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宣传“十八大”扎实推进“走转改”

2012-11-21王志奇

声屏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十八大特别节目江西

□王志奇

栏目责编:陈道生

201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既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重大宣传战役。战役分会前、会中、会后,目前已进入会后学习贯彻宣传阶段。回顾今年的“十八大”宣传,最大的体会是我们在宣传中扎实推进了“走转改”,成效显著。节目可看性进一步增强。

“会前”宣传成功创新了成就报道模式

“喜迎十八大”的宣传时间长,任务重,从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结束后启动,6月份江西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后逐渐升温,10月份进入高潮。江西广播电视台在认真完成中宣部、省委宣传部下达的规定动作的同时,还联合全省11 个设区市自主策划了一档特别节目《喜迎十八大 秀美江西行》。特别节目精心选择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11 天推出,即10月28日起在江西卫视开播,每天30 分钟。以访谈加短片的形式展现11 个设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节目有故事有人物,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形式活跃。11 个设区市委主要领导也参与到节目中,畅谈了当地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今后的发展思路、美好愿景。节目充分调度多种电视元素,既展示各市人文、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又具有很强的可看性,是一次成就报道的成功创新。

容量充足。 《喜迎十八大 秀美江西行》打通了原来的《社会传真》栏目,从18:00 到18:30 播出,连续11 天。在黄金时间播出如此长的特别节目,是新闻中心在新闻编排上的一次突破,规模性播出带来了很好的收视效果,也有了足够的容量展示各地的风采与变化。

特别节目把30 分钟内容分为四个层次:成就、地标、名片、展望,层次分明,张弛有度,重点突出。成就篇以讲故事形式带出话题,名片部分精炼展示各地的亮点;整个内容编排规范,大板块与小专栏配合,目录清晰。表现形式上也有新创意。南昌篇在缓缓行驶的赣江游船上讲述一江两岸的新变化,带观众在行进中感受南昌都市气息和发展速度。特别是昌北新城高楼林立、十公里长的江边休闲广场,在节目的同一场景中有城市的“快”速度和百姓的“慢”生活;景德镇篇让大学生们把自己的创意陶瓷带到现场与大家分享等,这在以往的新闻节目中受篇幅所限很难得到尽情展示。这次特别节目则以总长330 分钟的大容量全景展示了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宏伟画卷。

亮点突出。 这次特别节目选择了将各地市的发展亮点和发展理念突出展示,避免了面面俱到。比如抚州重点谈教育产业,吉安则以红色旅游为亮点,上饶的全民创业在全省比较突出,因此该话题分量比较重。赣州当然以振兴苏区为龙头话题,九江则重点表现沿江开发带和新城建设,宜春万名干部下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很契合十八大话题,新余的新型工业化,鹰潭的铜产业都在节目中得到充分表现。当然,风光秀美、城市巨变、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则是所有地市共同的主体内容。各具特色的亮点展示合起来完成了《喜迎十八大 秀美江西行》的成就报道。

语言生动。 《喜迎十八大 秀美江西行》以“走转改”的要求策划和摄制,语言生动自然。如萍乡现场录制中,一位住上棚改区新房的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她用方言描述道:“我们新家前面后面都有花园,阳光晒进我们家里,上厕所也不用出门,我每天舒服不得了”,引来全场一片笑场。吉安篇有一句话很精彩,现场的观众说:“要让中国的每个角落都富起来。”这些平实的语言,来自老百姓的语言,特别入耳入心,胜过长篇大论的理论注释。节目中的短片采访,都是以“记者走基层”的形式表现,用微观视角反映宏观话题,以点带面,从一滴水中见太阳。如赣州篇中,记者走进果农家,和果农聊脐橙的产量、销售、卖价和收入等。在节目录制现场,我们也尽量与参加节目的政府官员多沟通,请他们以百姓语言谈发展说变化,避免官话大话套话。成片后,大家感觉这些领导讲话都很实在。

包装精美。 《喜迎十八大 秀美江西行》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包装,形式讲究。片头由台包装工作室专业制作,大气美观。在编辑过程中,节目用了大量的精美航拍画面,全貌展示江西的秀美风光和特色,十分养眼。另外,总主持人由江西卫视主播包丽萍、翟量、廖杰担纲,短片则抽调了各地市优秀的主持人、出镜记者完成,让整个节目画面靓丽,增色不少。在采、编及后期包装过程中,新闻中心抽调各部门优秀的采编人员反复打磨脚本,细抠每一个画面,所有同期声包括主持人的串词,都打上了字幕,加上音乐音效的处理,使《喜迎十八大 秀美江西行》与以往的讲求时效快速采制的新闻节目相比,显得更加精致、耐看。

《喜迎十八大 秀美江西行》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各地市台也多次重播,认为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如此集中大规模反映江西大地的成就变化,让人倍受鼓舞,对今后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播出期间,江西卫视同时段收视与常规栏目《社会传真》相比,排名提前四位,国家广电总局、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广电局收听收看机构先后专门撰文表扬该特别节目内容平实,感染力强。

“会中”报道准确规范生动鲜活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江西卫视新闻中心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派出精兵强将组成前方报道组,在北京设置了演播室。同时,后方也成立了配合报道组,前后呼应。从11月7日起,《江西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十八大特别报道》,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十八大盛况和江西代表团的各项活动,全面、及时、准确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绚丽的片头、题花,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包装,在荧屏上营造出浓墨重彩喜庆十八大召开的氛围。

程序报道准确规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江西代表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江西代表团讨论胡锦涛同志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等报道规范、及时,同期声剪接精练,画面大气。开幕消息后采访了江西团11 位代表,他们畅谈聆听总书记报告的感想、体会及贯彻落实的决心等。

现场报道生动鲜活。 除了程序报道,现场报道也是一大亮点。北京报道组克服注册记者名额少、记者采访诸多限制等困难,同心协力,采制了《江西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讨论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苏荣鹿心社亲切看望参加十八大报道的江西新闻工作者》《记者视点:直通盛会零距离》《十八大首日封受代表“追捧”》等一批现场感强的报道。江西代表团开放日采用了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热情轻松的主持语,祝贺记者节快乐的现场声,加上记者们争相提问的画面,气氛生动活跃。这条消息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而大会闭幕前,领导看望记者的现场特写,采用了苏荣书记、鹿心社省长等领导和省内各媒体记者真诚交流的现场声。苏荣书记对省各内媒体尽心尽力做好十八大报道给予的肯定和慰问,对新闻工作者继续宣传好贯彻十八大精神寄予很高的希望,都在节目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在尽心尽力做好前方报道的同时,后方也投入很大力量联合各设区市台,做好配合报道。11月12日,前方发回报道《直通代表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记者采访了丁友生、李金霞、陈勇琦、钟炳明四位代表。他们畅谈党的十六大以来十年间民生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成就,对报告描绘的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美好愿景倍感振奋。后方的配合报道《 “关注十八大”: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田 期待美好明天》,就报道了全省干部群众热切关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记者采访了下岗职工、接受免费治疗的农村先心病儿童家长和尿毒病患者、市民、农民,他们谈感受、话期盼,让观众感受到民生暖流正温暖着百姓心田。这种相互的呼应更能提升报道深度。而《社会传真》采制4期新闻专题、《新闻夜航》采制6 期《走基层·我的故事》《晨光新视界》,每天梳理前一天盛会的进展、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各个栏目的联动形成了整体宣传效应。

“会后”宣传扎实推进深入人心

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江西新闻联播》15日即启动了《学习贯彻十八大 开创发展新局面》的会后宣传,报道各地各级对十八精神的学习贯彻情况及热烈反响。随后又开辟《美丽中国 秀美江西——记者走基层》专栏,深入采访各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措施、做法等等。苏荣书记在省委宣传部的《新闻阅评快报》上就此批示“题目好,确是时代之歌”。该栏目贴近十八大精神,体现江西特色。开篇稿件是《南昌市湾里区:生态建设 打开致富之门》。记者用生动的事例,娓娓的讲述,报道了南昌市湾里区通过转变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统筹发展的新路子,让观众感受到当地不以GDP 论英雄的发展新理念,使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等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宣传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深刻领会、全面掌握精神实质,只有学深学透才能宣传到位。扎实推进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改进创新报道形式,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动员和激励全省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猜你喜欢

十八大特别节目江西
江西银行
北控人荣登CCTV“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
“中国梦·劳动美”
——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在北京精彩上演
《记忆》春节连播“合家欢”
我爱江西奶奶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发展探讨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