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2-11-13罗仁浩罗仁瀚徐凯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百会颈性椎动脉

罗仁浩,罗仁瀚,徐凯

(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51026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 510029)

颈性眩晕[1]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本病发作时可伴有头痛、耳鸣和听力减退,严重时可出现一时性昏厥,意识丧失,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电针治疗颈性眩晕50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5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为我院针灸科确诊为颈性眩晕的门诊病患,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0岁,平均(55±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12.0±2.6)个月。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0岁,平均(58±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10.1±2.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青岛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拟定的颈性眩晕诊断标准[2]。①有持续性头痛、头昏、耳鸣等症状,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一过性的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倒;②椎间孔后缩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颈椎X线摄片检查有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有时可见椎骨移位及颈曲异常,同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证实为双侧或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1星期内未服用任何治疗本病的药物,且本次发病后至就诊前未经任何治疗者;③年龄在 40~70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按计划坚持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耳源性眩晕、脑源性眩晕、肿瘤所致眩晕、梅尼埃病、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病证所致的眩晕。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百会、风池(双)、风府、颈 C1-3夹脊穴。肝肾亏虚加太冲、太溪;痰凝加丰隆;气血亏虚加足三里。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长40 mm毫针进行针刺,百会沿头皮15°刺入,快速捻转,频率为100~120次/min;风池、风府向鼻尖方向刺入;余穴垂直刺入。针刺补泻得气后,接G6805-Ⅰ型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5 d,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药物和中药治疗。

2.2 对照组

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H37023012),每次5 mg,每晚1次;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H20040130),每次6 mg,每日3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药物和中药治疗。,

2.3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经枕窗和颈窗检测患者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和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n)。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颈椎病)制定。

显效 眩晕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1个月无复发。

有效 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随访期间虽偶有加重,治疗后可减轻。

无效 眩晕症状无改善或稍减轻,随访期间,眩晕症状时有发生,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均因患者个人原因自动退出,总共完成93例,脱落率为7%,小于15%,符合统计学要求。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为 6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PS及TAM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右侧椎动脉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比较 (s,c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比较 (s,cm/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n 时间 PS TAMn PS TAMn PS TAMn基底动脉 右侧椎动脉 左侧椎动脉治疗组 47 治疗后 56±111) 26±71) 56±141) 18±7 58±141) 18±61)治疗前 51±13 22±7 47±16 15±7 43±13 14±6治疗前 52±13 23±7 46±16 14±7 44±13 15±5对照组 46 治疗后 52±14 23±7 48±15 16±7 45±15 15±7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①颈椎病变,多见C1-3退变、骨赘、钩突增生、先天畸形(寰枕融合、寰椎动脉环、颅底凹陷、颈肋)、外伤、炎症等,颈椎不稳;②软组织改变,颈肌筋膜炎,创伤后出血、水肿,颈部韧带撕裂伤;③血管病变,椎动脉发育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④不良习惯,颈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现代医学在治疗本病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局部按摩、理疗、康复锻炼、牵引以及口服或静脉扩张血管药物,没有特效的方法,且见效比较缓慢;手术治疗可行前路或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以及后路钩环切除术,但是风险较大,患者难以接受。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项痹”、“眩晕”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肝、脾、肾虚损为本,以风、寒、痰、湿等邪实阻滞经络为标。因此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特点[4]。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颈性眩晕的发生逐年递增,众多医者在临床上不断探求有效的治法和方药,针灸治疗本病因其成本低廉,安全见效快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5-10]。笔者临床采用电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其中取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交会穴,具有驱除风邪的作用,是治风的要穴,主治头晕目眩,从解剖学角度来看,穴位区域内有枕大小神经、迷走神经及椎动脉、枕动静脉的分支分布,因此针刺该部可扩张脑血管及调节神经,改善脑部供血而达到治疗目的;风府穴属督脉,为督脉、足太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可助阳散风,专治风邪为患。《外台秘要》:“风府穴主治头痛项急不得顾侧,目眩晕。”针刺颈夹脊穴可振奋阳气,舒筋通络,阳气通达,气血上荣则眩晕自止[11,12]。研究表明[13],通过针刺夹脊穴能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刺激症状及血管痉挛状态;百会在巅之正中,别名三阳五络,属督脉,可振复阳气,补脑益髓,升清降浊,为治疗眩晕之要穴。《针灸大成》:“百会主……目眩。”《胜玉歌》:“头痛眩晕百会好。”诸穴相配,共奏祛风散邪定眩之功。电针选用疏密波,可加强针刺对穴位刺激感传,大大提高了针刺的局部效果,使颈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引起颈部血管的舒缩,加快了颈部的血液循环,可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缓解深层肌肉血管的痉挛,解除椎动脉所受的压迫,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及局部组织的供血。

[1]薛爽,王国相.什么是颈性眩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9(5):297-300.

[2]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3]刘成,田勇,胡中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12):860-861.

[4]张树新.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2008,27(4):284-285.

[5]王芳,邹志伟.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80-382.

[6]夏秋芳.头针快速捻转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3):144-145.

[7]李月梅,庄礼兴,李艳慧.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112-113.

[8]ZHANG Xu-xia. Treatment of 65 Cases of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6,4(6):339-341.

[9]ZHANG Xue-ying, YAO Gui-zhen. Treatment of 40 Cases of Cervical Vertigo by Acupunctur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3,1(2):41-42.

[10]WANG Ai-ping.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Cervical Vertigo[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4,2(1):57-60.

[11]佘瑞平.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14-15.

[12]周勤.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3):10-11.

[13]孙月华.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7,38(1):62.

猜你喜欢

百会颈性椎动脉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