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同形、形似部件以形表意特殊用法的研究

2012-11-18唐桂兰

关键词:同形新字部件

唐桂兰,刘 坤

(合肥工业大学a.人文与素质教育中心;b.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

部件是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王宁、邹晓丽认为,汉字是由构形单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这种构形单位就是部件。部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需参与构字,二是必须和整字的意义和读音有一定的联系[1]。部件也叫构件。王贵元认为,单字的构成成分就是构件[2]。同形部件,即“形体完全相同”,“不论其意源是否相同”的组字单位。如“吐”、“扣”、“司”、“占”中之“口”源于口舌之口;“吊”中之口为讹变之形;“高”、“兽”、“豆”中之“口”源于象形号。它们形相同而意源不同,属同形部件。形似部件,即“与主形部件形体相似,而意、源不同的组字单位。如:‘子’与‘孑’、‘孓’。”[3]。《说文》认为“子”与“孑”、“孓”都是象形字,其中“子”的古字为小儿象形,(《玉篇·子部》也有:“子,儿也。”)“孑,无右臂也。从了,√,象形”、“孓,无左臂也。从了,﹨,象形”[4]。“孑”、“孓”与“子”形相似而字源和意义均不相同,属形似部件。

部件是汉字构形系统的要素,通常用来组成汉字,以记录语言、传播信息。同形、形似部件的以形表意特殊应用,是利用汉字部件之间形体上的相同、相似或相近特征,对已有的规范汉字进行艺术重组,突出汉字“以形示意”的特征,进而达到标新立异表达效果的创新方法。类似方法,在汉语修辞和汉字平面设计中广泛存在。本文主要从汉字形貌修辞的角度对相关方法及其创新特征进行研究。

一、同形、形似部件超常规应用的方法

同形、形似部件超常规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合用、连用、增用、减用、并用和拆用等,由于构件的组合突破常规,视觉特征鲜明,大多能产生较好的修辞效果。

1.合用

合用,即将属于不同汉字的同形、形似部件,或同形、形似部件与同形、形似的汉字合并起来,组成一个特殊的组合体的表达方法。合用不能产生新字,也不会增加或者减少汉字的数量,但是通过构件合用,可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可密切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如:

图1

图2

图3

图4

上述4例中,例(1)、(2)、(3)(分别见图1、图2、图3)属于部件合用,例(4)(见图4)是部件与同形汉字的合用。例(1)将“吾”、“味”、“足”、“知”4个字同形部件“口”合用;例(2)将“孝”中的“子”与“孤”中的“孑”两个形似部件合用;例(3)将“震”、“赈”同形部件“辰”合用;例(4)将“想”字的部件“心”与同形汉字“心”合用。

2.连用

连用,即将3个及以上含有同形或者形似部件的汉字后先相继应用在一起的表达方法。这种方法不会产生新的字符,也不会增加或者减少汉字的数量。如:

(5)涓涓溪流汇江海,丝丝细纱织绫绸。(常江、王玉彩选编:《新编巧妙对联》,金盾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6)江海河湖波浪涌,远近遐迩逍遥游。

(7)王老者一身土气,朱先生半截牛形。

例(5)、(6)是同形部件的连用,例(7)是形似部件的连用。例(5)上联全部用“氵”旁的字,下联全部用“纟”旁的字。在思维活动中,作者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搜寻相同偏旁的汉字上,具体来说,上联的作者把联想、想象的对象定在了“氵”旁上,以此为目的来搜寻带“氵”旁的汉字,下联的作者则把联想、想象的对象定在了“纟”旁上,以此为目的来寻找带“纟”旁的汉字。例(6)上联连用7个偏旁为“氵”的汉字,给人以烟波浩淼、汪洋一片的形象体验,下联连用7个偏旁为“辶”的汉字,传达了船户人家自由自在出行的修辞信息,颇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气派。例(7)上联“王老者”3字含有与部件“土”形似的部件形式(都可看出土的字形,说一身土气实不为过),下联“朱先生”3字都含有与“牛”形似的部件(都可看出牛的字形)。语言诙谐幽默。

3.增用

增用,即在同形、形似部件的基础上增加相同或形似部件,形成新的表意符号的表达方法。增用所形成的“新的表意符号”,既可能是象征性的符号,也可能是新字。

增用可分为直接增用和间接增用。直接增用即直接在同形、形似部件的基础上增加同形、形似部件。间接增用即同形或者形似部件不出现,而是通过描绘的方法,把隐含着的同形、或者形似部件揭示出来。

(8)好又多商场广告语

图5

(9)一汉字谜

有马能行千里,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

例(8)是在两个同形部件“夕”合成的“多”字基础上直接增加同形部件“夕”,得到象征性表意符号(如图5右侧符号),属于直接增用。例(9)同形部件“也”一开始不出现,而是通过描绘的方法揭示出该部件可与不同形部件“马”、“氵”、“亻”、“土”组合搭配,分别能得“驰”、“池”、“他”、“地”四个汉字,是其共有部件,这样同形部件“也”就被揭示出来了,属于间接增用。

4.减用

减用,即在同形、形似部件的基础上减少同形、形似部件,或保留相关汉字中所包含的同形、形似部件,将不同形部件减去,以形成新的表意符号的表达方法。减用所形成的“新的表意符号”,既可能是象征性的符号,也可能是新字。

减用也分为直接减用和间接减用。直接减用即直接在同形、形似部件的基础上减少同形、形似或不同形部件。间接减用即同形或者形似部件不出现,而是通过描绘的方法,把隐含着的同形、或者形似部件揭示出来。所对应的修辞格是减笔。如:

(10)环保宣传公益广告语:森没有木还有林,林没有木还有木,木没有木还有什么(见图6)

(11)公益广告语:人!把握住自己(见图7)

图6

图7

例(10)是在3个同形部件“木”组成的汉字“森”基础上直接减少“木”,分别得“林”和“木”。例(11)把“贪”、“贿”、“赂”、“败”同形部件“贝”和“腐”的形似部件“肉”中的“人”全部提取出来独立成字,使本字残缺,突出了反腐倡廉工作中个人自律的重要意义。这两例都属于直接减用。

相对合用、连用而言,同形、形似部件增用、减用两种方法相对复杂一些,尤其是间接增减,同形、形似部件一般是不出现的,出现的往往是在此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去的部件,因而相对难以把握。

5.并用

并用,即将汉字视作同形、形似部件使用,以组合形成新的表意符号的修辞方法。并用所形成的“新的表意符号”,既可能是象征性的符号,也可能是新字,而且文字的数量可能会有减少。如:

(12)我妈妈生在一九O九年,今已“米寿”之年,眼看九十了。(李敖《李敖回忆录》)

(13)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博学多才,刚直不阿。有一天,乾隆皇帝宠臣和珅筑书亭,请纪晓岚题匾。纪挥笔题写“竹苞”二字,和珅大喜,以为典用《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遂令刻镶亭首。后乾隆驾临此亭,方道出本意:“此乃纪学士嘲爱卿令郎不学无术,个个草包。”终令和珅哭笑不得。

例(12)李敖所说的“'米寿'之年”,即八十八岁。因为“米”字可以拆分为一个部件“十”和两个形似部件“八”(“丷”、“八”),“米”字古书即有这种写法。并用后三个字变成一个字,字音、字义与并用前都不相同。李敖这一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显得十分含蓄、委婉,令读者益智解颐。例(13)和珅、乾隆对纪晓岚题词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分歧,就在于对“竹苞”二字修辞格有不同的解读:和珅认为是用典,乾隆看出是并字。“竹苞”即“个个草包”,“竹”的两个部件与“个”形似,“苞”的部件“艹”与“草”字意源相同,部件“包”是成字部件,与“包”字同形,“作者合,读者离”[5],并用后原来的四个字并成两个新字。

6.拆用

拆用,即将汉字拆分成同形、形似部件,并使拆分后的同形、形似部件独立成字的表达方法。拆用会形成新字,文字的数量会有增加。

(14)文同画竹两三个,丁固生松十八公。(李伯元《南亭四话》)

(15)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例(14)文同为宋代大画家,善画竹和山水,“竹”字可拆分为两个形似部件“个”,“两三个”意指文同所画竹叶稀疏,恰似一个个“个”字。丁固为三国时吴人,曾梦松树生于腹上,便对人说:“松字拆开乃十八公也,再过十八年我当为公。”后果然如梦。例(15)上联拆“晶”为三个同形部件“日”,下联拆“品”为三个同形部件“口”,并使各自独立成字。两例都采用同形、形似部件拆用方法,一字变多字,“作者离,读者合”[6],妙趣横生,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

二、同形、形近部件的修辞功能

1.以形示意,形象直观,视觉冲击力强

“文字的形体是音义的载体。”[7]汉字的形体也就是汉字音义的载体。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字的构造原来是有一定理据的。“直至今天,汉字的形体结构仍然未超出表意字的阶段。”[8]有的从它的字形可以联想到字义,如“人”、“口”、“山”、“火”、“手”等;有的字可从它的构件猜测出大致的含义,如“林”、“森”、“看”、“从”、“明”等;有的字从它们的组成成分上可以大致推想出字义类属,如“江”、“河”、“湖”、“海”、“洋”跟“水”有关,“树”、“松”、“柏”、“槐”、“柳”等跟“树木”有关,“铁”、“铜”、“锡”、“银”等跟“金属”有关[9]。这种字形本身确有显义价值,是汉字同形、形近部件以形表意特殊用法的前提和基础。

汉字同形、形近部件“以形示意”,首先在文本形式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形醒目,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刺激;其次在意义表达方面,通过同形部件的重组,往往能够“同中存异”——部件同形,但是意源、结构或者构形理据往往存异,通过形似部件的重构往往能“异中求同”——部件形状不完全相同,但是存在相关性。类似方法,可以在意源、结构或者构形理据相同或不同的文字之间建立联系,启发读者联想和创新思维能力,弘扬汉字以形达意的功能,如例(2)通过近似部件合用组成合体字,书写形式打破常规,给读者印象深刻;形部件“子”、“孑”合用,密切了“孝““与”孤”之间的联系,充分揭示了传统“多子多福”的观念不一定正确,只有“子顺养”才有“孝”,子再多若“离弃”则“孤”,传达了应该给子女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广告诉求。再如:

图9

例(16)(见图8)利用“满”、“汉”二字同形的部件“氵”的合用,密切了民族关系,以形示意,直观形象地传达了“满”“汉”一家亲,“你中有我中有你”,以及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广告主题。例(17)(见图9)用鲜艳的红色在“文明”的“文”字上直接添加了醒目的一点,以形示意传达了“文明多一点”的广告诉求。

2.具有描绘和情感抒发的功能

运用同形、形近部件进行修辞,不仅可以加强直观效果,更可以使语言文字寓意繁丰、情趣盎然。如“囍”将“喜上加喜”的寓意作直观呈现,表达的意思大大超出了简单的“双喜”范围,洋溢着浓烈的喜庆氛围,也蕴含有更多的对“喜”的期盼和祝愿。再如例(8)三个同形部件“夕”重组为图5右侧符号,形成三个“多”字字形的重叠,但是所蕴含的内容也不仅仅限于3个“多”字意义的简单相加。“森”减“木”成“林”,“林”减“木”成独“木”,随着形似部件的不断减少表达的是林木锐减之意,传达的是事物之间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的诉求,以直观的形式引起读者的忧思和警醒。例(5)、(6)、(7)通过“半字同文”,“连类复出”的同形、形似偏旁连用,既准确揭示事物特征,同时所形成的气势有如排比,使其描绘和情感抒发的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10]。

3.可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

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工具,也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思维方法一定程度上是汉民族的思维方法的体现,同形、形似部件超常规应用的种种方法,都是以汉字的形貌为思维的起点,如果离开汉语这个语言环境,这些用法就不复存在。另外,汉字几乎每个部件都负载着一定的信息,每个由部件构成的字都蕴含一定的文化内涵,创作中还可以根据需要,临时重组部件、重构字形,传达更丰富的信息,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

(18)一汉字谜,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例(18)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和造字方法设谜,不难理解四句话的意思是:在某个汉字旁分别增加(“有”)“忄”、“氵”、“艹”、“饣”可以得“慢”、“漫”、“蔓”、“馒”4个字,这个汉字是什么字。谜底当然是4个字的同形部件,即非“曼”莫属。但是如果不懂汉字结构特点,不了解汉文化中“有”、“见”、“长”、“遇”都含增加的意义,“不快”、“装不完”、“难收拾”和“可餐”分别是“慢”、“漫”、“蔓”、“馒”的另一种说法,离开汉字的形体结构和汉语语言环境,该字谜则不知所云。

图10

例(19)(见图10)在“用户”二字旁各增加一个“扌”旁成为“拥护”,言简意丰:首先与广告正文呼应,突出广告诉求,揭示了“红桃K--保健行业中国驰名商标,不是评出来的,更是千万人用出来的。”其次,密切商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红桃K”服务“用户”,满足“用户”需要,深得用户“拥护”信赖、支持。都是利用汉字部件可以表意的特点,借同形、形近部件表意趣,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

4.可密切事物之间的联系

密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同形、形似部件以形表意特殊应用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利用部件同形或形似特点进行艺术创作,既可以使原本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具有某种联系,也可以使原本关联并不密切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还可以使关联较为密切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更加突出。例(5)横看成行竖看成列,组成“因为有心,所以温暖”和“想你了”两个紧密揭示“关爱”、“问候”主题的句子,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再如:

图11

图12

例(20)(见图11)是《江南都市报》的招贴广告,作者有意将“买”字倒置,在整字放置的方向中寄寓字义之外的方向义,通过字形的排列直观呈现了“买”与“卖”之间的反义关系。例(21)(见图12)是王东的一幅汉字设计,作者用象征光明、生命的白色作为“生”的底色,用象征黑暗和死亡的黑色作为“死”的背景色,巧妙将“生”与“死”的同形部件“一”合形,形象直观地揭示了“生”与“死”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三、运用同形、形似部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 同形、形似部件“以形示意”特征应用,是以部件的“形”为基础,部件之间在意源、结构功能和构形理据等方面并不一定相同。部件之间这种“同(似)中存异”关系,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例(1)中的“吾”、“味”、“足”、“知”4个字都有同形部件“口”,《说文》:“吾,我自称也。从口,五声。”“味,滋味也。从口,未声。”“足,人之足在体下,从口止。”[11]《汉语大字典》:“《说文》:知,词也,从口,从矢。徐锴系传:“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会意。”苗夔声订:“当从建首字(矢)”声例补“矢亦声”。”[12]可见,4字中的“口”来源有异:“吾”、“味”、“知”中的“口”都是与言语、滋味有关,而“足”中的“口”代表头部。结构功能同中有别:“口”在四个字中都做意符,“吾”、“味”是形声字,“足”是会意字,“知”是会意兼形声字。构形理据也有差异,在“吾”、“味”、“知”中“口”都属于“凡口之属皆从口”,但是在“足”中用作人体示意。在具体的应用中,作者利用“形同”建立联系,利用差异丰富作品的内涵,创作出了“同中存异”、个性鲜明的优秀作品。

(2)掌握同形、形似部件运用的基本方法 同形、形似部件拆用、并用、减用、合用、增用六种主要方法,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拆用与减用比较:拆用前是一个字,拆用后往往变成两个新字;减用前后都是一个字,但可能会产生新字。并用、增用与合用比较:并用前的两个同形、形似字(或部件),在并用后则变成一个新的表意符号(或新字),文字数量会有减少;增用前后字的数量不会增加,但是可能产生一个新的表意符号,如例(8),也可能产生新字,如例(9),再如“木”加“木”成为“林”,“人”加“人”成为“从”,等等;合用前后文字不会有数量上的增减,也不会产生新字,原来是几个字,合用后还是几个字。对这些方法如果不进行细致区分,很可能会影响修辞的效果和作品的质量。

(3)避免简单的文字游戏,正确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13]“文字本身也有“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文字要学习容易,书写方便,传输决速,便于打字,便于在电脑上进行文字处理,这些是技术性的要求。文字要写[14]汉字是距离原始图画最近,且迄今还在发挥记录语言、传承文化功能的文字,其艺术性强而技术性弱。同形、形似部件的“以形示意”特殊应用,使汉字的艺术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并且将其艺术性和技术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汉语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征。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其技术性和艺术性以及创新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关系,既要弘扬汉字的”艺术性“,又要杜绝机械肢解汉字字形,割裂汉字形义关系的错误做法;既要规范用字,并积极探索汉字方便、高效记录、传播汉语的方法,提高汉字的“技术性”,又要防止泥古不化、拒绝变通,牵强附会诠释汉字等错误做法。

[1]王 宁,邹晓丽.汉字[M].香港:海峰出版社,1999.

[2]王贵元.汉字构形系统及其发展阶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1):104.

[3]汉字部件规范研制组.关于制订<汉字部件规范>的若干问题[N].计算机世界,1998-04-27.

[4]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成都,武汉: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5]曹石珠.汉字修辞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6:95-96

[7]刘盛精.论汉字结构的优势和表意文字说的片面性[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3

[8]张晓芒.古代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J].理论与现代化,2011,(2):39

[9]张 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4.

[10]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1.

[11]徐中舒.说文解字段注[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

[1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3.

[14]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17.

猜你喜欢

同形新字部件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现代汉语同形同音词的形成机制与构词特征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加一笔,变新字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部件拆分与对外汉字部件教学
加笔划成新字
通信软件可重用部件库研究
焦利氏秤各部件的修理和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