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并埋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

2012-11-20何希俊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中山5248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1期
关键词:羊肠线疗程针刺

苏 敏 何希俊 (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 中山 52480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疼痛性疾病,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发点形成〔1〕。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青年人少见,女性多于男性,病因较多。MPS是引起腰背痛和颈肩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病,病人常会因为疼痛而睡眠质量不高,工作效率减低,心情低落,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本文根据针灸学普遍规律及经典针灸理论“输主体重节痛”,采取针刺并埋线疗法治疗MPS,观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康复科诊治的患者,诊断标准可分为主要和次要标准,若满足五个主要和至少一个次要标准,才能确诊为MPS。主要标准:①主诉区域性疼痛。②主诉疼痛或肌筋膜触发点牵涉痛预期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③易受累肌触诊绷紧带状感。④沿绷紧带状区走形的某一点剧烈点状触痛。⑤在测量时,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区。次要标准:①压痛触痛点重复出现临床疼痛或感觉异常。②横向抓触或针刺入带状区触疼点诱发局部抽搐反应。③伸展肌肉缓解疼痛。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前述MPS的诊断标准。②病程在3个月之内。③年龄20~60岁。④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软组织损伤,腰椎病,风湿病。②1 w内接受过与本病相关的中西药治疗。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器材:华佗牌针灸针φ0.35 mm×1.5寸;医用羊肠线0-2号;腰穿针9号;(2)选穴:激痛点所在经脉之输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输主体重节痛);按照全国统编教材第6版《腧穴学》定位;(3)操作: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①在输穴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刺得气,针刺手法宜平补平泻,留针30 min。②取针后,在激痛点上用碘伏标记,常规消毒皮肤,镊取一段约1~2 cm长的羊肠线穿入针管前端,后接针心,快速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边退针边推针心,把羊肠线植入穴中,然后用创可贴固定针孔按压至无出血为止。3 d内针孔不触水;(4)疗程:针刺疗程:1次/d,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10次。埋线疗程:1次/5 d,共治疗2次。

1.4 观察指标 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由临床专业人员指导(非暗示或诱导)受试对象在每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疼痛评定指数(PRI)(由患者报告,第三者记录)、现时疼痛强度(PPI)(由患者报告,第三者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患者自身评定填写)。基线点为受试对象接受治疗前,试验终点为疗程结束后(包括不足10次达近期痊愈者)。

1.5 疗效标准 目前国内对MPS尚未制定统一疗效标准,按照有关文献〔1〕,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经治疗疼痛完全消退,PRI、VAS和PPI积分值均为0。②显效:经治疗疼痛显著减轻,PRI、VAS和PPI积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60%以上。③有效:经治疗疼痛减轻,PRI、VAS和PPI积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30% ~60%。④无效:经治疗疼痛无减轻,PRI、VAS和PPI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不足3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该方法对MPS有治疗作用。见表1。临床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48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

表1 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比较( s,n=90)

表1 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比较( s,n=90)

时间 PRI P值 VAS P值 PPI P值治疗前 10.35±4.06 <0.05 77.71±12.45 <0.05 3.16±0.73 <0.05治疗后1.95±2.14 18.19±17.53 0.95±0.72

3 讨论

MPS属中医痹证范畴,因外伤失治、作劳过度、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痹阻、血行不畅而致疼痛。在最早经典医籍《黄帝内经·灵枢经》中就有“以痛为输”之说。《灵枢·背输》篇也说“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痛解,乃其输也。”就说明腧穴起源于激痛点——压痛点。

穴位埋线作为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除了利用腧穴的功能外,还有其本身的优势。首先,埋线方法对人体的刺激强度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初期刺激强,可以克服脏腑阴阳的偏亢部分,后期刺激弱,又可以弥补脏腑阴阳之不足。这种刚柔相济的刺激过程,可以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其次,埋穴疗法利用其特殊的针具与所埋之羊肠线,产生了较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的针刺效应〔2〕,有“制其神,令其易行”和“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作用。

输穴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谓经气至此,已经旺盛,如同输注。输穴主治的特点,后世多从《难经·六十八难》“输主体重节痛”,意指输穴善于治疗身体的沉重和肢体关节的疼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荣输治外经”。这里的“荣输”是指五输穴中的荣穴和输穴,“外经”主要指经脉循行于人体体表部位的疾病,即治疗外经的病取荣输穴治疗,其用法在《灵枢·五乱》有明确的记载,说明阳经的输穴以治疗外经病为主。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针刺止痛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止痛作用,刺激量和针感是呈正相关关系的,“输主体重节痛”是因为针刺这个部位容易出现止痛所需的针感和刺激量〔3〕,说明这些穴位本身就是一些痛敏穴,使得它们具有止痛的特异性。另外,穴位的特异性和穴位的针感有密切的关系,而不同的针感和穴位局部的感受器及传入神经的类型有关。痛觉的传入纤维是细纤维,细纤维较粗纤维有更强的镇痛作用。输穴的特殊针感说明针刺输穴容易兴奋较多的细纤维,故止痛作用明显。另一项研究也表明,针刺输穴容易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局部休克状态,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快速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并且能引起脑内β-内啡肽、5-羟色胺(5-HT)的释放,说明输穴止痛的机制和脑内β-内啡肽、5-HT的释放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两者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MPS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1 赵宝昌,崔秀云.疼痛学〔M〕.第3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2.

2 崔 瑾,欧桂珍,杨 涛,等.穴位埋线对脾虚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6):14-6.

3 赵百孝.从输穴的主治特点谈五输穴原理〔J〕.中国针灸,2004;24(6):417-9.

猜你喜欢

羊肠线疗程针刺
穴位埋线减肥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产后初次同房,为何“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