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本质规定性
2012-11-14韩宜中
阎 泽,韩宜中,吴 思
(1.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天津 300250;2.天津现代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3.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本质规定性
阎 泽1,韩宜中2,吴 思3
(1.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天津 300250;2.天津现代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3.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职教来自工业。工业教育所指会随“工业”这个概念内涵的增加和减少而变化,出现本义的或窄化、宽化等多层面认知和理解。工业文化,是实体经济能力与工业精神的统一。在社会巨系统中,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最具现代性、先进性。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实体经济的支柱,它创造先进物质的同时也创造先进性的团队和人。因此,职教引入工业文化,职教定位在先进的工业文化传统、先进工业文化管理经验和育人理念与氛围中运行,职业教育领域实践国家文化战略思维与方略的一条可行之路。
职业教育;工业教育;产业教育;工业文化;对接;价值链;工业文化育人;本质和规定性
一、职业教育内在的规定性——是“工业教育”还是“产业教育”
中国职教,清末民初叫“实业教育”。《辞海》中“实业学堂”、“实业学校”词条说:“实业学堂——清末的职业学校。分初、中、高三等。……有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类……。1913年改为实业学校”(辞海.1989缩印本)。1917年5月黄炎培等人在沪创办中华职教社,实业教育改名为职业教育。
中国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洋务派西学东渐、实业救国,“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产物,本质指向西式“工业教育”。王先明,邵璐璐《清末实业教育述论》说:“实业教育源自英语中的Industrial Education,本义为工业教育,经日本转译为实业教育,是指晚清出现的培养农、工、商、矿等实业人才的一种专门教育,其中的实业主要指农、工、商、矿等经济建设事业”①。
这即说,职教来自工业。工业教育所指会随“工业”这个概念内涵的增加和减少而变化,出现本义的或窄化、宽化等多层面认知和理解。为什么是这样?
第一、英文“工业”、“产业”、“行业”,“实业”是一个或源自一个词——“Industry”。
“工业”这个概念的确指性随语境变化,不论英语还是汉语均如此。
第二、工业是窄化的产业;产业是宽化的工业。
(1)工业是窄化的产业,是因为现代产业的核心是工业,工业是一切产业的初始。这一层面之“工业”即“二次产业”,指那些“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和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②。其外延可及:⑴矿业⑵制造业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⑷建筑业等四个门类。这四门类依据国家《三次产业划分规定》还含45个大类(国统字[2003]14号)。而“工业”概念的进一步窄化,则专指“制造业”。再继续窄下去便专指“装备设备制造业”或称“机械制造业”。见表1、表2:
(2)产业是宽化的工业。我们知道,在历史和经济学中“产业”主要指“工业”。如我们说“产业革命”、“产业工人”、“产业进程”、“产业现代化”的时候,都主要指向的是“工业”或“工业化”。因为“产业革命”即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大机器渗入经济部门的各个生产领域,并不断引发新技术革命。进入现代工业阶段,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为主要特征,采用电子控制、信息技术的自动化机器和生产线,进一步改变了传统农业、商业的生产经营概念和方式。现在没有哪个产业行业哪个生产部门能离开工业。工业无孔不入,工业方式无处不在。譬如现代零售业——大型连锁经营,是服务产业、流通产业,但它实际上已是典型的运用现代工业、信息技术装备,和现代工业大生产原理进行商业流通生产经营的一种业态。现代农业亦然。因此,在宽化认知下,模糊了“产业”分类的边界,形成二次产业是工业,一三次产业说到底也还是工业的局面。也可以说,至眼下我们的现代化实践,实际上还是工业化实践,只不过“二次工业革命”,正在或将在走进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晚期英国的纺织业机械化。在工业革命以前,纺织业工作种类繁杂,需要许多工人在数百间纺织工坊里面手工完成,后来工作都集中到一间纺织厂里面,工厂就这样诞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早期,那时候亨利·福特发明了装配流水线,迎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前两次工业革命让人们更加富裕,同时使得人口更加向城市集中。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展开,制造业正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次革命不仅将改变商业,还将改变除商业外的许多行业③)。
表1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03]14号)
表2 第二产业门类简表
总之,职教由头联系着“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适应“从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过渡到资本主义工厂的生产技术革命,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现代汉语词典,P119)发展需要的产物。职教为工业化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也为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各种现代化生产性产业培育应用型技术人才。倘若按照本文前面提出的“本义的或窄化、宽化”的层面认知进一步分析,那么,我们依次得出以下表述:
本义的“工业教育”,就是为“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和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培养和输送专门化技能型人才的教育;
窄化的“工业教育”,指专门为“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即制造业,培养和输送专门化技能型人才的教育;
宽化的“工业教育”,就是工业化进程中为其经济社会的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如一二三次产业需要,培养和输送专门化技能型人才的教育。
这样看来,本文破题便提及的:职业教育内在的规定性——是“工业教育”还是“产业教育”的命题,就根本不是不是公案。职业教育是“工业教育”也是“产业教育”,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常识问题。
二、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本质规定性
(一)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现象与本质
1.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现象
天津近代工业及职业教育(那时称实业教育)的先行者如盛宣怀(1844-1916)、周学熙(1866-1947)等,一起步,选择的就是一条“以实业支持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④的道路,为近代天津职教体系的原型构建奠定了“职教”与“工业”对接或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今天,职教对接产业文化,作为“现象”,就是鲁昕副部长提出的:“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⑤。
这种“进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的表述,其系统性大大超越了历史。其重要意义,可能给职业教育带来第三次内涵式发展的革命。我们说,职教第一次内涵式发展摆脱了“压缩饼干”教学模式;第二次是大力普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再深化,将需要更为扎实的制度和文化作保证,没有这些支撑,那么职教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持续发展也就难以为续。而“与工业文化对接”,会对中国职业教育第三次或第三层的内涵发展拓展道路和提供方略。
2.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本质
列宁说:“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的加深下去,以至无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那么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本质认知又该怎样归纳?笔者以为:
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工业流程、工业环境、工业行为和工业组织文化等规范与标准的反应方式。
这其中职业教育的“主动适应”,意味着是对“普教”思维的一种放弃,并已认识到既然职业教育就是产业教育、工业教育,那么就要与“普教离经叛道”。回归实业、职业、工业、产业、行业教育本体,回归工业或产业文化育人发展观及运行规律上来,真正做到职教与工业与产业“零距离”,实现“无缝”对接。
(二)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本质规定性
1.必须以深度参与为前提,运用各种机制和制度,处理职教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之间尚存的文化冲突,在对立统一规律下实现校企一体化的有效合作。对职业院校而言,现阶段的工作是选择并融入先进的对口产业企业,通过接受该组织价值系统,以及生产、技术、行为、人群关系等制度和规范,达到校企合作的跨文化管理,实现工业文化育人的对接目的。
2.严格区分“工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界限。工业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大系统、全要素文化。所有成功工业企业的全部要素及活动本身就是文化。工业文化,首先来自制造标准、制造制度、制造创新、制造物;而“企业文化”则是纯精神层面的文化,是能够极大作用于公司生产力的连接和弥补组织管理硬要素的软件系统——精神系统,是一种企业环境里的集体精神的、行为的程序编制。通过精神约束化解对组织不利的因素,构建最大化的凝聚力、创造力。
3.工业文化、产业文化,是实体经济和能力析出的文化现象,是产业经济与工业精神的统一。工业文化,离开了工业存在、规模工业、工业制成品、先进生产力和经济贡献,将“毛不附焉”。所以对接的不仅是一种工业精神、工业口号,而是活的、生动的、体现工业社会鲜明特质的全要素系统。譬如群体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大型化等,“这既表现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表现了文化样式和文化形态。这种特点,不仅在20世纪为所有工业化国家典型具有,而且在19世纪已有充分的表现”⑥。
4.发现文化规范力和推动力。我们以往所关注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实多处于表层的微观的甚至仅是形式上的,没有发现它们内在的文化推动力、链接力、规范力。整个社会、整个职教系统、整个工业系统,也没有把“职业教育”作为工业体系和教育体系双重身份的共生共有共建因子来看待。“职业教育”也还没有主动对接、靠拢工业文化的认知,从而缺失了严格意义上的工业训练(含产业)、工业精神感染、工业文化熏陶(含产业文化、企业文化)。那么在职教对接产业文化的本质规定性的认知下,是我们应该从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价值链、供应链等概念中获得启发。知道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结构和关系构成的。在工业文化规范力下,学校为创造育人价值和企业为获得人才利益而主动适应与积极提供工业流程、工业环境、工业行为和工业组织文化等规范与标准所开展的各项合作教育活动,这些有共同利益形成的活动,彼此相互支持,以确保工业或产业文化育人目标的达成。我们应该记住价值链思维是“一种基于协作的策略”;“当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只是单独地完善自己,而不是把其目标和活动与其他部门整合在一起的时候,整个链条就会出现不尽人意的表现”⑦。要避免这一现象,那么站在国家战略点上的职业教育和工业领域就要以国家利益为共同愿景,协同做好工业文化育人这一使命性工作。
总之,工业文化,是实体经济和能力析出的生产性文化,是产业经济与工业精神的统一。在社会巨系统中,工业,作为“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版,2000),最具现代化、先进性特征。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实体经济的支柱,它创造先进物质的同时也创造先进性的团队和人。因此,职教引入工业文化,职教定位在先进的工业文化传统、先进工业文化管理经验和育人理念与氛围中运行,职业教育领域实践国家文化战略思维与方略的一条可行之路。
注 释:
①王先明,邵璐璐.清末实业教育述论[J].晋阳学刊,2008,(03):90.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光盘1.1版[K/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③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动向及对上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编译.第三次工业革命[N].解放日报,2012-5-28.
④金其祯.近代三大实业家职业技术育思想初探.[J]江苏高教,1995,(06):82.
⑤见:于祖光主编.工作价值观创新与探索·序[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⑥据:魏新龙.历史进程中的工业文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01:72-75.
⑦卡利斯·Y·鲍德温等.价值链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01.
The Essential Prescrip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Docking with the Industrial Culture
YAN Ze1,HAN Yi-zhong2,WU Si3
(1.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Tianjin,China 300250,2.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China 300350,3.Tianji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China 300250)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es from industry.Industrial education varies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industry”and with the multi-facet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meaning,like narrowing or broadening.Industrial culture is the unity of the entity economy capacity and the industrial spirit.In the great social system,industry is the only section producing modernized labor,with modernity and advanced features.Industry is not only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but also the backbone of the entity economy.It creates advanced materials and creates the advanced teams and individual at the same time.Therefore,if the industrial culture is introduced into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pos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perates in the advanced industrial culture and traditions,the advanced industrial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the idea and atmosphere of educating students,which is a feasible way to practice national 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strategy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technical education;industrial education;industrial culture;docking;value chain;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industrial culture;nature and prescript
G71
A
1673-582X(2012)07-0045-05
2012-06-10
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编号GJA104009)之子课题——《天津工业文化与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阎泽(1950-),男,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教授;韩宜中(1955- ),男,天津现代职业学院,副研究员;吴思(1985-),女,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