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腺肽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11-16刘天生方宁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4期
关键词:胸腺肽心肌炎病毒性

刘天生 方宁

胸腺肽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天生①方宁①

目的:观察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C、辅酶Q10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患儿血清心肌酶相关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经 字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K、CK-MB、LDH等心肌酶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CK、CK-MB、LDH等心肌酶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病毒性心肌炎; 胸腺肽; 心肌酶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埃可、脊髓灰质炎、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症病变反应,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5%~60%的心肌炎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前仍缺乏特效药物,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2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均符合《全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2]。将5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1±0.7)岁,病程7~30 d,平均(14.5±1.3) d,发病前2周内有病毒感染史者12例。观察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4~12岁,平均(7.3±0.7)岁,病程7~31 d,平均(14.1±2.0)d,发病前2周内有病毒感染史者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毒感染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Q10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将胸腺肽注射液按5 mg/kg体重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滴,1次/d,连续2周。

1.3 心肌酶学指标的测定 所有患儿均于住院第二天和治疗结束后第一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经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其上清液待测。血清心肌酶学指标CK、CK-MB、LDH的测定采用速率法。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心电图基本正常,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下降;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有一定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反复、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升高[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肌酶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心肌酶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酶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比较(±s) U/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比较(±s) U/L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时间 CK CK-MB LDH观察组(n=27)治疗前 226.15±60.34 27.44±7.09 280.21±40.14治疗后 122.12±54.06*△15.03±4.18*△173.29±51.68*△对照组(n=27)治疗前 225.31±60.62 26.91±8.34 278.10±39.40治疗后 140.10±67.07* 19.77±4.25* 190.78±55.34*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数是由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期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反应造成的间接损伤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4]。病毒在对心肌细胞进行直接攻击损害的同时,还能够触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氧自由和脂质过氧化物,以上物质可破坏心肌细胞膜,增加其通透性,从而引起钙离子大量内流,导致心肌细胞坏死[5-6]。心肌细胞坏死后,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细胞内的LDH、CK、CK-MB等释放进入血液中,故通过检测血中LDH、CK、CK-MB的含量和活性,可以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及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胸腺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发挥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作用,还能激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并抑制病毒复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杀灭病毒的双重功效,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之一。本研究结果提示,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CK、CK-MB、LDH等心肌酶学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余红,韩淑英,包巨太,等.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0):2770.

[2] 吴铁吉.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75.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5.

[4] 谭忠友,肖祥彬,易岂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7):866.

[5] 陈瑞珍,陈萍.心肌炎的免疫学作用机制[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0):805.

[6] 农冠荣,吴晓秋.胸腺肽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7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55

①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湖北 长阳 443500

刘天生

2012-04-17)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胸腺肽心肌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应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胸腺肽ɑ1治疗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的影响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