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结构特征及原因分析

2012-11-20李纲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省区矿业矿山

李纲

(枣庄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一、引言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矿业遗迹是当今世界值得保护、价值重大的工业遗产,是人类进行矿业活动的历史见证。1975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正式生效,截至2010年,全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采矿遗址共有18项,其中欧洲12项,南美洲4项,亚洲和北美洲各1项。这些采矿遗址成为保护人类工业文明的典范[1]。

2005年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首批28家国家矿山公园,2010年第二批获批国家矿山公园资格的有33个,目前,国家矿山公园已达到61个。自此,关于矿山公园的研究在国内开始大幅增加。主要集中在矿山遗产保护、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规划、旅游发展、景观设计、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研究方向上[2~4]。显而易见,有关国家矿山公园的研究多是资源单体的微观方面,关于整体、宏观研究还少有所见。

空间结构分析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世界工业遗产、中国世界遗产、国家A级景区、区域旅游竞争力、资源型景区、城市旅游效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格局、星级酒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5~8]。戴湘毅、阙维民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础数据考察我国矿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是空间分析方法在矿业遗产研究方面的第一次尝试[9]。本文从全国61家国家矿山公园入手,分析国家矿山公园的结构特征,并探讨造成这种结构特征的深层原因。

二、国家矿山公园的结构特征

1.产业结构

我国国家矿山公园产业类型齐全,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钻石、铁、锰、铜、钨、钼、汞、云母、石膏、高岭土、湖盐、巴林石、独山玉、寿山石、大理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61处国家矿山公园中包括煤矿18处,居首位,非金属矿山次之,共14处,贵金属矿山12处,有色金属矿山9处,黑色金属矿山6处,(石)油(天然)气矿山2 处。

表1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统计表

煤矿在国家矿山公园中占首位,主要取决于我国煤炭资源大国的地位。在我国98个矿产资源城市中,煤炭资源城市占66%;矿产资源枯竭城市有61个,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占61%。贵金属、非金属矿山比重大,是由它们珍稀性、独特性、垄断性决定的。我国的黄金、钻石资源具有稀缺性,寿山石、独山玉、巴林石等玉石资源具有垄断性。人类对于金、玉、钻石的无比热爱和游客对于“采金梦”、“寻宝梦”的美好憧憬,使这些矿山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魅力。景德镇高岭土、青海格尔木察尔汗湖盐、四川丹巴云母、湖北应城石膏等矿产资源具有独特性,以及古代或现代大规模开采石材留下的巨大石硐所带来的视觉上的震撼性,使原本平平无奇的石材也成为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

2.时间结构

我国具有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从商周的铜矿、春秋战国的铁矿和秦汉的井盐,到魏晋的煤矿和天然气,隋唐以后历经一千多年空前的矿业繁荣,无一不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考察国家矿山公园的时间结构有利于把握矿山公园的历史价值,开采历史的悠久性增加了国家矿山公园的文化厚重感。一些国家矿山公园全部或部分已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中的万人坑、贵州万山汞矿等。依据国家矿山公园的遗迹可证、资料可考的最早开采时间,将国家矿山公园定格在历史时空中进行考察,从而得到国家矿山公园的时间分布规律。图表显示,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时间跨度大、时间分布很不平衡。资源矿山形成时期在周、汉、唐、明相对集中,清朝经民国到建国后达到顶峰。

图1 中国61处国家矿山公园开采时间分布

3.空间结构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由于我国成矿时空跨度大,成矿空间具有区域性和地带性,人类社会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的历史长短不同,使国家矿山公园宏观上呈团状、带状分布。主要表现为:省域分布、南北方分布和东中西部分布、黑河——腾冲线左右分布的不平衡等。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覆盖面积广阔,数量较多。全国31个省区中除天津、上海、海南、陕西、新疆、西藏、台湾、香港和澳门九省区尚无一处国家矿山公园外,国家矿山公园分布于25个省区,占全国省区74%。拥有国家矿山公园的25个省区中平均每个分布着2.44处,分布在平均值以上的有10个省区,如图3所示。其中黑龙江6处,居全国首位,约占总数的10%。根据全国各省区国家矿山公园数量洛伦兹曲线,国家矿山公园60%集中于全国10个省区,90%集中于全国19个省区。

图2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

图3 不同经济区中矿山公园的矿物种类不同

根据中国南北区域划分,中国南方15个省区38%的国土面积分布着25处国家矿山公园,占总量的41%;中国北方16个省区62%的国土面积分布着36处国家矿山公园,占总量的59%。根据中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划分,中国东部9省区(23)、中部8省区(23)、西部12省区(15),分别占国家矿山公园总量的37.7%、37.7%、24.6%。表现为东、中部多,西部少。

国家矿山公园在各经济区的分布很不平衡。长江中下游区居于首位,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华北区次之,超过总数的五分之一。国土面积占全国大部的青藏区和西北区,成为国家矿山公园最少的区域。研究各经济区国家矿山公园的平均年龄发现,开发较早的经济区,区内矿山平均年龄相对较大,国家矿山公园数量也相对较多。长江中下游区和黄河中下游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成为我国矿山公园最多的区域,也是区内矿山平均年龄最大的区域。

矿物种类在空间的分布差异也是空间分布不均衡状态的体现。煤矿广泛分布在东北区、华北区、晋陕内蒙古区、长江中下游区和西南区;非金属矿山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贵金属矿山主要集中在华北区和东北区;有色金属矿山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黑色金属矿山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北区;油气资源矿山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和华北区。

表2 中国矿山公园在经济区的分布差异

自我国东北的黑河至西南的腾冲划定的一条虚拟地理分界线,这条线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直线两边的各种要素情况差距巨大。分界线的东部,占中国43%的面积,却拥有94%的人口,线的西部,占祖国57%的面积上只有全国6%的人口。国家矿山公园在“胡焕庸线”两侧分布极不平衡,东部54个,占总数的88.5%,西部7个,占总数的11.5%。国家矿山公园与人口分布重合性极大,配比关系很高。

三、中国矿山公园结构特征形成的原因

1.矿产资源初始分布

国家矿山公园分布特征和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总体态势密切有关,国家矿山公园分布的不平衡是由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平衡决定的。中国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普遍而又相对集中,表现为明显的区域性与地带性。在我国,许多重要矿藏分布地区很广,如煤炭分布于全国28个省区;27个省区都有铁、铜分布,19个省区有钨分布。但这些矿藏大部分相对集中在少数省份,如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煤炭资源,90%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地区,61%的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蒙、晋二个省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川滇铜矿区、豫、甘的铜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集中分布于晋、黔、豫、桂四个省区的铝土矿占全国的82%;在辽、冀、蒙、鲁、晋、川、皖、鄂、滇9省区集中了全国2/3以上的铁;全国65%的钨集中在鄂、赣,64%的锑集中在鄂、桂,71%的汞集中在黔,97%的稀土集中在蒙,84%的菱镁矿集中在辽,96.8%的钾盐集中在青。

矿产资源分布状况成为矿山存在的基础,从而制约着国家矿山公园的分布。矿产资源分布的集中性,成为建立国家矿山公园的有利因素。因为储藏量大且质量好的矿产往往形成规模产业,并在长期发展中保存下来,形成矿业遗产。以煤炭类国家矿山公园为例,煤炭资源分布的普遍性决定了此类矿山公园广泛分布在冀、晋、蒙、辽、吉、黑、鲁、豫、宁、皖、赣、川、渝、粤、桂15个省区,其中北方共有13处占总量的72%,南方5处占总量的28%,反映了煤炭资源分布的相对集中性。

2.矿业开发历史

建立国家矿山公园的基础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矿山遗迹。这些矿山遗迹不仅要具备典型性、稀有性和科学性特征,还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矿业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具有悠久的矿业开发史,但是由于采矿技术的限制,不同矿种、不同区域矿业开发时间差别很大,这同样影响了国家矿山公园的时空分布。

人类利用最早的矿产资源是石材、玉石和陶土。如南阳独山玉的开采开始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赤峰巴林石的开采始于红山文化时期。人类最早开采冶炼的金属是铜,中国最早的冶铜遗物属仰韶文化时期。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矿遗址是湖北省大冶铜绿山古铜矿。战国时期,楚、吴两地为列国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之一,楚国拥有一些黄金产地,黄金的开采,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黄金货币的国家。

我国古代采矿业全面发展的一个高涨期是秦汉时期,金、银、铜、铁、铅、锡、汞、井盐等在全国范围内开采起来。景德镇的高岭土、湖南宝山、云南东川的铜等矿产都得到开发。隋唐是我国采矿业的持续充实提高期,浙江温岭长屿硐天、宁海伍山海滨石窟、遂昌金矿三个矿山都在这时得到发展。宋元时期采矿技术得到较大发展,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矿业的顶峰,也是其集大成的阶段,国家矿山公园中有20处矿山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如山东枣庄地区的煤炭在宋朝开始发掘,清末民初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枣庄中兴煤炭公司。经过民国短暂的过渡,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促进了能源矿产的开采,在黑龙江大庆产生了共和国第一口油井。这个时期出现的19个矿山成为国家矿山公园,见证了新中国六十多年来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3.区域经济条件

国家矿山公园地域分布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区域代表着人口密集、科技发达、交通便捷,不仅有成熟的消费市场、对矿产量的较大需求,还意味着勘探、开采技术优势和矿产运输便利。我国区域开发东部最早,中部次之,西部最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从东往西依次降低。客观上促成了国家矿山公园分布结构向东侧、经济发达地区偏移的现状特点。就经济区而言,历来经济发达、生活富足的区域如长江中下游区、华北区和传统重工业基地东北区,拥有更多的矿产遗迹。而矿产资源丰富的边疆和内陆省份,由于开发时间较晚、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矿山公园反而较少。

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同时代表着旅游投资、消费水平以及旅游服务完善的程度。国家矿山公园是一种产业,其投资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国家矿山公园要求选址在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的城市,以保证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投资规模和游客消费水平同样影响国家矿山公园的发展。国家矿山公园申报所要求的客观条件,如“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吸引大量公众关注的潜在能力”、“区位条件优越”等条件正是对上述客观要求的反映。

作为一项新型旅游资源,国家矿山公园和区域其他旅游资源产生互补性,从而丰富了区域的旅游内容,可以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游玩时间,增强了该地区资源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对区域旅游产生正效应。对于像长江中下游区、华北区、东北区等经济发达地区,飞速发展的旅游业促进了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工作。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申报工作相对滞后。

四、结论

本文从全国61处国家矿山公园入手,分析了国家矿山公园的产业结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得出国家矿山公园分布不平衡的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方面,国家矿山公园中煤炭类比重最大,非金属类次之,贵金属类第三;时间结构方面,国家矿山公园中矿山的形成相对集中在周、汉、唐、明、清等时代,并在建国之后达到鼎盛;空间结构方面,国家矿山公园相对集中在黑、冀、鲁、蒙、粤等省区;国家矿山公园北方多于南方;东、中部多于西部;八大经济区中,长江中下游区最多,华北区次之,东北区第三;在人口密度分界线东南侧分布着国家矿山公园的88.5%,西北侧只有11.5%,两侧相差悬殊。

矿产资源分布的普遍性使某些产业类型的国家矿山公园在全国各省区分布较广,造成国家矿山公园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矿产资源分布的相对集中性;人类矿业开发历史影响着不同矿种矿山的年龄大小,使国家矿山公园历史纵向度不同;区域开发的时间和程度使国家矿山公园向开发早、开发程度高的地区偏移;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一方面影响了国家矿山公园设立所需要资源基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一方面又在旅游投资和游客消费水平上制约着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工作。

[1]崔卫华,宫丽娜.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1):162~165.

[2]刘超,曾克峰等.旅游城市矿业环境影响分析与发展模式探讨[J].生态经济,2010,(7):102~106.

[3]鲍捷,陆林.矿业遗产旅游发展研究——兼论安徽铜陵矿业遗产旅游[J].经济地理,2009,29(7):1228~1232.

[4]李开宇,王兴中等.矿区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西德兴铜矿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6):28~31.

[5]王昕,韦杰等.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2010,29(11):2080~2088.

[6]朱竑,陈晓亮.中国A级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07~615.

[7]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6):748~753.

[8]陈浩,陆林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11,66(10):1427~1437.

[9]戴湘毅,阙维民.中国矿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文物保护单位视角[J].地理研究,2011,30(4):747~757.

猜你喜欢

省区矿业矿山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开年第一会,11省区打响“当头炮”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