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2012-11-20李守凯张爱萍段玉柱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淮南232007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1期
关键词:冠脉溶栓峰值

李守凯 张爱萍 段玉柱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淮南 232007)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二者治疗方案及预后不同〔1〕。为了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的区别,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表现为持续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不适感,肌钙蛋白-I及心肌酶学均显著增高。本组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男37例,女21例;年龄44~82〔平均(63.29±11.65)〕岁;既往有糖尿病24例、高血压23例、高血脂1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6~81〔平均(64.31±12.14)〕岁;既往有糖尿病18例、高血压17例、高血脂9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的发作特点(包括心绞痛发作史、肌酸激酶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行t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发作特点比较 非ST段抬高组心绞痛反复发作比例及既往有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ST段抬高组,非ST段抬高组肌酸激酶峰值及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低于ST段抬高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发作特点比较〔n(%)〕

2.2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 非ST段抬高组58例中50例存在多支血管病变,占86.2%,ST段抬高组44例中仅18例存在多支血管病变,占40.9%,两组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完全闭塞率为12%,显著低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38%(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是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心肌梗死定义应至少符合以下两项〔2〕:①典型心肌缺血症状(胸痛或胸闷不适);②典型心电图变化;③血清心肌肌酸激酶同I酶(CK-MB)升高。到了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对心肌梗死联合进行了重新定义,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诊断条件具备下列任何条件之一:心肌生化标志的典型升高和逐渐下降〔肌钙蛋白(cTnT或cTnI)〕或较快增高和下降(CK-MB),至少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心肌缺血症状;(2)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3)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压低);(4)冠状动脉介入术(如冠状动脉成形术)。

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种,一种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另一种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血管狭窄程度往往多不严重〔3〕,说明病变时间较短,不容易建立侧支循环〔4〕,多支血管病变一般情况下小于50%。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恰恰相反,即血管狭窄多较严重,也就是说,病变时间已经较久,因此多已建立了侧支循环,而且多支血管病变率非常高〔5〕。本文结果可见,非ST段抬高组冠状动脉病变较ST段抬高组严重,此结果符合文献报道。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是冠脉完全闭塞〔6〕,其堵塞的血栓为红血栓,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主要是冠脉非完全闭塞,或虽是完全闭塞却有侧支循环保护,其堵塞的血栓为白血栓。故在治疗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必须溶栓,而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于溶栓药物只溶解纤维蛋白,对白血栓无作用,且血管原来的基础狭窄较为严重,即便把血栓溶掉、血管开通,所获血流也不多,获益甚小,相对于溶栓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而言弊大于利,故只抗栓不溶栓;在转归上,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容易发生室颤,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多容易发生心功能衰竭。CK峰值及cTnI峰值与梗死面积密切相关,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由于病变仅累及心室壁的内层或者为小范围灶性心肌梗死,所以梗死面积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小,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完全闭塞,通常梗死面积大,CK峰值及cTnI峰值明显升高。

糖尿病是一系列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中脂质代谢紊乱最为重要,容易促使脂质浸润血管壁,容易促进动脉硬化;加上高血糖本身可招致血管壁及血管内皮损害,容易促使冠状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管腔变窄,一旦斑块破裂,堵塞冠状动脉血管,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可引起一些相关酶的活性降低,最终使大量脂蛋白不能水解而堆积起来,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7〕。糖尿病患者血中葡萄糖浓度较高,糖化血红蛋白增加,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另外,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肥胖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时发生心肌梗死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还可出现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这些因素均容易促发血栓形成,成为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证实了糖尿病与心肌梗死的密切关系。

总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既往多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及心绞痛病史,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弥漫,有侧支循环建立;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易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冠脉病变多为单支,两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是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差〔8〕。

1 李玉春.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的选择〔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9):42-3.

2 周景华,王 伟.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7):1539-9.

3 杜建军,孙雪岩,齐国先.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预后因素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4):560-3.

4 付 奇,潘文志,周京敏.急性ST段抬高性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4):590-2.

5 赵庆禧,柏太柱,全昌发.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10):780-2.

6 刘宏伟.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3):1809-10.

7 陈顺平.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52-3.

8 邵 红,谢立凯,吕 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518-20.

猜你喜欢

冠脉溶栓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结合模拟退火和多分配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