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风建设的整体设置

2012-11-14杨健科李树坚赵冠明

关键词:学风整体辅导员

杨健科,朱 艳,李树坚,赵冠明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学风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各高校对于如何加强学风建设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特色,但其中很少有将学风看作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和建设。许多高校学风建设成效不显著,主要是因为对学风建设系统中的因果关系缺少层次分析,整体认识把握不够。建设过程中整体设置的不足最终导致改革实践的成效甚微,学风建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希望通过系统理论对学风建设进行整体结构及演变的方式进行分析,厘清学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的关联,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一、学风建设整体结构分析

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学风的好坏对高校的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质量。优良学风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终身受益,它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水平,是高校的“隐形财富”,对提升高校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1]它的外在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管理者在治学、管理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2]学风综合反映了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以及师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因此,学风是一个由许多部分(要素)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整体。学风建设的目的就是建设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术风气,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将学风建设理解为一项复杂得多因素、多层次系统工程,就是要根据学风的内涵,利用系统科学方法,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设计和实施整体,以求达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良好建设效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学风建设的整体功能是通过有组织的各子系统互为因果、互相耦合合成的。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将学风系统分解为适当的、互相联系的子系统。在功能结构的宏观层次上考察学风建设,可以把学风分为学生学习、教师风范、管理者督学和辅导员导学等四个子系统(见表1)。

表1 学风构成要素

以上这几个子系统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为调节,形成良好的功能耦合网络。在不同的高校,学生学习、教师风范、管理者督学和辅导员导学等子系统的具体内容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它们之间的互相调节方式也大不相同,但只要各子系统之间实现了功能耦合,就会在整体上显示出确定的性质,形成具有自身独特形态或者说是高校身份识别特征的学风。各子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见,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受体,接受教师、管理者、辅导员三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是学风最重要的构成,学风建设首先要以学生为主。管理者包括学校领导、学院领导、系领导以及其他行政人员,在学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教师、辅导员三方施加影响,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整体设计学校的学风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接收来自学生、教师以及辅导员的反馈信息,重新调整政策和制度,保证学风建设的正确方向。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整个学风建设系统中不仅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与基础力量。教风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高低、教学水平优劣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是高校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风与学生的学风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风建设的结果。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以及身体、生活等课堂学习之外的其他各种问题。

把学风建设作为系统工程考虑,正是因为教师、学生、管理者、辅导员作为学风结构的组成元素不可分割。他们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形成一有机整体。作为整体中的部分,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成员。各部分的综合性越强,系统的功能就越强,学风建设的效果就越好。这好比战争中配合出色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取胜的机会大于单兵种作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学生、管理者、辅导员都有离开学校的时候,但集体创造的学风却最终成为学校特有的文化和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来者。

二、学风建设系统的整体发展演化

学风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良好的学风是一种巨大的、隐含的精神力量,熏陶和感染着每一个师生。学风是高校无止境的追求。然而,高校的学风建设常常又会止步不前,改革的动力不足。导致这种惰性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高校是一个开放系统,各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均会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很难独善其身。发展过程中不恰当的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负面影响,使学风停滞不前或倒退。二是内部因素。管理者、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各部分群体在学风建设系统中表现出不适应,惧怕改革会影响到自身利益。因此,高校内部长期处于不愿改革的惰性状态,学风建设逐渐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稳定学风结构。旧结构越稳定,则学风建设的难度就越大。

要想学风建设能够有所突破,只有首先破坏旧结构的稳定性机制,系统才有演化发展的可能。旧结构稳定性破坏后,系统面临如下几种可能性:产生新的稳定结构,学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没有任何稳定结构,学风处于混乱阶段,各子系统独立行事,良莠不齐;回归到稳定的旧结构,加大了下一次改革的阻力。

总的说来,系统演化总是以如下节奏进行的:旧结构稳定机制渐渐破坏系统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大旧结构破坏、 系 统不稳定新稳定结构确立,系统重新稳定下来。[3]因此,找到能够破坏旧稳定结构的因素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稳定机制的破坏,但外部因素对于高校而言具有着某种不可抗拒力,所以从高校外部寻找突破口并不现实,学风建设只能是修炼内功,从高校内部主动突破。我们从图1已经可知,影响和构建高校学风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相反馈调节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永远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两种状态。

学校作为系统在管理上表现为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学院管理机构的综合。在学风建设中,作为学校大脑、指挥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处于最为重要的、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它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地位,以及教学改革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确立着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只有当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思想认识,科学整体设计方案,坚持教学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和核心领域,学风建设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学院领导在整个学风建设中同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领会学校政策措施并及时传达给教师,统一思想,与学校同步执行学风建设方案,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收集反馈意见。

因此,打破旧稳定的学风结构需要首先从内部因素着手,关键在于高校领导对学风建设的统一认识,将教学确立为学校的核心工作任务,学校内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一领域来进行,并将此作为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战场,从思想上分清高校内各类活动的主次。[4]明确教学的主导与中心地位,与教学中心地位相矛盾的行为应该予以制止。在学校层面制定制度和强有力措施,明确奖惩,将学风建设工作与岗位、职务、待遇挂钩;以制度和措施推动学风建设的实施,各部门在制度下和监督下司其职,个人在制度下和监督下做好本职工作。有了鼓励教学、鼓励开展学术研究的科学合理的分配和监督制度,就可以积极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的师德修养,端正教学态度,追求教学艺术。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引导,关心、丰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处于结果呈现的主要部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却是被动的。所以,从学风建设整体考察,将学生学习风气和考试风气作为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是不符合逻辑的,忽视了整体,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学生因为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确立,容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对学科、专业、课程的认识不足,容易在学习中迷失方向。但学生是学校存在的根本,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之一,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师德建设,追求身为示范的崇高与伟大。班主任和辅导员充分发挥组织与领导才能,加强班风建设,树立榜样,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三、学风建设系统的整体演化方式

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着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学风建设系统的结构演化也必然带着量变和质变。当系统从一种结构变到另一种结构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中间状态如果也是稳态结构,那么这种质变必定是连续的。如果中间状态是不稳定的结构,那么变化是非连续的突变,是飞跃。[3]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还体现着三种整体性:

一是时间整体性。学风建设各要素在时间上不可分,存在紧密关联。人的一生是婴儿、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阶段构成整体,任何时期都不可或缺。学风建设亦是如此,建设过程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步、每一阶段的工作,静待结果的展现。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使命,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进行。学风建设依从一定的时间维度展开:(1)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2)规划阶段(统一思想、预设目标);(3)方案设计阶段;(4)讨论、论证阶段;(5)调整方案阶段;(6)培训阶段(对象包括学校所有部门,师生员工);(7)运行阶段;(8)总结、反思阶段;(9)调整方案、再实施阶段。以上的时间维度是一封闭循环圈,保证学风建设的持续性。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1)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2)注意方案的调整,收集各个环节、各要素的反馈信息成为常态性工作;(3)要对学风建设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二是逻辑整体性。学风系统各构成要素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逻辑上是密不可分的,改革过程一定要把握好逻辑关系,找到需要破坏稳定结构的核心环节和起始环节,把握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同时再做什么的问题。学风建设应该采用一种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逻辑,指望首先通过学生学习的改善来带动全校的学风是不符合逻辑的。在建设过程中,构成学风的各要素结构体现出联动性,缺一不可。

三是构成要素相互协调的整体性。协调程度对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体育中篮球、足球、排球等整体项目都讲究配合,配合好了就能发挥出最高水平,反之就会限制水平的发挥。所以,学风建设强调所有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者、教师、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具有重要作用。行政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各部门及各学院机构在学风建设中缺一不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系统论中的重要思想,部门协同力不足甚至互相牵制和制约,最终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学风建设成效不大。

四、结语

学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的重要反映,是一种大学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高校学风建设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各高校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已经不少,但依然无法回避过分注重细节与局部,整体设置不足,学风建设效果不佳的现实。在学风建设实践中,整体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方向首先予以把握,尊重系统演变的规律与方式,对学生学习、教师风范、管理者督学,以及班主任与辅导员导学等几个子系统进行整体布局。

[1]姚慧.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赵伟.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金观涛.系统的哲学[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4]王伟廉.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运作机制的构建问题[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9-11.

猜你喜欢

学风整体辅导员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炊事员的几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