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口语交际课程体系建构的重要内涵

2012-11-20孟建安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学段学分

孟建安

(肇庆学院 文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课程理念提出了口语交际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特定的口语交际课程理念支配之下,就必须要确定与口语交际课程理念相应的课程目标;要结合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布局课程结构;要平衡好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处理课程内容之间的同一性与示差性。课程理念、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口语交际课程体系建构的三个重要根基,因此对之进行探索将有助于课程体系建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有效化。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口语交际课程以及口语交际课程体系所要完成的课程教学任务,要达到的最终教学目的和标准。根据对肇庆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四个年级师范生口语交际实际的观察,以及这几年分层开设相关口语交际课程的实验,我们分层级多面相初步提出口语交际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口语交际课程的总体目标反映的是整个口语交际课程体系所达到的最终目的。我们把最终目标确定为:逐步全面提高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具体描述为:通过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使师范生逐步掌握口语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逐步健全心理能力,逐步培养交际情感并发展合作精神,逐步提高态势语运用能力,逐步提高师范生的听说运作能力,为高效率实施语文教育教学提供口语交际的各种必备条件。

(二)学段目标

从上文对课程总体目标的解读和表述就不难看出,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逐步落实的过程。就肇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来说,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调查研究以及所开出相关口语交际课程的实施情况,要全面提高师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分阶段消解课程总目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基于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大学学习、教育见习、试教、教育实习和就业的现实,我们把大学4年分作4个学段,由此口语交际课程总目标也就被分解为4个学段性目标。

1.第一学段课程目标。这个学段从师范生入学到第二学期结束,也就是整个大学一年级时间段。在这个学段内,师范生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由于升学的压力,中学阶段淡化了口语交际的学习与实验,所以有不少方言区的学生对普通话缺乏足够的认知,整体来看不仅对普通话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而且实际的普通话水平也不是很高,较多师范生并不具备开展口语交际的扎实基础。因此,这个学段内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核心任务就是在中学口语交际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认真系统地学习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性知识,努力锻炼心理能力,掌握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本技能,从而为逐步全面提高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这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是基础性目标。

在这个学段内,要系统地进行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教学,尤其是要在普通话语音方面得到强化训练。通过课程教学与训练,引导师范生重视普通话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并激发师范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师范生能够基本领会发音要领,基本熟悉音变现象,基本寻找出普通话与自己所用方言的对应性规律并能够基本实现语码转化,掌握词汇应用的基本规则、语法组合的基本规律和语义搭配的基本规范。做到发音基本标准,说话通顺明白,语意表达清楚;能够较好地运用普通话思维;学会倾听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辨音能力并能够较准确地理解交际对象的话语。

2.第二学段课程目标。这个阶段确定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在这个学段内,由于师范生经过一年的大学洗礼,基本熟悉了大学生活,初步摸索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尤其是通过第一学段相关口语交际课程的学习,已经认识到口语交际课程学习以及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已经为日常口语交际在语言规范化层面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所以,这个学段课程目标的核心任务就是在第一学段相关口语交际课程学习与训练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日常口语交际知识,掌握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实现第三学段拓展性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夯实基础。这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是提升性目标。

在这个学段内,要认真系统进行日常口语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学,尤其要注重口语交际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实验。通过教学与训练,养成敢于并愿意人际沟通和交流的意识,进一步锻炼心理能力,培养并提升师范生口语交际的基本情感价值,注重态势语的恰当运用,使师范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规则和基本规范,采用会话、情景设置等方式强化训练师范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经过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甲及以上水平,做到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学会根据交际目的主动利用不同交际环境条件,顺畅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能够规范而得体地表达,而且还能够充分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3.第三学段课程目标。这个学段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这个学段内,师范生在第二学段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已经具备了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这为发展自己的口语交际特长,拓宽自己的个性化口语交际空间创造了较为完备的条件。所以,这个学段内课程目标的核心任务就是在达到第二学段提升性目标前提下,根据师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方向需要的可能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开设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使师范生获取具有特长性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凸显师范生颇具个性化的口语交际特长。这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是个性化目标或者说是拓展性目标。

在这个学段内,要分别认真系统地讲授公关语言学、诵读、演讲、辩论、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等相关知识和理论,尤其要强化公关实务、朗诵、演讲、辩论和播音主持训练和实验。通过教学与训练,充分展现并进一步发挥师范生的口语交际特长,使之在公关、诵读、演讲、辩论、播音主持等领域获取更为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心理能力,巩固并展现交际情感,健全口语交际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打造以教师教学语言能力为主导以多种交际特长为几翼的口语交际能力体系,以拓宽并进一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4.第四学段课程目标。这个学段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到四年级上学期。这个学段内,师范生全面进入专业教育实践阶段。除了教育见习外,还要适时模拟课堂教学活动(试教),并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语文教育实习。这种背景下,在这个学段的前半段开设教师口语课程,根据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对师范生进行教师口语教学和训练,就会有非常强烈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所以,这个学段内课程目标的核心任务就是认真系统地进行教师口语教学,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师范生掌握教师职业口语交际艺术,具备教师职业口语交际的基本功。这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是专业性目标。

在这个学段内,要认真系统地进行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尤其要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职业口语的训练和实验。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师范生充分认知教师口语交际的基本规律,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努力培养教师职业情感,善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发展心理能力,强化态势语的协调运用能力,熟练地驾驭语文课堂,以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并顺畅地促进师生互动,使教师职业口语成为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用语。

四个学段课程目标的分解意在表明,只有在分层类型化设置口语交际课程,并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全面提高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在大学四年不同阶段口语交际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逐步由基础性目标教学到提升性目标教学,再到个性化目标教学以至于专业化目标教学,而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总体目标。

(三)科目目标

科目目标层面反映的是不同口语交际课程自身对师范生口语交际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三个角度的不同要求,最终都要落实到每门课程的具体目标上。口语交际课程体系中的任何一门课程,在教学目标方面都有具体要求,都有该门课要达到的具体目的和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比如“现代汉语”课程目标被广泛确定为:以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及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或进一步从事语言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师范生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做到说话通顺明白,进行规范表达。“言语交际”课程目标表述为: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言语交际的本质和交际功能的认识,掌握言语交际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用以增强日常交往等活动中语言文字的修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日常口语交际中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达到顺利完成日常言语交际的目的。“公关语言学”课程目标表述为: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公关语言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关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沟通过程中公关的语言规则、手段、方法,在实践训练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现代公关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关语言素质,提高学生实际的公关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公关应变能力等公关语言交际能力。这些课程目标中都蕴含有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这样的表述是就一门课程来说的,虽说是具体目标,但只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还是比较抽象,每门课程的目标自然还要具体落实到每个章节的教学要求和观测标准上。其他课程的具体目标此不赘言。

二、课程结构

德雷克·博克指出,课程体系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课程及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各课程间在内容和呈现上如何互相配合和衔接问题[1]。对此,笔者深有体会。我们在《高校师范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体系的建构》一文中,曾经根据肇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口语交际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对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课程群进行了分析。文章发表后又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我们依然坚持在该文中的基本观点。但由于现在我们扩宽了研究范围并转换了观察角度,即由“口语表达能力”范围扩展到“口语交际能力”范围,由“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角度转换到“口语交际课程”角度,再加上考虑到课程体系建构的完整性,所以本文就不避重复对口语交际课程体系建构做进一步的修正、调整与完善。基于这一思路,我们依然认为应该紧紧围绕着“师范生口头交际能力的逐步全面提高”这一总体目标,坚持分层配置、优化互补的原则逐步打造较为科学合理的口语交际课程群。这个课程群涵盖了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训练、言语交际、公关语言学、演讲与辩论、诵读训练、教师口语、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社交礼仪等课程,并努力给出课程的层次定位及其相互关系[2]。

课程结构反映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不仅设定了各门课程相对稳定的结构层次,也明确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更为重要的是为课程总目标以及学段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的逐一落实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在设置口语交际课程并建构口语交际课程体系时,要根据肇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的要求,仔细分析口语交际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权重,并结合师资、师范生愿望、人才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所提供的条件来进行适宜科学的运作。这样,设置的课程、建构的课程体系才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与实验,我们把口语交际课程结构确定为由两个模块、四个系列、九个科目所构成的课程有机体。

(一)模块

我们把口语交际课程二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个模块,共21个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7个学分,专业选修课共14个学分。

模块1:专业必修课。共7个学分,包括“现代汉语”(5个学分)、“普通话语音训练”(2个学分)两门课程。其基本内容是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语言表达所需要的基本素养,是实施其他相关口语交际课程的主要依托和骨架,是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的基础性课程[2]。

模块2:专业选修课。共7门课程,每门课2个学分。总计14个学分。主要包括“言语交际”、“社交礼仪”、“公关语言学”、“演讲与辩论”、“诵读训练”、“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教师口语”等课程,内容各有侧重。它们是师范生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的个性化和专业化课程。

(二)系列

课程模块由课程系列构成,上述两大模块课程即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又可分设为四个系列。即:

系列1:基础性课程,即“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训练”课程,共7个学分。这二门都是专业必修课,主要解决师范生口语交际的语言基础问题。也就是要为口语交际打下较为扎实的语言规范基础,包括语音规范基础、词语规范基础和语法规范基础。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现代汉语和普通话语音训练课程教学,使师范生具备较为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具备选择规范化的语言材料创造规范话语的能力。所以,基础性课程属于整个口语交际课程体系的第一梯级课程,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上文第一学段课程目标对应。

系列2:提升性课程,包括“言语交际”、“社交礼仪”课程,共4个学分。这两门课主要是通过教学,促使师范生掌握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够做到得体地交际。提升性课程属于整个口语交际课程体系的第二梯级,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上文第二学段课程目标对应。

系列3:个性化课程,即“演讲与辩论”、“诵读训练”、“公关语言学”、“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等课程,共8个学分。这些课程重在拓展,是要开发师范生口语交际的个性化空间,培养师范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和特长。个性化课程属于整个交际课程体系的第三梯级,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上文第三学段课程目标对应。

系列4:专业性课程,也就是针对“师范”方向设置的“教师口语”课程,共2个学分。是要通过教学与强化训练,促使师范生练就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所应该具有的专业性口语交际能力。专业性课程属于整个口语交际课程体系的第四梯级,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上文第四学段课程目标对应。

(四)科目

课程结构中共设置9个科目也即9门课程,分别为:

科目1:现代汉语(5学分)

科目2:普通话语音训练(2学分)

科目3:言语交际(2学分)

科目4:社交礼仪(2学分)

科目5:公关语言学(2学分)

科目6:诵读训练(2学分)

科目7:演讲与辩论(2学分)

科目8:播音主持语言艺术(2学分)

科目9:教师口语(2学分)

根据上文分析和论述,为明晰起见我们把口语交际课程结构图示为(见表1):

表1 口语交际课程结构

三、课程内容

“一个好的课程体系,其内容要素间是相互协调的,课程结构就会具有内在一致性,从而对学生发展产生具有更大积极作用的动力”[3]。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黄正杰认为应该包括九个方面,即:目标、范围、重要性、正确性、难度、实用、缺乏、弹性、资源和时间,并认为这九项标准适合于各个层次的内容选择[4],而且决定着什么样的内容成为课程内容的可能性。因此,师范生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不同的课程需要什么?这些都是选择并确定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口语交际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的内容都有选择问题,也有选择标准问题。在我们看来,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紧围绕着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教学的总体目标,坚持以听说运作能力为核心,以心理调控能力为基础,以情感沟通能力为重要一翼,以动作协调能力为辅佐。口语交际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要依赖于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训练,而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又必然要以课程内容的科学建构为依托。根据上述思路,口语交际训练教学课程体系中共有9门课程,每门课程各有自己特有的内容设计与安排,但不管是哪个层次什么性质的课程也还有相互共通的内容。通过对课程群内的各门课程进行更为深层的研究和进一步完善,以教学大纲为载体明确并稳定各门课程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平衡好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

根据肇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现代汉语》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绪论”部分,主要讲授现代汉语概述、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和任务等内容;语音部分,主要讲授语音概述、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朗读和语调、语音规范化等内容;词汇部分,主要讲授词汇和词汇单位、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的分解、词义的聚合——语义场、语境和语义、熟语、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等内容;语法部分,主要讲授语法概说、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句型、常见的句法错误、复句、句群等内容;修辞部分,主要讲授修辞概说、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语体风格等内容。显然,“现代汉语”课程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就是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语音知识和理论、词汇知识和理论、语法知识和理论、修辞知识和理论等及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在于让师范生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材料进行规范的表达,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做到说话和写作符合现代汉语的语音规范、词汇规范和语法规范。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现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作如上描述,其他课程内容不再一一探讨。

[1]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M].侯定凯,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孟建安.高校师范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体系的建构[J].肇庆学院学报,2010(6):51-58.

[3]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4.

[4]黄正杰.课程设计[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91:265.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学段学分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学分美食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