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园林的纳西族情愫研究

2012-11-15魏开云

绿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照壁纳西纳西族

唐 帅,魏开云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

1 引言

丽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滇西北中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纳西族渊源于我国古代西北河湟地带的氐羌人,以后向南迁徙至四川省的岷江上游,又向西南方向迁至雅砻江流域,再南迁至云南省的金沙江上游的东西地带[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民族结构及历史发展形态,孕育了丽江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

木府位于云南丽江古城西南隅,被人们称为“丽江紫禁城”、丽江古城的“大观园”,它曾是丽江纳西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平定云南王,派兵征讨云南。1382年,丽江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率众归降,朱元璋赐其木姓,并授其为丽江军民府世袭土知府。木府是木氏土司的宫室,始建于元,盛于明,衰与清,重建于1996年,现存的建筑面积仅相当于最辉煌时期的1/3,是丽江纳西族园林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2 丽江园林的选址

丽江古城是丽江园林的代表,孕育了丽江独特的纳西文化。古城在布局上,充分的利用了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平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玉泉水从象山山麓流出,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和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整个古城形成为一个主要街道依傍主河道,小巷居民临支渠,让泉水穿街过巷,穿墙过屋,使古城形成一派“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神奇高远山城风光。

以木府的选址为例,木府占地3.1hm2,据《丽江府志》记载,从前的木府殿堂巍峨、布局严谨,仅中轴线就有369m长,中轴线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楼、玉音楼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不同于“坐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说法,木府的整个建筑群体坐西朝东,其选址、布局讲究风水、地望和避讳。衙署建在狮子山,意为“玄武”;左有城池及金虹山,意为“青龙”;右临白马龙潭,意为“白虎”;前方坝子平展,远处有震青山,寓作“朱雀”。四方街、关门口一带,建筑平面呈阴阳图形,层层环拱,从里向外拓展,府前有流经古城而来的西河环绕,背依山陵,前抚平川。由于皇帝所赐的土司姓氏为“木”,而木又为纳西东巴教中的神秘崇拜物,根据东方属木,故衙署坐西朝东,以受木气[2]。从平面总体布局上看,木府采用中轴式的规则布局,在中轴线上构成了前三、后三的格局。其中,前节为忠义坊、仪门及宫前广场;中节及木府,分为外朝内廷、木家院及玉花园四部分;后节以狮子山结束[3]。

不同于一般中原皇家园林的静水,木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木府的北、东、南三面有护城河环绕,府内有小桥流水,花木草坪,雕栏玉柱和曲径回廊。木氏土司引西河进入木府的护城河,既有防护功能,又增添了几分官府的威严(图1)。

图1 木府内水景

3 丽江园林的建筑特色

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其布局是正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正房对面为一堵照壁,故称“三坊一照壁”。正房较高,两侧厢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一般安置漏窗。正房三件的两侧各有“漏角屋”两间,前面为一小天井,或称“一线天”,用以采光、通风及排雨水。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数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横梁两端钉裙板,当地称为“风火板”。三坊与照壁合围成一个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大天井,砖石铺地,放置各种盆景花卉。三坊的构架均为蛮楼吊厦,组合成“跑马转角楼”。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一坊楼下当畜厮,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四合五天井是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中间一个大天井,四角四个小天井。正房朝东南,四坊两层三间,各坊相交结构为“头梁合抱柱”,正房及两厢为骑厦楼,形成古民居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

丽江纳西族人居民屋至今保留有大量的悬山做法;屋顶的升起与举折较大,屋顶曲线比大理白族民居的曲度更大,更为舒展;此外几乎见不到两个方向的直屋顶平面相交产生的斜沟,这样技术要求不高,而且减少漏雨的可能。这些从建筑历史的角度来说又比大理白族民居有其更深远的历史,说明其更多地接受了唐宋中原建筑的影响;同时,在平面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也很少有像大理白族民居那么经典,结合地形灵活变化的较多。由此可见,丽江纳西民居既体现了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在各地、各民族的民居建筑中,它可以独树一帜[4]。

在木府里,木家院就采用了纳西族传统的一进三院的四合院布局,环境优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民居院落,多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组合,融一般的四合院和当地土木结构特色于一体。窗户和天井的使用,使人与自然直接对话,形成一种富有韵律的生态美的组合,给庭院风景带来了宁静和温馨。隆冬天气,室外寒气逼人,室内暖气洋洋,观赏植物的布置,春意盎然,对比强烈。墙上攀附有藤本草木,郁郁葱葱,使整个院落显得生气盎然,绿茵婆娑,花气袭人,舒适幽静。庭院中丰富的自然色彩、有没的姿态及风韵更增添了纳西建筑的美感,使之产生出一种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这种复合人们生活和工作要求、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环境,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世外桃源景色,让人感到舒适、雅致、美观,犹如处于宁静、优美的自然界中,触景生情,感受到有限空间中无限丰富的意趣[5]。

4 园林建筑小品

4.1 照壁

照壁在纳西族民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以三坊一照壁为重点,石砌勒脚、粉白的照壁,砖瓦的檐顶三段匀称的比例及紧靠照壁的花台,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照壁顶部有一滴水与三滴水两种形式,它与其他各坊屋顶取得了和谐统一的效果。檐部的砖砌线脚自然大方,有的线脚砖上还绘有黑白花饰的素画,讲究的或镶以大理石,显得素雅秀丽[6]。一进木府,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块照壁。照壁有反光、聚财避灾的寓意,所以几乎每个四合院里都会出现它。而照壁在木府的出现,更体现了纳西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很好交融,从而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丽江纳西园林文化。

4.2 牌坊

人们常说“大理有名三塔寺,丽江有名石牌坊”。木氏土司府署前的石牌坊,称曰忠义坊。石牌坊为“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6年)破石取材,至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1年)明神宗皇帝钦赐“忠义”圣旨,时任土知府职的木增把“忠义”圣旨镌刻石牌坊上,才始举石材齐备的忠义石牌坊竖柱上梁的建坊工作,其间经历近5年时间。建造忠义石牌坊的石料,选取打鼓(今大具)地的汉白玉石料,打鼓距丽江近百里路,可见当时搬运石料的艰辛程度。建造石牌坊时,先挖土垒筑土坡,在土坡上滚运石材,接竖石柱,逐级垒筑而上,直到石柱接竖完毕,此为竖建忠义石牌坊石柱的奥秘。场前的池塘,是当时取土垒坡时留下的塘坑,最后将所用泥土移填建造御音楼的地基,御音楼也称五凤楼。

忠义石牌坊高三丈三尺,寓有纳西东巴教的三十三层天的文化内涵,宽二丈八尺,寓有东巴教记日记月文化来历的二十八宿象征。四柱建构三门,中十尺,侧九尺,为正房开间格局,石柱通天式,仿其木结构式样,上下有六檐,檐下有斗拱,下层二挑,都为斜拱,下依石柱而雄踞四头狮子,二公二母;后有两头石狮鱼和两个云鼓护撑。四柱顶座各有向内外的两具望进出犼,以示祝主人出入平安。其坊上台面雕刻有二龙捧“圣旨”图案,其左右两侧石面上雕刻有二尊男女图案,左为托日阳神,也叫陆神;右为托月阴神,也叫色神。陆色二神为纳西东巴教创世神、造物神,也是制度礼德的文化神。故寓称圣旨为规范纳西子弟的礼德文化。下台雕刻“忠义”二字的石面两侧,又雕刻有一牦牛和一老虎图案,它为纳西族的门神具象。其寓有门神护卫“忠义”圣旨,诚表木氏土司对中央王朝笃守“忠义”的情怀[7]。

坊前有西河水,水上建有一座石拱桥,明代初土司所建,比较独特的是这座桥宽达9.6m,长却只有3m,这种做法是为了和忠义坊相对应。据说此桥造型仿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桥拱为全拱砌圆桥,桥面中间高,两边低,形似一具马鞍而称为马鞍桥,也叫御带桥。

4.3 门楼

门楼是丽江纳西族民居的装饰重点,通常有两种设置方式:一是大门及二道门,大门的门楼在一漏角天井独立设置;二是不设置二道门,门楼多附山墙或后墙而设,偏于一端,忌设正中,多朝东或南向,取“紫气东来”、“彩云南现”等吉祥之意。

门楼形式有砖拱、木过梁平拱及木构架式三种,以砖拱式最多。砖拱式门楼多半作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楼形式,简板瓦顶用砖层层挑檐,端部起翘;门洞边框的墙柱一般用砖缝整齐的青砖镶面,檐下及门洞边的砖常饰有颇为精美的线脚,有点还局部镶以带花纹图案的大理石块。木过梁平拱式门楼为砖木混合结构,以木过梁承托,外包薄砖组成三滴水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屋顶多为一滴水的双坡屋面,檐下用多层花板、花罩装修。门楼造型生动,细部丰富,它与整个民居简朴的立面对比鲜明,重点突出[8]。

图2 忠义石牌坊

4.4 其他园林建筑小品

丽江园林的纳西族情愫渗透到纳西人生活的点滴,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正房必设厦子,它具有供吃饭、会客、休息和操作副业等多种功能。正是由于厦子宽大,房间的进深一般较浅。厦子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及纳西族人民喜爱户外活动的特点分不开。

纳西族民居中,有些人家还在“风火板”上角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木府的万卷楼就运用了“悬鱼”的建筑形式,木府的万卷楼是木氏土司存放书籍、文卷的地方,避火十分重要,“悬鱼”有此寓意。“悬鱼”长度约为80cm,造型轻巧。

纳西族民居在石砌勒脚上有做成如意图案的,檐口瓦当烧制成不同的吉祥图案,无机中央装放一个头朝外的瓦质座狮(瓦猫),有招财进宝之意,起到装饰与镇宅的作用。还有在天花、顺墙板、梁坊、柱头、山墙面、楼梯等施以彩绘的,但通常图案色彩较为单纯简朴,与整个民居的清新格调取得和谐一致的效果。

5 铺砖及装饰小品

5.1 铺砖

纳西民居的一大特色是古朴中透出清幽,恬静中显出古雅,是极有特色的民居庭院。门前即渠,屋后水巷,跨河筑楼,古城中“家家有院,户户养花”,庭院是民居平面构成的中心,其地板按民间风格铺砌成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体现了多民族建筑艺术的融合。天井是丽江纳西民族民居平面构图的中心,底面通常用块石、瓦碴、卵石等简易材料按民间风俗铺砌成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四蝠闹寿”、“麒麟望月”、“八仙过海”等,有着强烈的装饰效果。因天井近似方形,故铺砌的图案多有向心性。

厦子的铺地同样用大方砖、六角砖、八角砖、等与卵石、瓦碴间隔组砌,但因不是方形,故不强调向心性,一般也不再作象征意义的图案以避免与天井铺地重复,通常组成很有韵律感的几何图案,装饰趣味很浓,它与两端厦子照壁及房间木门隔扇的雕饰相呼应,构成很有吸引力的活动空间。

5.2 木雕

传统的纳西族木雕原来主要是用在建筑装饰和宗教祭祀等方面。木雕主要在窗、梁、柱、斗拱和牌楼上,石雕主要在碑碣、石坊、阶石及墓门上。这种木雕艺术的特点是镂空,层次很复杂,有三层到六至七层的。题材方面一般常见的有双凤朝阳、金鸡牡丹、十八学士(十八只鸟)、二八争茶(八哥山茶)、二云争梅、二云抱日、二龙戏珠和降龙伏虎以及凤抢牡丹等,还有串枝连、如意图、暗八仙、水波浪、菊花图、四季博石等。这些木雕艺术图案清秀,细而精深,线条生动,形象逼真,鱼腾虎跃,栩栩如生,而且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城镇民间住房和农村普遍农民的门窗上,都有精美的雕刻(主要在正房堂屋六扇格门上),而从事于这些雕刻的作者也多是有此业余爱好的农民[9]。

纳西族正房堂屋一般为“美女窗”、“六合门”。门窗、隔扇雕刻“四季博古”等图案,精巧别致,古色古香。“四季博古”(意为孵抱四季),从左至右,春为雄鸡葵花,松鹤同春;夏为鹭鸶踩莲,锦鸡牡丹;秋为鹰立菊丛;冬为喜鹊争梅,孔雀玉兰。此为四季平安、吉祥如意、福禄寿禧之意。

6 结语

纳西族的自然崇拜,让他们有着自己的环境伦理。即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兄弟之情,人与自然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而非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这种思想使纳西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即使长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丽江园林始终保留着自己的风格。丽江园林没有过多繁琐、奢华的装饰,舒适中不乏清幽、古雅,这是纳西人低调、朴素的性格的体现。对于外来文化的影响,纳西人采取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秉着实用、舒适的原则,有选择的接受。正是这种态度,丽江园林秉承了纳西人独有的审美特点,使纳西族情愫融入了丽江园林的每个角落。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对纳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应对这种冲击,任其发展显然是不行的,只有采取更为积极、谨慎的态度,结合纳西文化进行分析,才能继承和发展成为真正具有丽江特色的园林。

[1]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2]任 点.原乡丽江[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3]肖 晖,魏开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分析丽江木府和北京故宫异同[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33~34.

[4]李群育.新编丽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5]杨桂芳.丽江绿色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6]徐 霁.云南图典-丽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7]木丽春.丽江古城史话[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8]马建武.云南少数民族园林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9]纳西族简史编写组.纳西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照壁纳西纳西族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照壁:从“光天化日”到“五福捧寿”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安纳西
安纳西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纳西鲁丁的微笑
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红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