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泰国人学汉语》语音教学部分*

2012-11-15泰国史静儿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人学韵母泰国

〔泰国〕史静儿

一、引言

《泰国人学汉语》是一部针对泰国学习者的中泰合编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后,它在泰国的普及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和泰国高等学校开始使用这套教材(王远霞,2011),而在区域上,它甚至被誉为“东盟地区对外汉语教材知名品牌”(王跃峰、刘香君,2011)。然而,在该教材的影响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关于它的研究目前仍然处在初步阶段。以教材评估为例,笔者仅发现三篇相关的文献(罗珺珺,2010;王明东,2011;王远霞,2011),且这些研究都还不够深入,即没有对教材的每一个部分进行足够的探讨。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笔者针对其语音部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评估,希望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该教材,也能够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可借鉴的修订建议。

二、关于《泰国人学汉语》

《泰国人学汉语》是中国中山大学和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合编的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由徐霄鹰和周小兵编著,于2006年出版。该教材是“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国别汉语教程系列”之一,专门为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编写,为此它曾被评价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别汉语教材”(刘晓勋,2009)。按计划该教材共编四册,但实际仅出版了三册。每一册包括学生用书(称为《课本》)和配套的练习册(称为《练习》),一册可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使用一学期(王明东,2011)。

如上所述,目前关于《泰国人学汉语》的研究刚刚起步,笔者搜集到的主要文献仅有三篇,分别是罗珺珺(2010)、王明东(2011)和王远霞(2011)。这些论文考察了该教材的语音、词汇、语法点、文化、练习、课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就语音部分来说,这些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语音部分的编排,研究结果大都肯定了《泰国人学汉语》的编排处理。具体来说,王明东(2011)认为该教材将语音部分分配在第一册的前十课中可以弱化语音教学的枯燥性,使学习任务不过于集中,但也不至于使语音学习失去连贯性,同时这种与课文交叉的教学模式还起到鼓励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的作用。另外王远霞(2011)还认为《泰国人学汉语》在第一课就对汉语拼音全貌进行了介绍是它做得比较科学的地方;第二个关注点是语音教学方法。研究结果基本上肯定了《泰国人学汉语》的方法,其中最受到赞扬的是汉泰语音对比法的使用。《泰国人学汉语》给学习者指出汉泰相同的语音,可以起到促进正迁移的作用,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音;同时教材也指出汉泰语音的不同,重点介绍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讲解泰国学习者经常出现的偏误并提出了具体的纠音手段,这些做法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王明东,2011;王远霞,2011;王跃峰、刘香君,2011)。然而,也有研究者对其教学方法提出了批评:王明东(2011)认为该教材的语音部分缺乏舌位图、汉泰调值对比等必要的图表。

以上这些研究开辟了我们对《泰国人学汉语》的研究新道路,但是它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拿《泰国人学汉语》和其他同类教材相比。①罗珺珺(2010)研究对比的是《泰国人学汉语》、《体验汉语》和《实用汉语课本》;王明东(2011)研究对比的是《泰国人学汉语》和《基础汉语》(Prapin Manomaivibool编著);王远霞(2011)研究对比的是《泰国人学汉语》和《汉语教程》。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固然可行,但由于他们没有事先制订客观的标准,其所考察的角度可能不够全面,为此本研究试图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先制订国别化教材语音部分的评估项目,再从这些角度着眼详细考察《泰国人学汉语》第1—3册的语音教学。

三、《泰国人学汉语》的语音教学部分②本文的研究范围不包括《练习》里的“听力练习”。

(一)编排形式

该教材使用分散式语音教学,即把语音知识分散在各课,共占第一册的前10课,它们是教材的语音入门阶段(罗珺珺,2010)。每一课的语音教学集中在《课本》的“语音”部分,这一部分包括“学习”和“复习”两大板块。③此处有两个例外:第1课没有“复习”,而增加了“汉语拼音系统介绍”;第10课没有“学习”,只有“语音复习”,用来总结前9课内容。“学习”部分内容比较多,一般占用两页左右。该板块首先用表格展示该课将要讲解的内容,随后为“发音要领”、“注释”和“训练”等环节。“复习”部分内容则比较少,仅罗列了一些拼音,其中的语音单位都是前面学习过的。

第一册前10课结束后该教材没有再出现专门的语音教学内容,然而在后面的“会话练习”板块出现了“读对话”环节,但是教材没有说明这一环节的目的和要求,因此笔者不清楚它是用来训练阅读,还是用来训练语气、语调。

(二)教学内容

该教材语音部分的内容包括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包括轻声、变调)以及整词发音。就前三个内容来说,它们在各课的分布如下表。

表1:《泰国人学汉语》声母教学内容分布

表2:《泰国人学汉语》韵母教学内容分布

续表

表3:《泰国人学汉语》声调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分布

(三)教学方法

笔者归纳了《泰国人学汉语》的几种语音教学方法,它们分别是:

1.用表格展示声、韵、调组合。如表4为第6课所展示的声母ɡ、k、h和韵母uɑ、uo、uɑn、uɑi以及四声的组合。

表4:《泰国人学汉语》第6课声、韵、调组合展示

2.对语音单位进行语音学描写。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发音要领”环节,也有少量用于“注释”。以第2课为例,它对ɑo的描写是:“这里的ɑ发成[∝],发音时嘴巴张得很大,舌头更靠后;发完后,舌头准备发u,但是不需要把它们真的发出来。”

3.突出汉泰语音的异同。相同的语音如第1课对u、i的讲解:“单韵母u发音与泰语的一样,单韵母i与泰语的一样。”相异的语音如第6课对zi的讲解:“zi跟泰语的相近,但是注意,发音时是舌尖(不是前舌面)顶住下齿背(不是上下齿之间)。”

4.对一些拼音规则进行特殊处理,如把yu写成yu(ü)、把jiu写成ji(o)u、把sun 写成su(e)n、把zui写成zu(e)i。教材还给学习者解释了这种处理方法,例如第4课对iou的解释为“iou跟声母相拼时,书写形式省略中间的o,写成:jiu,qiu,xiu;为了不使大家混淆,本教材第一册将一直这样写ji(o)u,qi(o)u,xi(o)u。”

5.以音节形式引进个别音素的教学,如第6课讲解zi、ci整个音节的发音,从而使学习者间接掌握韵母-i[ɿ];第8课讲解zhi、chi、shi、ri整个音节的发音,从而让学生间接掌握韵母-i[ʅ]。

6.提供大量的“读音节”训练材料。在训练环节里以词为单位训练该课以及前面学过的声、韵、调,并给出这些词语的汉字和泰语翻译。

7.提供大量的辨音训练材料,分为“辨音节”和“辨声调”两种。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教学方法有时是融合在一起的,例如方法2和方法3经常一起使用,即,使用语音学的描写来说明汉泰语音的异同。

四、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应然性评估项目

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材料,目前还没有针对国别化教材语音方面的评估标准体系(王明东,2011),因此笔者自己制订了一个国别化教材语音部分评估项目,力图将本研究的视角做到更加全面、客观,然而该评估项目只是笔者的初步探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仍然有待完善。

(一)相关研究

笔者认为制订本研究的评估标准以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相关的教材评估研究成果,了解它们对好教材的性质和教材编写原则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评估视角。笔者认为与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相关的评估领域包括通用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国别化教材研究和教材语音部分研究,下文分别回顾这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对于通用对外汉语教材,笔者参考了李晓琪(2005)和林玉莲(2011)的研究,前者归纳出了《博雅汉语》系列教材的特点;后者则通过回顾对外汉语教材评估标准确定了它的评估角度。综合这两项研究,笔者发现,我们评估一部教材可以从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角度来进行。具体来说,“针对性”指教材适合学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需求、学习阶段、母语和背景文化;“科学性”指教材编排合理,内容准确、规范,讲解简明,知识具有系统性并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学习规律;“实用性”指学习者感到教材内容学了有用,教材便于课堂操作;“趣味性”指教材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版面活泼、美观。

对于国别化教材,研究者认为它最大的特点是针对性非常突出,体现了使用者的地域特征(衣玉敏,2011;王跃峰、刘香君,2011)。具体来说,国别化教材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语言和独特文化(卢晓等,2011),也要充分进行汉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李禄兴、王瑞,2008;卢晓等,2011;王跃峰、刘香君,2011)。

对于教材的语音部分,研究者认为它的编排应该照顾到汉语语音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宋海燕,2009;刘晓勋,2009),然而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语音教学总体比较薄弱,其教学只在初级阶段进行,而中高级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气、语调等内容却很少编入教材(宋海燕,2009)。其内容安排还应该考虑学习者的汉语语音习得难易程度和他们的交际需要(刘晓勋,2009)。此外,研究者还认为教材应该重点讲解学习者的发音难点(刘晓勋,2009;延慧,2009)。

(二)本文的评估项目

由于国别化教材是对外汉语教材的一种类型,笔者认为它和通用教材的评估标准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李禄兴、王瑞,2008),即上文提到的通用教材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标准也应该适用于国别化教材的评估,因此笔者把这四个方面确定为本研究的基本评估项目。加之,考虑到国别化教材的针对性比通用教材更强,笔者在这四个方面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其针对性。另外,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教材的语音部分,以上这些方面的考察只针对其语音教学。

确定了大致的评估标准之后,笔者综合上一节所回顾的研究成果和本人观点制订了具体的评估项目,详见表5。

表5: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评估项目表

续表

五、对《泰国人学汉语》语音教学部分的评估结果

(一)针对性

1.对比学习者母语和汉语语音

笔者认为《泰国人学汉语》将汉泰语音对比进行得相当彻底,几乎把所有的汉语语音单位与相同、相近或容易混淆的泰语语音相比较,一方面促进了相同语音的正迁移,另一方面避免了相异语音的负迁移。笔者充分肯定该教材的这种做法,但同时也发现它在个别地方有“过度对比”之嫌,即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了汉泰语音对比,如第4课说“iou跟泰语的近似,特别是第一声和第二声的音节。但是,在发第三声、第四声音节时,中间的[o]很明显。”笔者认为虽然iou在阴平和阳平音节时确实比在上声和去声音节时更像泰语的[iu],即中间的[o]较弱,但归根结底它和泰语的[iu]还是不同的。然而,经过该教材如此解释,学习者在发阴平和阳平音节的iou时很有可能直接使用母语的[iu]来代替,这样一来对比法反而造成了负迁移。

2.外语翻译准确

该教材的泰语翻译和审订都是由泰国教师完成的,总的来说其翻译准确、自然。但笔者还是发现了一处翻译错误,出现在第6课,它对zi的讲解是“发音时是舌尖……顶住下齿背”,但泰语翻译却是“(上齿背)”。

3.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阶段

笔者认为该教材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它为了避免学习者因拼音的误导造成发音错误,在第一册把yu、jiu等音节写成了yu(ü)、ji(o)u,而等学习者的语音知识相对固定了之后,到了第二册才开始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拼音规则。

4.适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该教材的使用对象基本上都是成人学习者,他们的分析型思维方式已经相对成熟,教材里出现了大量的辨音训练,笔者认为它非常适合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然而,成人学习者还有一个特点,即他们的隐性学习能力较差,因此教材的解释应该尽量详细,避免出现话语含糊不清、需要学习者自己醒悟的现象。《泰国人学汉语》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但也有个别地方的解释过于含糊,不足以说明问题,如第1课说“单韵母ɑ发的[A],跟泰语的相似,但是不完全一样,请注意”,却没有进一步解释它们怎么不一样,学习者应该注意哪一方面的问题。

(二)科学性

1.内容编排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规律

虽然多数研究者都肯定了《泰国人学汉语》的编排(详见本文第三部分),但是笔者认为实际上它的编排存在一些问题。从表1、2可以看出,该教材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和韵母表的顺序来编排的,然而这样的编排可能导致难音出现在前面,违反了泰国学习者的汉语语音习得规律。例如,已有的研究发现,ü对泰国学习者来说是很难的一个韵母,其难度和其他单韵母不在同一个级别上(陈娥,2006;刘尚林,2008;吴碧莹,2011),然而该教材把它和其他单韵母都放在第1课进行教学,这无疑会给刚刚入门的学习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打击。

2.语音知识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

对于声、韵、调系统来说,《泰国人学汉语》完整地讲解了它们的内容,并在第10课进行声、韵、调系统的总结,使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然而,从整个汉语语音系统来看,该教材没有在中高级阶段进行语气、语调等方面的讲解,导致它缺乏宏观上的系统性。

3.内容准确规范

《泰国人学汉语》的讲解内容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语音学以及汉泰语音对比的研究成果,大体上准确、规范。然而,笔者还是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第1课的韵母表中出现了io这个不存在于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韵母;第2课的“发音要领”误把[ɑ]写成[∝];第3课误把en、enɡ的e[ə]解释为“跟泰语中的([e]——笔者注)一样”;又在第1课出现这样的解释:“单韵母e发音与泰语的一样”,而事实上虽然汉语和泰语中这两个韵母的国际音标都是[ɣ],但它们的实际音值还是不同的。

4.讲解简明易懂

《泰国人学汉语》的讲解基本上都是一两句话,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基本上符合了这一条标准的要求,但是其中的语音学术语和国际音标的使用对一些学习者来说可能太难。

(三)实用性

1.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交际需要

从宏观来看,《泰国人学汉语》在前10课把汉语语音系统的主要内容都教完,使学习者在学习的前两个月就能基本掌握汉语语音全貌①以教材1册20课,使用1学期(约4个月)来计算。,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这是它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但是从微观来看,每一课的课文所包含的语音和课后讲解的语音知识对应不上,导致语音教学无法帮助学习者克服当下所面临的实际发音问题,如第1 课的一段课文是:“王美,你好。/你好,小平。”其中出现了ɑnɡ、ei、i、ɑo、iɑo、inɡ等韵母,而它的语音部分却讲解了ɑ、o、e、i、u、ü六个单韵母,显然和课文脱节。

2.对发音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笔者认为《泰国人学汉语》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即把握了泰国学习者的发音难点,并把它们当作重点进行讲解。例如,研究发现舌尖后音zh、ch、sh、r是泰国学习者的发音难点(罗珺珺,2010),教材便在第8课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讲解。

3.补充语音之外的其他知识

《泰国人学汉语》在“读音节”训练里给所有音节都注上了汉字和泰语翻译,也给“辨音”训练和“学习”板块中所出现的部分词语注上这些内容,让学习者意识到这些语音是有意义的,语音和词汇的学习是有联系的,从而利用学习者表达意义的渴望来调动他们的语音学习积极性。

4.便于课堂操作

《泰国人学汉语》的一些教学方法使语音教学比过去更容易操作,例如[ɿ]和[ʅ]是难以单独教学的两个韵母,教材则通过整个音节发音来教这些韵母,既节省了讲解时间,又方便了课堂操作。然而,该教材没有提供舌位图和汉泰调值对比图,使元音和声调教学缺少了重要的工具。

(四)趣味性

1.弱化语音教学的枯燥性

笔者同意已有研究的观点,认为《泰国人学汉语》把语音教学分散在前10课可以减少语音教学的枯燥性,使学习任务不过于集中,然而它在各课的内容分配却不太平衡,如第4课共教9个韵母而第9课仅教2个,可能导致教学内容较多的课相对枯燥一些。

2.教学、训练方法有吸引力

《泰国人学汉语》没有设计有趣的语音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讲解和训练,因此可能不足以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版面美观

《泰国人学汉语》给“学习”和“复习”两个板块的题目配上了小图案,也用颜色突出了小标题,既美观又突出了条理,然而它的泰语排版存在一些问题,即有时在词的中间换行,违反了泰语的书写规则。

表6:《泰国人学汉语》语音教学部分评估结果简表

续表

从上述评估结果来看,本文支持了过去的一些研究结果,即认为《泰国人学汉语》在编排上分散了难点,减少了语音教学的枯燥性,并肯定了其汉泰语音对比法的使用。同时,本文也得出了一些与前人不同的研究结果:

1.以往的研究对《泰国人学汉语》的针对性给予了很高评价,本文却发现它有“过度对比”之嫌,即教材不一定为了突出针对性而对每个语音单位都进行汉泰对比,而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2.王明东(2011)认为《泰国人学汉语》“将语音学习和词汇、句子相结合”,可以让学习者“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本文则发现,该教材的课文和语音教学内容脱节,并没有把语音和该课的词汇、句子结合起来,难以做到“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此外,过去对《泰国人学汉语》的研究基本上只关注其针对性,本文则从更全面更细致的角度来审视该教材,补充了《泰国人学汉语》教材评估这一方面的空缺。

六、结语

《泰国人学汉语》出版后的几年来,一些研究者意识到了它在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中的重要性并对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拿它和其他同类教材相比,并把关注点集中在针对性上,从而评价它们的优劣。笔者充分肯定这些研究的尝试,但同时也认为它们的研究方法仍有提高的空间,即可以从更全面、客观的角度来评估该教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综合了与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评估相关的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着眼于教材的语音部分制订了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评估项目表,并以它为标准对《泰国人学汉语》语音部分进行了应然性评估,评估结果评判了过去的研究发现。笔者认为本研究最大的贡献是:它丰富了我们对《泰国人学汉语》的优点和不足的认识,也可为该教材的修订提供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然而,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评估的过程仅基于理论和教材的书面考察。为了让评估结果更上一层楼,笔者建议感兴趣的研究者可以从教材的使用这一角度着手,验证本文评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是否为真。

陈 娥(2006)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禄兴、王 瑞(2008)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特征和编写原则,《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晓琪(2007)《博雅汉语》编写实践与编写原则,《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玉莲(2011)泰国中学《创智汉语》教材评估,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刘尚林(2008)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法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刘晓勋(2009)泰国高校中文系汉语语音教学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卢 晓、余 瑾、汪苑菁(2011)对外汉语教学的国别化思考——以对泰汉语教学为例,《中国电力教育》第32期。

罗珺珺(2010)泰国三套常用初级汉语教材练习设置比较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海燕(2009)对外汉语教材语音教学编排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11期。

王明东(2010)两套泰国国别化汉语教材的对比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远霞(2011)国别化教材与通用型教材的对比研究:以《泰国人学汉语》和《汉语教程》为例,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跃峰、刘香君(2011)区域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之我见——以《泰国人学汉语》为例,《贺州学院学报》第3期。

吴碧莹(2011)泰国中学生初级阶段汉语语音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大连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延 慧(2009)以学习者为中心对泰成人汉语教材的分析与设计,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衣玉敏(2011)对外汉语国别教材建设研究,《重庆与世界》第15期。

猜你喜欢

人学韵母泰国
声母韵母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单韵母扛声调
北人学没
泰国的中秋节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去泰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