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8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2-11-17安文博姜劲挺郑吉元张伦广
安文博 姜劲挺 郑吉元 张伦广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发生率较高的慢性损伤,往往反复发作,久难治愈,手功能受限,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临床表现为桡骨茎突部的局限性疼痛,可放射至手、肘或肩臂部,腕部及拇指活动时疼痛加重,有时伸拇受限,检查时桡骨茎突部明显压痛,握拇尺偏试验阳性。早期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我们对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院附属医院门诊8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为本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序号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单数为治疗组,40例,男 12 例,女 28 例;年龄 24~68 岁,平均(41.51±1.82)岁;病程 3 天~24 周,平均(40.80±6.45)天。双数为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26~65岁,平均(42.81±2.03)岁;病程 2 天~26 周,平均(42.35±6.70)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患者均有手腕部劳作史,桡骨茎突部疼痛,甚至局部肿胀隆起,有明显压痛,腕部劳累后疼痛加剧,持物无力并疼痛,拇指及腕关节活动受限;疼痛重者向拇指及前臂放射。握拳试验均为阳性。均作X线平片检查排除手腕部其他骨关节病变。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近期未用其他方法或药物治疗;③X线确诊病情的患者;④按照医嘱定期治疗;⑤同意接受正骨理筋手法治疗、消定膏外敷。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②有骨折、脱位病史;③拒绝跟随访问者;④对消定膏过敏者;⑤不能配合按时治疗者。
1.5 药物制备
消定膏主要是由紫荆皮、孩儿茶、无名异、大黄、栀子、赤芍、茜草、蒲公英、血竭、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由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甘药制字:Z04010874,30 g/盒。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
治疗组先行常规理筋手法,再行正骨理筋手法,最后再次给予常规理筋手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理筋手法。①常规按摩理筋手法:第一步:放松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在其患侧腕部用一指禅推法或拇指轻揉局部5 min,120~160次/分,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解除局部软组织痉挛。第二步:治疗手法。依次点手三里、阳溪穴、合谷穴、列缺穴各1~2 min。②正骨理筋手法:先牵拉、摇晃第一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各5~10次,调整第一掌指关节、下尺桡关节及腕关节诸骨,同时顺向推理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接着医生右手环握患肢拇指,同时拇指按住第一掌指关节基底部,另一手固定患者的腕部,先轻轻牵拉拇指6~7次,后环摇6~7次,待最后一次环摇时先慢慢向尺侧倾斜牵拉,然后再向桡侧翘起拇指,当拇指背伸到极限时,患者拇指轻轻在牵拉力量下下压第一掌指关节,可闻及“咔嗒”声,矫正第一掌指关节桡背侧骨错缝,最后,术者双手辅助患手做握拳试验,加大尺偏角度,再次逆向推理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术毕。每周二、五治疗1次,1周为1疗程。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2.2 中药外敷治疗
两组在手法治疗结束后均给予消定膏外敷。按患者患侧腕关节周径大小,取一张长度大于该部位2~3 cm的普通麻纸,将消定膏制剂均匀涂在该麻纸上,厚达3 mm,敷于患部,绷带缠绕,胶布固定。每周二、五换药1次,1周为1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治愈:腕桡侧肿痛及压痛消失,手腕功能恢复,握拳尺偏试验阴性;②好转:腕桡侧部疼痛减轻,活动时轻微疼痛,握拳尺偏试验弱阳性;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握拳尺偏试验阳性。
3.2 统计学分析
两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检验水准α=0.05,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3 疗效分析
经治疗1~5周后,治疗组治愈率达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包括治愈、好转)率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治疗组第1~3个疗程治愈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5例。治疗效果见表1,各疗程治愈例数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两种疗法各疗程治愈例数分布情况
4 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筋痹”范畴,多因局部过劳,血不荣筋,或受凉受寒,以致局部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而发病,故治疗采取行气活血、强壮筋骨法。敦煌消定膏由我省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宋贵杰教授在深入研究敦煌医学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精选出十余味中药研制而成。本方用无名异为君,其味甘咸,性寒。甘补血,咸入血,寒能清热,故有化瘀消肿、止痛生肌的作用,以治疗接骨和跌打损伤为主要特色;辅以生紫荆皮、大黄祛瘀活血、疗伤镇痛为臣;佐以孩儿茶、栀子、赤芍清热、凉血、止血,茜草、蒲公英清热、利水、消肿,血竭、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散瘀止痛。诸药合用,能行能散,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改善局部循环等作用[2]。
从本组临床观察统计可知,治疗组采用正骨理筋手法效果明显。本手法特点在于针对腕三角软骨复合体治疗,改善腕关节周围组织的生物力学效应,纠正桡侧腕屈伸肌群持续性张力过高,调整腕关节诸骨与下尺桡关节和第一掌骨的关系,减少腕关节活动阻力,降低腕部肌肉负荷,减轻握力提重时桡骨茎突诸肌腱及腱鞘劳损。
[1]陈渭良,钟广玲,元日成,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2]宋鹏程,姜劲挺,吴建民,等.接骨疗伤除病痛教书育人好园丁──宋贵杰教授传略及学术思想.甘肃中医,1996,9(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