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强省视野下的湖南来华留学教育探析

2012-11-13崔庆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9期
关键词:留学生湖南教育

崔庆玲

(湖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湖南株洲 412007)

教育强省视野下的湖南来华留学教育探析

崔庆玲

(湖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湖南株洲 412007)

湖南作为中国内陆省份,来华留学教育本来就很落后,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当今时代,在国内各省大力提倡“教育强省”的竞争下,把来华留学教育着力纳入教育强省建设行列,值得沉思。分析教育强省与湖南来华留学教育的关联和意义,追踪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出对策和路径,是实现教育强省的重要措施之一。

来华留学教育;教育强省;湖南;留学

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鲜明特征,高等教育国际化更是其招牌和旗帜,它推动着国际学生流动浪潮一波高过一波,全球留学生规模已然庞大。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6年最新报告显示,自1995年以来,全球各国高等学校的外国学生数量已增长1倍,达270万人,预测到2020年,国际留学生规模将从2003年的210万人上升到580万人[1]。湖南怎样顺应国际化潮流,及时主动地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在国际留学教育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真正成为“教育强省”,是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强省与来华留学教育

也许至今为止,没有人把来华留学教育跟“教育强省”联系起来,有些人可能甚至会认为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牵强附会,靠发展来华留学教育能达“教育强省”的目的吗?“教育强省”无外乎要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才能得出,或与国内相当教育实力和水平的省份相比较,或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教育强省”有两种理解:“强”作形容词,指全省教育实力和水平比别省高,是个教育“强省”;若作动词,教育促进全省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使各方面比别省强,以教育“强省”。由此,教育既是强省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强省的有力支撑[2]。

不管将“教育强省”理解为名词性词组,还是动词性词组,其理念就是让全省教育整体实力、水平等位于国内前列,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甚至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并促进全省社会经济文化良性互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强省”。

国内不少省份较早就提出了“教育强省”的理念:广东1994年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辽宁1999年推进教育强省目标和任务,江苏、浙江等地也走在了教育强省的前列。湖南2007年才作出《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总体目标是“通过十年左右努力,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计划在201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

为了达到目标,湖南不仅要加快已经落后的步伐,追赶走在前列的教育强省,而且还要克服本身存在的不足:地处中部,属于经济“塌陷地带”,基础薄弱,人口众多,是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人口大省。但湖南只要坚持“教育强省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湖南与教育强省的距离会越缩越短,最终成为“教育强省”将指日可待。

来华留学教育作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及提升国家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等均有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外国留学生所占比例作为评价一所大学优劣的重要指标,我国近年来也把来华留学生数量作为一流大学的评定指标。

“强省”需“强校”,“教育强省”必须要有符合评定指标的一流大学,湖南作为中国的内陆省份,来华留学教育本来就很落后,来华留学生数量偏少是湖南一流大学评定的制约瓶颈。湖南要达到“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的教育强省目标,必须把制约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

可以这么说,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是湖南日趋强省的重要内容,也是湖南建设强省的有力支撑。

二、认识的提升:湖南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意义与前景

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是增进我省同世界各国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外交等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我省与国际之间文化传播乃至国家间政治联系的“红娘”,是我省借鉴学习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建设“强省”的桥梁,也是湖南加入WTO必须要做的应对工作。

另外,来华留学教育是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表现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强化湖南“教育强省”的有力手段。

来华留学教育更为人们所关注的是它的经济效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来华留学生总数首次超过20万人,按每人每年平均9万元计算(学费4-6万元,生活费4万元),可以带动近180亿元的总体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有人甚至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讲,它是一个国家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换句话说,它是湖南走向“教育强省”的必由之路。

最后,来华留学教育是湖南强校的保证,是提高我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助力,是我省大学进入中国(或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是形成多元文化氛围的催化剂。“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可以形成国际化氛围,当高校校园中出现越来越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就必然会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加深学生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包容,开阔思维、视野,也有利于彼此取长补短、吸取不同文化的精华。”[4]来华留学教育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促进授课教师教学、科研、外语水平的提高和国际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外语学习能力与水平,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与追求世界和平的价值观念。

来华留学教育意义重大,地位愈来愈显重要,因此,其前景是光明的。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当今时代,国际学生流动的各种推力越来越强,中国由于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投资环境好,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的潜在价值浮出水面,渐已成为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要目的地国家之一。

来华留学生规模从2000年的5.2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2.3万人,8年时间里增长了3倍多,592所高校和教育机构每年接收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2020年估计来华留学生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5]。

湖南也越来越重视发展来华留学教育,认为在国际留学教育方面存在机遇,力争到2015年,各级各类学校的来华留学生达 5万人左右,到2025年,达到10万人左右。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转变观念,重视发展来华留学教育产业,通过省政府和各高校以及湖南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这块日益增大的“留学经济蛋糕”上,湖南是可以作为教育强省和其他强省共同分享的。如果湖南的来华留学生数量增加到5万、甚至10万人,无疑将带动整个湖南的发展,当这些学生学成归国时,也将连带扩大湖南及中国的国际网络,意义是相当重大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三、历史的追踪:湖南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987年,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学生21人到湖南师范大学学习汉语、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6],这是湖南改革开放后一所学校接受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改革开放后湖南最早的一批来华留学生。从20世纪末到2006年,湖南高校累计接收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3000多人次,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院校由最初的5所发展到15所[7]。2007年和2008年湖南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见下表:

表1:2007年湖南来华留学生情况 单位:人或人次

湖南来华留学教育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比2007年多招生了172人,2008年在校生总计突破1千余人,欧美发达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呈上升趋势,自费生也陡然增多。

表2:2008年湖南来华留学生情况 单位:人或人次

专科层次两年来基本为0,在校研究生2008年比2007年增加了150余人,与本科生之比由2007年的1.3:1上升为2008年的1.4:1,学历生层次有所提高。

但总体来说湖南的来华留学教育是落后的。单就数量上看,与广西、云南、四川、河南中西部省区比较,就有很大差距。2003年,广西来华留学生1686人,云南1451人,四川1097人,河南907人,湖南302人。留学生人数不足,直接影响我省进入一流大学的评定,没有一流大学依托,没有强校支撑,湖南将不成其为教育强省。而且,湖南出国留学人数远远超过来华留学人数,势必造成国际上湖南自身高等教育水平低下的假象,同时,来华留学人数与湖南教育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是教育强省首当其冲的问题。

虽然湖南来华留学教育的培养层次从最初语言培训、本科教育发展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但大家不难发现,高层次长期学历生微乎其微,短期培训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据有关人士介绍,学历生大部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并且是作为公费生来湖南学习的。而在发达国家,一些院校限制本科生的招生,研究生所占比例很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常春藤院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就为4.3:1[8]。来华留学教育层次偏低,似乎是对湖南自身高等教育水平低下这一假象的证明,这是我们“强省”要解决的另一个弱点问题。

另外,来华留学教育国别结构分布不均,亚非占了绝大部分,大洋洲为0,欧美虽有上升趋势,但来华留学生人数比例不高,并且,从发达国家来学习的几乎都是非学历短期语言生,最多在我省学习不超过一年,只是完成“海外求学经历”这一国内必修课程罢了。从资助情况来看,国际组织资助很少,中国政府资助有所减少,学校交换生和自费生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湖南自费生人数不多,各方面提供奖学金力度不大,势必造成我省来华留学教经济效益不高、吸引力不大的局面。

最后,湖南来华留学教育规模在省内严重分布不均,省会长沙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留学生占大部分比例,湘西吉首大学由于民族特色,留学生相对也多一点,但其他学校可谓寥寥无几。湖南文理学院2009年6月3日在网上发布,“到今年5月底,我校外国留学生在读人数达到了7人,创下了历史新高。”[9]湖南工业大学甚至于2009年5月才被正式批准为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来华留学教育在全省不能遍地开花,“强省”的形象大打折扣。

四、现实的突破:湖南发展来华留学教育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造成湖南来华留学教育诸多问题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除了前文已提过的中部经济“塌陷地带”和农村人口大省等客观地理因素外,知名大学少,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低,学术地位不高,没有强校不能造成国际影响和吸引力与竞争力等,都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另外,观念落后、宣传不够、语言障碍以及省政府层面与学校层面政策或管理问题多等,都阻滞了湖南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

湖南来华留学教育整体起步较迟,发展理念跟不上国际潮流,出国留学长期重于来华留学,来华留学教育没有着重纳入建设教育强省行列。很多学校没有招生国际学生资格,这些观念差距是阻碍湖南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致命因素,观念滞后,方向错误,不引起重视,势必造成宣传不力。宣传渠道少,内容旧,手段单一,咨询接待不到位,信息回复不及时,网络建设不完善,都堵塞了招收国际学生的大门。

不仅湖南,而且全国均存在“国外宣传不够、国内缺乏宣传”的弊病。来华留学教育在我国属于机密工作,想作此方面深入研究,数据情况等很难弄到一手资料。我国大部分有关来华留学教育的政策都是以内部文件形式发布,或作为外事机密工作进行,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基本上掌握在政府和高校部分留管干部手中,不光其他国家不了解我国的政策,就是从事外国留学生教育的一些老师和已经来华的留学生,对我国政策也了解甚少,更别提其他国人能有所了解了[10]。

湖南省政府按国家政策办事,可能更多地把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当成了国际外交行为来看待,留学生事务管得过多、过细、过死。学校事无巨细都看政策,教育教学管理自主权没有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学校课程设置衔接不上,缺少国际性课程和特色性课程,传统优势学科利用不够,国际优势学科开发不够,师资水平,汉语难学等都制约了来华留学的招生工作。

针对问题和原因,找出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当今“教育强省”理念下,湖南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首先,转变不合时宜的观念,将重视“送出去”的观念转为“送出去,请进来”兼重的观念,将教育援助观念转为教育产业观念,在各国及国内各省都越来越重视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大背景下,改变以发展智力援助和交换留学生为主的做法,把来华留学教育着重纳入“教育强省”建设行列,抢占先机,大力开拓自费留学教育市场。

其次,做好宣传工作。好的政策需要宣传,人们才了解它,好的高校需要宣传,人们才知道它,好的管理需要宣传,人们才接受它。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举办教育展、开展境外办学项目等扩大湖南影响,展示湖南风貌与优势。依托中国计划在全球建立1000所孔子学院的大好优势,湖南大学形成的“短期游学——汉语进修——学历教育”渐进型工作思路,在已有的合作伙伴中大力推广“湖湘文化之旅”的短期游学项目,是值得推广与借鉴的。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好宣传是重头戏,中新网日前电称美国在中国招生的留学生数量大降的原因之一是网络不通畅。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湖南网络宣传来华留学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够,网上浏览根本找不到专门的“来华留学教育”网站,湖南高校只有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对来华留学教育较为重视,网页和报道较为精美、细致。湖南应该从宏观方面考虑创办一个专门的精致的“留学湖南网站”,各高校更应精心打造自己的留学网站,尽量使用各种语言,以利于全球招生工作。

再者,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吸引留学生的措施,都是从强调“服务”管理方面入手的,并且学校、政府和社会分工明确,为留学生提供不同的服务。英国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学校负责留学生的招收、新生接待、信息发布及教学管理等,政府部门承担留学生的入境、居留、打工等诸多优惠政策性服务,社会各界则将留学生视为服务对象,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凡是英国学生能享受的优惠,外国学生都可享受,政府、学校、社会交相辉映的奖学金更是外国学生的优惠福利。正因为发达国家服务管理到位,并给以相应大力宣传和奖励,才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留学生。由此,湖南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首要任务是要转变管理方式,政府宏观服务管理,学校微观服务管理,社会大力支持,给予投资基金,设立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等名目繁多的奖学金,争取更多的国际组织资助,不怕吸引不了众多的来华留学生。

最后,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开发利用优势学科,充分利用好湖南独有的传统优势学科,如湖湘文化、湘南建筑、湖南戏曲、手工艺术、中医土方等;优化课程专业结构,设置国际性课程,真正实现能与国际接轨的学分制,也可配合外国学生之需求,开设特别之学位及特色训练课程与专业;加强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这些关乎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生存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湖南教育强省的重中之重。

总之,国内外高等教育强国或强省都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湖南当前应着力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打造成国内外一流大学,其他学校紧紧跟上,即使在整体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只要在某些学科、某些专业上办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像吉首大学的民族特色),做到“人无我有”,那就是优势,就是实力,就是水平。各高校只要科学定位、发挥优势、错位竞争、协调发展,努力形成自身特色,湖南来华留学教育是可以遍地生花的,“教育强省”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1]孔繁敏.我国近年留学工作发展与人才流动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8,(3):108-113.

[2]叶春生.建设高教强省三议[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105-108.

[3]郝希山.拓展来华留学教育 提升高等医学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EB/OL].http://www.gmw.cn/ 01gmrb/2009-06-09/content_931598_2.htm,2009-06-09.

[4]李五一,刑永富.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08.

[5]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05/info 1238031091085205.htm,2009-09-12

[6]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G].长沙:岳麓书社,2002:537.

[7]教育强省的接力工程——湖南教育改革开放30年的跨越与启示[EB/OL].http://www.hnedu.cn,2008-12 -31.

[8]王相宝,张务一,徐海宁.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回顾与前瞻高等教育研究[J].1997,(4):37-42.

[9]唐旻丽.我校国际交流生和外国留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EB/OL].http://www.huas.cn/classShow.asp Arti cleID=854,2009-06-03.

[10]崔庆玲.国际留学教育市场中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five of Education Province

CUI Qing-ling

(Institute ofHigher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7)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is an indicator to assess first-class universities.As China's inland province,Hunan holds much fewer foreign students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in modern times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Thispaper hasconducted a contemplative analysisof the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between Education Province and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by tracing the status quo,and attempts to find ways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foreign studentseducation;education province;Hunan;studying abroad

G648.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2-0040-05

2010-02-2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0805005A)

崔庆玲(1970-),女,河南辉县人,湖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留学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留学生湖南教育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