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213例

2012-11-20刘志宁赵庆霞唐山市工人医院急救中心河北唐山06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1期
关键词:快速性胺碘酮心电图

刘志宁 尤 莉 赵庆霞 (唐山市工人医院急救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在急诊科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而尤以快速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胺碘酮是常用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本文对我院急诊科诊断为快速性心律失常采取胺碘酮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了用药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旨在了解急诊情况下使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213例,均排除因为药物等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213例入选老年患者中,男112例,女101例,年龄60~87〔平均(68.84±8.89)〕岁。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94例,快速性心房纤颤89例,房性心动过速16例,室性心动过速12例,紊乱性心律失常2例。原发病分别为:冠心病103例,风湿性心脏病28例,高血压心脏病58例,心肌病12例,肺心病8例,原因不明4例。

1.2 方法 胺碘酮注射液由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021,规格150 mg/支。胺碘酮先以3~5 mg/kg的剂量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在10 min之内静脉注射完毕。如心律失常未能有效控制,可以继续追加150mg的负荷量,以0.5~1 mg/min的剂量静脉滴注,24 h之内追加负荷量不能超过3次。

1.3 观察指标 入院后持续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电图和血压变化,标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R间期、QRS波群时限等变化,以及用药后复律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患者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微免疫荧光法检测脑钠肽(BNP)水平,使用美国博适免疫荧光分析仪。根据试剂盒诊断标准,正常BNP参考值在0~120 pg/ml。

1.4 疗效评定标准 用药24 h参照文献〔1〕进行评定临床疗效,(1)有效: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或较治疗前心率下降基础水平20%以上的水平;(2)无效:心律失常未能恢复为窦性心律,或心律失常情况加重,或心率下降在基础心率水平20%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及BNP变化 213例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P-R间期及BNP均降低,QT间期延长,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及BNP水平比较( s,n=213)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及BNP水平比较( s,n=213)

时间 心率(次/mi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QT间期(ms)P-R间期(ms)脑钠肽(pg/ml)治疗前 142.27±32.18 113.34±13.25 88.88±12.46 36.76±12.23 140.02±15.54 174.24±67.25治疗后 88.82±11.16 97.12±14.42 74.37±13.34 39.99±12.14 148.83±22.63 137.11±29.17 t值 22.90 12.09 11.60 2.74 4.74 7.3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疗效 本组患者用药后,在24 h之内治疗有效197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92.45%,其中在用药1 h内有效22例,2 h内有效105例。24 h之内仍然有心律失常者采取其他药物治疗。

2.3 不良反应 用药后出现5例心动过缓;3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在降低药量及停药后症状消失;有4例发生了低血压,经过降低药物剂量及使用升压药物后血压恢复正常;有2例发生静脉炎,经过对症处理情况好转。用药后检查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均无异常,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7%。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会逐渐发生生理性退行性变化,容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而快速性心律失常最常见。有学者报道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61.14%,复杂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47.89%〔2〕,并且老年人多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均能导致心律失常发生,增加猝死的危险性。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发生较为普遍〔3〕,但是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在一些诱因的诱发下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患者此时才可到医院求治,因此,在急诊常见到心律失常就诊患者。

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室率过快,心脏舒张期缩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射频导管消融术、心脏直流电转复及心脏除颤治疗,而药物治疗主要应用Ⅰ类、Ⅱ类及Ⅲ类、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较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房性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疗效。胺碘酮对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通道均有阻断作用,并且对α、β受体亦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其电生理是降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能减慢心房、窦房结等传导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由于阻滞了α、β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扩张,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了心肌耗氧量及前负荷,从而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状态〔4〕。BNP是心脏分泌的具有扩张血管能力的血管肽,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发挥其利尿、利钠作用。研究发现,在心律失常、心衰等情况下BNP均会明显升高,而在心律失常及心衰控制后BNP会随着病情好转而下降,因此,一般认为在心律失常及心衰患者中检测BNP的变化能够观察病程发展及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5,6〕。

用药后患者心率、血压明显下降,心电图显示P-R间期缩小,而QT间期延长,并且BNP水平下降。可见,胺磺酮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疗效是非常满意的。胺碘酮在治疗期间会随着用药浓度增加及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Q-T间期延长等药物不良反应,但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要小一些,如能控制好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则能有效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年轻人有所下降,因此,在胺碘酮用药期间均采取了小剂量用药,并且用药时间要求不超过24 h,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复转率高,疗效肯定,用药不良反应低,可考虑作为首选药物,但是用药时要注意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药物剂量及时间个体化。

1 武彦秋,王 燕,孙 鹏,等.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6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52-3.

2 武文波,赵 莉,邵玉薇,等.80岁以上高龄住院者心律失常状况评价〔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3):175-6.

3 郑淑芳,陈清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29):53-5.

4 杨世杰.药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38-45.

5 潘庆丽,霍本良,王立旗.B型尿钠肽早期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7):1335,8.

6 邹新中,王 旭,朱 娅.脑钠肽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电学,2009;18(5):329-30.

猜你喜欢

快速性胺碘酮心电图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一种提升三浮陀螺标定快速性的磁悬浮结构优化设计
四种坐标系下的多电平SVPWM快速性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