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亡事件调查报告及施救、自救指南
2012-11-15董煜嘟嘟鱼徐国伟王灿
文|董煜、嘟嘟鱼、徐国伟 图|王灿
暑期是学生溺亡事故的高发期,今年6月份,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山东、湖南、黑龙江三起中小学生溺亡事故的紧急通报,在同一天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针对近期溺水事件频发,本刊对今年发生的学生溺水事件进行了调查统计,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救生方法,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一、对溺亡事件的统计分析
1、溺亡事件发生的原因
具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至今,全国共发生中小学生溺亡事故33起,其中事故发生地点在农村地区的达22起,占总事故的60%以上。之所以会呈现这一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农村许多父母在外地打工,造成大量的留守儿童。随着暑期的到来,学校放假,天气炎热,孩子们难以抵制一池清凉的水,加上父母不在身边,老人们又力不从心,使他们更容易出现意外。
(2)农村一些配套设置缺乏,没有像样的游泳池,也没有专门的暑期游泳培训班,天性爱玩的孩子们只能在自然水域中嬉戏玩耍。由于水域情况复杂,很容易发生意外,再加上游泳技术不过关,缺乏相应的急救知识和自救能力,致使悲剧发生。
(3)由于地域特点,农村池塘、河流、水库等自然水域较多,加上缺少相应的警示标志和必要的防护措施,使之成为事故的高发地区。
2、溺亡人群的分类
具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至今,全国中小学生溺亡总人数约80人,其中因洗澡、玩水、不慎落水等原因溺亡的有33人,约占总人数的41%;因下水游泳溺水致死的有33人,约占总人数的41%;因施救死亡的有14人,约占总人数18%。
与游泳池馆相比,自然水域没有相关的救护人员,水下情况不明,无法了解水下河床的深浅,是否有暗流、水草等,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造成惨剧的发生。
通过调查相关资料了解到,在溺亡者中,有一部分是不会游泳的。这类人群溺亡的主要情况是:中小学生在靠近自然水域的地方嬉戏玩耍,不慎掉入水中,或在较浅的水域中洗澡,由于水底情况复杂多变,导致发生溺亡事故。
会游泳者溺亡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在非开放性的水域游泳,像住宅周边的池塘、水库等,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与游泳池馆相比,自然水域没有相关的救护人员,水下情况不明,无法了解水下河床的深浅,是否有暗流、水草等,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造成惨剧的发生。
最后有一部分溺亡事故是因施救导致,也就是为救助落水者而发生的溺亡事故。这一现象的发生也折射出中小学生自身对于救助常识的严重缺乏,针对如何施救一无所知,情急下贸然跳入水中,导致自己和被救助者同时溺水身亡。
二、救生的基本原则及观察
根据上文统计,因施救导致落水者和施救者双双溺亡的比例不在少数。如果在自然水域游泳时突然看到有人落水发生危险,身边又没有人帮忙救助,这时应该如何进行施救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救生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1、救生原则
如果发现溺水者,在施救过程中应遵照以下原则。
(1)岸上救生优于水中救生。
岸上救生时,救生员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视野广阔,有利于观察和锁定目标,能更好地提高救助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2)器材救生优于徒手救生。
使用合适的器材救生能够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更安全、更有效、快速地救助溺水者。在器材的选用上,可以在附近寻找较长且结实的木棍、竹竿等进行施救。
(3)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生。
团队救生时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在救助时间上会更快,抢救操作上会更准确、有效,对溺水者的生命安全会更有保障。
(4)先救有意识后救无意识的。
救生员面对同时发生的多起溺水事故,先对有意识的溺水者进行救助,再去救助无意识的溺水者。
2、施救前的观察和判断
如发现溺水者后首先保持冷静,拨打救助电话,不要贸然跳入水中,然后对不同的溺水者进行观察判断。不同的溺水者的表现和施救方法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不会游泳者、游泳技能较差者、受伤者和无意识者四种情况,详见表格。
三、简要施救方法及心肺复苏
这一部分介绍的施救技术属于专业游泳救生员使用的技术,若没有经过培训和训练,不建议尝试这些方法,仅供参考。
施救方法主要分为间接赴救和直接赴救两种。
1、间接赴救
间接赴救,简单的说就是施救者不直接跳入水中,而是对正在挣扎的溺水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使用辅助器材进行施救。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是优先选择的一种赴救方法。
在发现并判断溺水者的基本情况后,如果可以使用间接赴救,首先要迅速在附近寻找可利用的器材,如较长且结实的长竿、木棍、绳子和有浮力的物品等。使用长竿、木棍或绳子等伸向溺水者,在拽回过程中应尽量降重心降低,保证自身的安全。
2、直接赴救
直接赴救是指施救人员在不能采用间接赴救技术的情况下入水赴救,包括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运送6项技术环节。由于篇幅有限,只对其中部分环节进行简要介绍。
(1)接近
入水后可从背面、侧面和正面接近溺水者,一般情况下背面接近最常用。如果溺水者尚未下沉,两手在水面上挥舞挣扎时,可采用侧面接近技术。正面接近技术是在无法采取前两种技术的情况下采用的。
A.背面接近
一般最常用,游至距溺水者1至2米处停下,接近溺水者时,两手从背后托腋,然后一只手托腋,另一只手从溺水者的肩部向下夹胸或双手拖腋下。
判断溺水者的分类及赴救措施一览表
B.侧面接近
游至距溺水者3米处,转向溺水者的侧面游进,看准并果断用右手抓住溺水者近侧手腕部,将溺水者拉向自己胸前,用左手夹胸或双手托腋下。
C.正面接近
救生员入水后,游至离溺水者3米左右急停,下潜至溺水者髋部以下,双手扶溺水者髋部,将溺水者转体180°。然后,右手托腋,另一手夹胸或双手托腋下。
注:接近时,要尽量避免与溺水者正面接触。如溺水者正在挣扎,用语言引导让溺水者保持冷静。对于无意识的溺水者要立刻接近并实施救助。
(2)解脱
解脱是指施救人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由于篇幅的关系,下文中只介绍几种常见的解脱技术。
A.单手被双手抓握解脱法
以左手为例,施救人员的左前臂被溺水者双手抓握,施救人员右手虎口向下,用力撞击溺水者的右手腕部,使溺水者松开一手,并紧握溺水者右手腕,然后,救生员上身前倾,以右上臂近肘处回击溺水者左手腕部,致使全部解脱,并趁势将溺水者的右手向施救人员自己的右侧拉出,及时将溺水者转体至背贴救生员前胸,然后有效控制溺水者。
B.腰部正面被抱持解脱法
施救人员正面双臂肘部关节以下和躯干同时被保持时,则先臀部后顶,双臂前推,含胸收腹,趁隙抽出一手对溺水者夹鼻、盖嘴、托颌,使其头部后仰;一手移至溺水者后腰抱紧,并用力向自己方向压,迫使溺水者松开双手,然后及时将溺水者转体至背贴施救人员前胸,从而有效控制溺水者。
C.头发被抓压腕扳指解脱法
溺水者用手抓住救生员的头发,施救人员一手紧握溺水者抓发手的手腕,另一手则拉溺水者抓发手的手指;同时,施救人员的头部向扳拉手指方向倾斜,迫使抓发手松开。解脱后,及时将溺水者转至背贴施救人员前胸,有效控制溺水者。
(3)拖带
当接近溺水者后可将其拖带至岸边,一般情况下常使用托腋拖带技术,因其比较省力,易于控制溺水者。施救者双手托住溺水者的双腋下,用反蛙泳腿技术进行拖带。
注:拖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拖带时控制好溺水者,不能脱手。选择最短的距离上岸。
(4)上岸
拖带至岸边后便可以将溺水者从水中送上岸。如果岸边有人帮助,先将溺水者一只手臂交给岸上人员,然后再将另一只手臂上举由岸上人员抓紧,使溺水者背对岸边,最后岸上人员将溺水者向上提,上岸后溺水者放平呈仰卧姿势。
3、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方法
心肺复苏是挽救溺水者生命的最初阶段,如果不及时或方法错误,将导致整个复苏措施的失败。因此,施救人员在发现溺水者时,应该首先判断溺水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合理的评估和处置措施。所以,心肺复苏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判断意识→打开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紧急止血→保护脊柱
四、游泳时的自我救助
游泳活动是在水中这个特殊环境下进行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建议去配备救生员的正规游泳场所外,对于游泳者来说,了解些简单的自救常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在游泳时的自救方式。
呼救
如果遇到身体不适或肌肉痉挛等情况发生时,需要及时地通过呼救或其他醒目的方式,呼唤救生员及周围人前来援救,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自救。如果因身体难受、体力不支等情况无法通过语言来呼救时,最好将身体放松仰卧在水面上,然后招手请求救援。
水上漂浮
如果因受伤、肌肉抽筋、体能下降等原因不能继续游进时,可以采取水上漂浮休息等待救援。
仰卧漂浮休息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漂浮方式,具体方法是:身体仰卧水面,双臂自然伸展,两腿向外分开。吸气要深而短,呼气要缓慢,然后稍微屏气。为了使身体重心平稳,可以调整漂浮姿势,如腿部下沉,可将手露出水面并屈腕。若仍然下沉,还可以通过两肘慢慢地屈伸,来摸索调节身体平衡姿势的最佳位置。
肌肉痉挛自救
肌肉痉挛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抽筋,它是游泳运动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突发状况。解决肌肉痉挛的方法就是将痉挛部位的肌肉拉长伸展,然后配合按摩让痉挛缓解。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不同部位肌肉痉挛后的解救方法:
(1)手指肌肉痉挛解救方法:先将手握拳握紧,然后用力伸开,伸直。反复几次痉挛现象即可消除。
(2)小腿前面肌肉痉挛解救方法:先用一手抓住脚趾,而后用力下按、上扳,反复几次痉挛现象即可消除。
(3)小腿后面肌肉痉挛解救方法:先伸直患腿,一手按住膝盖或小腿部位,踝关节屈,一手抓住脚趾用力后扳并蹬直患腿(大腿后面肌肉痉挛解救法于此相同),反复几次痉挛现象即可消除。
(4)脚趾肌肉痉挛解救方法:做脚趾屈和伸的动作,反复几次痉挛现象即可消除。
(5)腹部肌肉痉挛解救方法:人体飘浮在水面伸直,腿和头尽量向后伸挺,拉长腰腹,并用双手配合按摩腹部。反复几次痉挛现象即可消除。
链接:
三“建议”三“不建议”
若想游泳、玩水,建议去有救生员的游泳池,不建议去无人看守的野外自然水域;
若看到有人溺水,建议迅速求救并拨打120,不建议独自进行施救;
若看到溺水者情况危急,建议使用间接赴救,不建议使用直接赴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