把握节目的实质和要求,严密地执行其操作规程。

中国元素的巧妙置入

虽然《中国好声音》是完全意义的版权引进,创意、流程全是原版节目设定的,但引进后,还是有机融入了中国元素:一是中国式的梦想主题。浙江卫视的频道诉求为追求梦想,因此,《中国好声音》学员的“两分故事”都围绕梦想展开,所有学员的讲述都突显他们奔走在梦想路上,这个梦想,源自对音乐和演唱的热爱,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坚持。学员们的梦想和渴望,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激发了广大受众的强烈共鸣。也正是这种积极向上自我奋斗的价值观,节目获得了官方的高度首肯。二是导师和学员选择的多元性。四位导师,刘欢是具有国际背景的一线大腕;那英则是在两岸三地都举办过大型演唱会;杨坤的气势和实力在整体上不如刘欢和那英,但他的经历比较复杂和沧桑,潜含了“梦想”这一主题词;庾澄庆来自台湾,在地域上有其特殊性,他的加入实质应该可以表述为“政治正确”。与此相呼应的是,台湾盲人歌者张玉霞、阿密丝姐妹组合的入围,两者共同传达一个诉求,即中国好声音是来自两岸三地,而并非只限于中国大陆。此外,好声音的遴选上比较注重“五十六个民族”这一中国特色,吉克隽逸的改姓相信既是她本人突显特色的一种选择,也是节目制作方的综合考量。导师和学员的多元性,极大地吸引了各个层面的观众,包括海峡对岸的台湾观众。因此,《中国好声音》成功的第二点就是,把准了中国社会的脉搏,深度满足了受众当下的思想需求。

这给中国广播电视综艺节目带来的启示是:综艺广播电视节目需要接地气,在了解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切实把准受众的脉搏和心理需求,而不能只是用一个华美的外壳,以制造噱头、炒作话题等来吸引观众。

播出季思路的到位运用

播出季源自美国广播电视业,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除常态的新闻节目外,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根据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节目配置、播出安排进行应对性调整。播出季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一是对应了观众的最佳收视时间和季节,二是以新的内容吸引观众。

此次《中国好声音》因为借助了既有的版权和运作模式,呈现给观众的是完整的“播出季”播出模式:其一,时间上符合中国的“播出季”,面向暑假这一黄金收视时间段。因中国的特殊国情,此时是中国三亿多大中小学生的暑假,除放假的学生可以充分地享受电视时间外,还有他们的父母等长辈。这是中国特色的播出季;其二,内容是全新的,并不是整合性的节目内容,且内容是延展性和连续性的,早就预告将有第二季;其三,内容也符合播出季对应的广大观众的需求,家庭成员可以一起收看,上至老人下至小孩,观看上没有任何禁忌。因此,《中国好声音》成功的第三点就是,对应了中国观众的生活作息和收视特点,应用了“播出季”的节目运作思路。

这给中国广播电视综艺节目带来的启示是:随着中国季节性收视特征越发明显,“播出季”正在形成,应正确应用播出季概念,主动面向受众,创新内容,制造收视收听高潮。

与网络媒体的深度合作

网络传播的威力已无需多言,很多传统媒体对网络的传播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主因是中国网络是完全没有版权意识的,传统媒体对此是爱恨交加,既深知网络扩展的传播力,又怕网络传播消弥自身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在两难之下,广播电视综艺类节目与网络媒体的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但《中国好声音》一开播就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微信等网络即时互动。资料显示,《中国好声音》第一期播出时,收视只不过是还算不错的1.5,但因网民们“激动得难以入睡”,《中国好声音》迅速占据了微博实时热词排行榜第一名。微博的巨大传播力,将《中国好声音》推至网络关注的最高点,传统媒体也纷纷介入报道,在此合力下,第二期人气就冲至2.8,创下年度音乐类节目收视的最高峰。

除强化自身的网络传播外,制作方和播出方还主动地拥抱了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视频媒体,一开始就选择了搜狐视频、土豆网、爱奇艺、乐视网、优酷等进行合作。据制作方透露,这些网络视频起初并不看好这档节目,制作方只得以比较低的价格予以销售。但节目一炮而红后,制作方充分把握网络的巨大传播效应,强化了与网络媒体合作的力度,共同推出新的受众体验与参与模式。如制作方与搜狐视频合作推出的“好声音”搜狗输入法皮肤,无论用户是在用搜狗输入法写稿,还是聊天,随时点击输入法,就能直通《好声音》页面,随时欣赏其直播、片段和各种花絮。这些举措无疑较大地助推了节目与广大受众的粘性。显然,通过这样步步渗透的合作,播出方浙江卫视以及众多的网络视频媒体实现了共赢。据报道,播到第八期时,搜狐视频上的《中国好声音》就实现了一亿多人次的点击。据制作方透露,诸多合作视频媒体由此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当然,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因此,《中国好声音》成功的第四点就是,善用网络,不断深化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激发网民的参与热情和传播力,由此实现了最广泛和最强势的传播。

这给中国广播电视综艺节目带来的启示是:在中国网络传播的现实格局下,为实现传播效应和效益的最大化,应主动寻求与网络传播的共赢之道。

衍生节目适时适宜

随着《中国好声音》人气攀升,制作方迅速推出衍生节目《酷我真声音》,由导师杨坤担当主持,内容为面向学员的访谈,紧跟在母版节目之后播出,时长10 分钟。衍生节目在中国并不是《中国好声音》的首创。据相关资料,“2011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就衍生了两档节目《想唱就唱》《女生学院》。《想唱就唱》是娱乐资讯类,围绕比赛挖掘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选手成长之路、选手之间的比较,以及一些活动资讯的发布等;《女生学院》则是周播节目,以每周小考的形式全面展现入围选手入住城堡后的学习和生活花絮。”但是从内容上看,这两个衍生节目与母体节目的关联性不够紧密,播出上则与母体节目脱节,未能完全达到利用衍生节目增强传播力度的意图。此次《酷我真声音》的播出是紧接母体节目之后,实现了受众的链接收看,确保了收视效果的最大化。时间10 分钟,这样的时长既填补了受众收看母体节目后的情绪空白,但又不拖沓。内容上主要是通过杨坤对学员的访谈,回答观众和网民最关注的问题或者是疑问。比较巧妙的是,在杨坤的引导下,学员回答这些问题时还是围绕母体节目的主题——通过唱歌寻找梦想,坚持努力不放弃。因此,衍生节目与母体节目实现了较好的呼应。

随着中秋夜第一季节目的圆满落幕,制作方凭借节目的热度,重新组合大量录制素材后又生成了两档衍生节目,一档是揭秘选手备战历程的《中国好声音——成长教室》,另一档是选手和四大导师众多辛辣对话内容的《中国好声音》加长解密版。在播出安排上也颇具巧思,《中国好声音——成长教室》从9月23日就开始在浙江卫视播出,延续了母体节目即将结束后的收看空白期,让观众内心积蓄的热情有了一个缓释的平台,且内容上,导师指导学员的过程,还是追求梦想不放弃的主题;解密节目则侧重选手和四位导师的辛辣对话,只在指定合作的网络视频媒体上播出,符合网民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因此,《中国好声音》成功的第五点就是,衍生节目在主题上与母体节目高度契合,形成呼应,播出安排上则是趁热打铁,真正起到了加强母体节目和扩展收视的作用。

这给中国广播电视综艺节目带来的启示是:要把准受众情绪,根据母体节目适时合理地开发生成衍生节目,延伸并放大节目整体效应。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广播电视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