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古微》对《齐诗》四始五际的发明

2012-11-14黄开国

关键词:魏源天门文王

黄开国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哲学研究

《诗古微》对《齐诗》四始五际的发明

黄开国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在《诗古微》中,魏源发明四始说,基本上不引《齐诗》之说,这与三家诗的四始说的内容不同有一定关系。但是,魏源并不否定《齐诗》的四始说,只是与五际联系在一起相发明的。四始五际强调的是革命一说,这是魏源四始五际说的要害与实质,也是其时代价值所在。而对《齐诗》的齐学怪诞之说不加分析的维护,则是魏源发明《齐诗》学的不足。

诗古微;齐诗;四始五际;革命

魏源的《诗古微》以发明三家《诗》为指归,但从文王之义发明四始说,却只据《鲁诗》《韩诗》为说,基本上不引《齐诗》之说。这绝不是说魏源否认《齐诗》有四始说,那么,为什么魏源在发明四始的微言大义时,不引以为说呢?这与《齐诗》的四始说不同于《鲁诗》《韩诗》有关。三家《诗》的四始说大略如下:

四始说出处鲁诗《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周南》十一篇为风之正始,《小雅·鹿鸣》十六篇,《大雅·文王》十四篇,为《二雅》之正始,《周颂》当亦以周公述文武诸乐章为《颂》之正始。《诗古微·四始义例篇二》齐诗《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已,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诗纬·汜历枢》

从上表可见,《齐诗》的四始说与鲁、韩两家之说至少有三点不同。其一,鲁、韩两家之说涉及《诗经》的四个部分,而《齐诗》只涉及二雅并以《小雅》为主,将风、颂排除在外;其二,鲁、韩两家之说皆以四部的首篇或是最前面的十余篇为始,而《齐诗》的四始则只有《嘉鱼》《鸿雁》二篇在什篇之首,《大明》《四牡》在什篇的第二篇;其三,鲁、韩两家之说皆以四始为有文王之德,又以四始为正始,而《齐诗》的四始则是以阴阳五行说为主,而以《大明》等四诗与四方、四季及其五行金、木、水、火相配(只是因四始与五行无法一一相配,故这里没有与土相配的说明)。这表明,魏源虽然一再强调三家《诗》无有不同,其实三家《诗》是各有特点的。正是这些不同的地方,才使三家《诗》各自得以名家。魏源说三家《诗》无有不同,是不符合三家《诗》的实际的,他旨在以整个西汉今文经学来反对古文经学。由于《齐诗》的四始说难以涵盖《诗》的四个部分,所以,魏源论文王之德,就难以直接引用《齐诗》的四始说。

但是,这决不是说魏源否定了《齐诗》的四始说。对《齐诗》的四始说,魏源也是肯定的,却与《齐诗》的五际说联系在一起。他说:“《诗·大序》引《齐诗纬·汜历枢》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已,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午亥之际为革命,卯酉之际为革正。辰在天门,出入候听。卯,《天保》也;酉,《祈父》也;午,《采芑》也;亥,《大明》也。然则亥为革命,一际也;亥又为天门出入候听,二际也;卯为阴阳交际,三际也;午为阳谢阴兴,四际也;酉为阴盛阳微,五际也。’曲阜孔检讨广森曰:‘始、际之义,盖生于律。’*孔广森云:“始际之义,盖生于律。《大明》在亥者,应钟为均也;《四牡》太簇为均;《天保》夹钟为均;《嘉鱼》仲吕为均;《采芑》蕤宾为均;《鸿雁》夷则为均;《祈父》南吕为均。汉初古乐未湮者如此。”(《经学卮言》,《清经解》第四册,第832页)古者作乐三篇同奏,以一诗为一终,汉初,古乐未湮,故说始、际者,则以与三期之说相配……容三家《诗》次不尽同毛也。以次推之……何篇不可推测矣。”[1](P.682)这里的《齐诗纬·汜历枢》之名是不正确的,应为《诗纬·汜历枢》。尽管四始五际之说确为《齐诗》之说,魏源以《齐诗纬·汜历枢》为名,大约是为了表示《汜历枢》为《齐诗》之学,但并不恰当。《齐诗》的四始说,不过是以亥、寅、已、申所代表的十月、一月、四月、七月,及其五行的水、木、火、金与《诗》篇相配,而所配月份恰好是春、夏、秋、冬四季的第一个月,即四季之始,所以,《齐诗》的四始是指四季之始。

四始说运用于《诗》,是以十二地支来推演《诗》篇,三期之法即其推演之法。期之本义为一周年,一年有十二个月,古代用十二地支表示。从魏源以《文王》为亥孟,《大明》为亥仲,《绵》为亥季来看,三基当为孟、仲、季,于十二地支各分孟、仲、季,而每支的孟、仲、季皆由仲始,三期之法即从亥之仲开始推算。这主要是一种阴阳五行的术数推演。*曹建国在《诗纬三基、四始、五际、六情说探微》中以“我认为革运、革命、革政就是三基……三基的意义核心在于‘改元更始’,预言受命新王和新朝的诞生”。(《武汉大学学报》第69卷第4期,第435页)此说与三基即三期之名不符。由于十二地支皆有孟、仲、季,三期包含3个十二支,即从1到36的36个数字。它从亥之仲开始,至36周而复始,所以魏源以为以此推演,每一首《诗》都可以推出其在三期中的位置。魏源的这个说法仿照扬雄而来,扬雄在《太玄》中以为《易经》64卦为64个数字,《太玄》81首为81个数字,每一首都在一个确定的数位上,而81首的数位是有规律可以推算的,缺其任何一首,都可据以推算其所居的正确数位。[2]当然,《齐诗》的四始说有一套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理论,不乏与政治学说相比附的内容。

上一段话中,魏源将四始与五际联系为说,是因为《齐诗》的四始五际都是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然而,四与五不可能一一对应,所以,四始五际混在一起,两者都难以说清。对于四始五际,魏源重视的是五际:“问《齐诗》立五际之说,谓午亥之际为革命,卯酉之际为革正。辰在天门,出入候听。亥革命为一际;亥又为天门,出入候听为二际;*孔疏以“亥又为天门,出入候听,二际也”的解释可能不正确。陈乔枞《齐诗翼氏学疏证》亦说:“亥为天门,当作戌亥之间又为天门。”卯,阴阳交为三际;午,阳谢阴兴为四际;酉阴盛阳微,为五际。亥,《大明》也;卯,《天保》也;午,《采芑》也;酉,《祈父》也。……周之兴也,不兴于武王《天保》之时,而兴于文王、王、季太王世德作求之日,故以《大明》《绵》为亥子之际……周之衰也,不衰于幽王《十月之交》,而衰于宣王中兴,侈骄之日,故以《采芑》等为午未之际;……故善观天人者,不观于天人之极,而观于天人之际,知微知彰,其知际之谓也。大哉,际乎!知《诗》之五际者,其知作《易》之忧患乎?”[1](P.739)《汉书·翼奉传》载翼奉奏封事曰:“《易》有阴阳,《诗》有五际,《春秋》有灾异,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夭心,以言王道之安危……臣奉窃学《齐诗》,闻五际之要《十月之交》篇,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亦不足多,适所习耳。”应劭注曰:“(五际),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也。”孟康注曰:“《诗内传》*《后汉书·郎传》注四始,以《诗内传》为《韩诗外传》。《后汉书》第四册,第1069页。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于此则有变改之政也。”《后汉书·郎传》载郎上书说:“化不行则君道亏,四始之缺,五际之厄,其咎由此。”

魏源的五际说强调的是革命,不仅见于《诗古微》,而且见于《诗古微》与其他著述。如《诗古微》修正《诗古微》不以文王称王改元之说,而肯定文王有称王改元之事,即是承认文王有革命之举。在《庸易通义》中,魏源也认为革命是顺天应人的正当举动:“汤武革命,顺乎天应乎人。”[3](P.103)由此表明,魏源所说的革命是指像历史上的汤、武一样,不排除使用暴力、以至杀除暴君的手段,来建立一个新王朝。在刚露出近代社会曙光之际,魏源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汤武革命,这决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对即将爆发革命的一种呼唤。《默觚》甚至以四始五际为《诗经》的根核所在:

汉武建元之盛,未闻其再建元也,唐玄开元之盛,未闻其再开元也。《乾》六爻不言吉而悔亢,《泰》六爻不言泰而忧陂,《丰》之象曰:“勿忧宜日中。”盈虚消息,天地四时鬼神不能违,而况于人乎?汉文帝日谨一日以考终为幸,光武日谨一日以十年为远,三代既往,圣贤兢业之心,惟二君有焉。文帝拊髀颇、牧,而以李广、周亚夫、贻之景、武;光武闭关拒质,甘以西域付之荒外;二君岂真不能戡匈奴者哉,岂真无雄才大略者哉?功业之心,不胜其爱民之心也;才智自雄之心,不胜其持盈忧盛之心也。《颂》声寝于康王,《二雅》变于宣王,其道德之终,而功业才智之竭乎?故不明四始、五际之义,不可以读《诗》。[3](PP.41-42)

换言之,建元、开元之盛,历史不再重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定走向反面,只有通过革命才可以使事物得到新生,这种盈虚消息是天地四时鬼神都不能违背的。魏源以为《诗经》之四始五际正是这一理念的表述,也是《诗经》的根核所在。所以,他才说不明四始、五际之义,是不可能读懂《诗经》的。

《齐诗》属齐学,齐学的学风较为放诞,很多说法都显得怪诞不经。四始五际说借用阴阳五行比附《诗经》,附会卦气等,用以说明社会的主张变动,亦属不经,但这出于他的强调革命之说,情有可原。可是,在对《诗》中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魏源不是还神话的本来面目,而是千方百计地予以维护。魏源说:

《生民》《玄鸟》是追溯商、周先祖之诗,带有商、周祖先出生的神话故事,故事本身是不可信的,而魏源却杂引各种书籍,以证圣人皆感天而生,而以姜嫄“履帝武敏歆”而生后稷,简狄吞鳦之遗卵“而生契”,这些说法是“古义”,甚至说什么“正而阂焉,则勿如勿正”,即使《毛诗》说是合于正义的,也宁可相信三家《诗》的怪诞之说。这种态度不能不说是不正确的。这是魏源在《诗》上受到齐学学风影响的表现。

[1]魏源.诗古微[M]//清经解续编:第5册.上海:上海书店,1988.

[2]黄开国.析《太玄》构架形式[J].孔子研究,1989,(4).

[3]魏源.魏源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OnShiGuWei’sExpoundingoftheTheoryofSishiandWujiinQiShi

HUANG Kai-guo

(School of Politic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China)

InShiGuWei, Wei Yuan basically did not quoteQiShito expound the theory of sishi since there were three different schools of the theory. In fact, Wei Yuan did not the theory of sishi inQiShi, but expounded it with the theory of wuji. The theory of sishi and wuji emphasized revolution, which was the essence of Wei Yuan’s theory. However, the fact that he upheld the weird theory inQiShireflected some weaknesses of his theory.

ShiGuWei;QiShi; sishi and wuji; revolution

2011-04-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公羊学发展史”(07BZX033)的阶段性成果。

黄开国(1952-),男,四川大英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文化研究。

B252

A

1674-2338(2012)03-0078-04

(责任编辑:山宁)

收稿日期:2012-03-31

猜你喜欢

魏源天门文王
洞开天门
天门
为文王发愁
郑玄“文王受命”问题考论
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天门石
天门石
海磁悬浮列车:贴地飞行的火车
魏文王还是魏文侯?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